词条 | 羌塘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 地理位置 羌塘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藏北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大致黑阿公路以北,总面积约24.7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动物园。 地理座标为东经79°42’-2°59’,北纬32°10’-6°32’,为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 § 自然环境 羌塘自然保护区羌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是中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其北、西、南三面分别为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冈底斯枣念青唐古拉山脉所环绕,地势高亢,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羌塘高原面上山脉断续分布,相对高差多在二百至五百米之间,海拔六千米以上山地往往为突起的孤立山峰。为一半封闭高原。 区内低山、丘陵与湖泊构成波伏起伏的地面,区内湖泊星罗棋布,大于2平方公里的封闭型内陆湖泊约400个,境内河流以内流和季节性河流为主。羌塘自然保护区分布于西藏北部的青藏高原特有种有野牛、藏羚、藏原羚、白唇鹿和西藏野驴等以上资源兽类在藏北的羌塘无人区被保护得最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群数量也最多,该地区是目前世界上高寒生态系统尚未遭受破坏的最完好地区。 羌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独特,并因其特有性和生态脆弱性而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是研究珍惜野生动物生态生物学的理想场所。湖泊星罗棋布,面积两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四百多个,另一方面,保护区内高原地貌奇特,地质类型复杂,冰川、湖泊众多,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和发展以及开展科学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均具有重要价值。羌塘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藏北高原,世界屋脊之屋脊。保护区内有完整的高原自然景观和高原特有动物,大部分地区完整地保留着自然界本来的面目,是未经现在文明完全染指的净土。 气候特点:地处高寒地带的藏北高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并且长年干燥,气候凉爽、多风,阳光充足,空气稀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从300毫米左右——50毫米左右递减,降雨多集中在每年七至十月份。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 旅游季节:藏北的黄金季节是6-9月,这期间温度可达摄氏7-12℃,风和日丽,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景色尤其宜人。 § 植物资源 固沙草羌塘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具有独特生态系统的地理单元,其生物多样性具有无可比拟的特色。保护区的低海拔水草丰美,区内植被类型相对简单。 植被类型以高山荒漠草原为主,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带也简单,通常以紫花针茅为主,以及固沙草、三角草等组成的高寒草原带,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则被青藏苔草为主的高寒草甸草原所代替,并在局部阴湿的山坡有零星的高山草甸斑块,在季节性干河床的砾石滩上有部分垫状鸵绒藜植被。至目前为止,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已记录种子植物有40科147属470多种。 区内植物种类不丰富,而且生长期很短。一些种类,如:红景天,需要在短短几十天内就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生命过程,然后转入休眠期。 红景天红景天指景天科红景天属的一类植物,这类植物在全世界共有90多种,主要分布北半球海拔3000-5600米的高山碎石带、沟谷水边、河滩湿地、高寒地带等处。而中国有70多种,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山地分布约50种。因此,青藏高原是红景天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红景天植物是根茎木质化了的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或小半灌木,枝叶密集,成丛生长,通常被称为垫状植物。红景天的高度多在5-30cm,叶为肉质叶,叶的气孔白天关闭而夜间开放,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下生存。 红景天中的不少种类植株呈现红色,分外鲜艳。特别是在其生长的后期,经霜打以后,会变得火红火红的,与蓝天白云和高原雪被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红景天有很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具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活血化淤、消肿等作用,而且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衰老和美容健肤的功效。 § 动物资源 藏狐保护区可谓是“天然野生动物园”。本区动物物种种类虽然相对贫乏,但大中型野生动物储量较多,动物的种群数量大,属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多,如藏羚羊数量约有4万只,野牦牛有1万多头,藏野驴有3枣4万头。 目前已记录哺乳类动物有28种,鸟类100余种,爬行类三种,两栖类1种,鱼类15种,昆虫340余种,节肢动物20余种。 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种;二级保护的动物有藏原羚、盘羊、岩羊、猞猁、兔逊、藏雪鸡等19种。 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几种动物是:野牦牛、藏羚、西藏野驴、盘羊、藏原羚、藏狐、西藏棕熊、高原兔、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喜山兀鹫、藏雪鸡、西藏毛腿沙鸡、雪雀等。藏羚羊常见动物有西藏毛腿沙鸡、岩鸽、藏雀等。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数量很多。 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被称为保护区的“三大家族”。区内高原特有鱼类有裸裂尻鱼、裸鲤。 藏羚羊: 偶蹄目,羚羊亚科,藏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羌塘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有7万多只藏羚羊在这里生存繁衍。每年4-6月,母羚们离开雄羚,汇集成成千上万只的巨大群体沿着准确而漫长的路线向北迁徙上千里,深入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产羔,7月份又原路返回水草相对丰盛的羌塘南部。野牦牛野牦牛: 极耐寒动物,生活于海拔5000-6000米的山地,个体高大,体重可达1吨,性情凶猛。体侧下方、胸腹部及腿部都有一层又长又密的毛被,体毛一般长达40多厘米,尤其是腹部的毛常常垂及地面,起到了极好保温作用。 公牛长有一副粗壮的犄角,角长可达1米,角基粗45cm左右,两角端部向内靠拢且十分尖锐,它是防御天敌的锐利武器。 近年来在革吉一带发现了野牦牛的变种——金丝野牦牛,它们全身毛色金黄,显得十分华贵。藏野驴 藏野驴 俗名:亚洲野驴,藏驴,野马(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故称“野马”)。奇蹄目,马科,马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重点一级保护动物。 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小群由一头雄驴率领,营游移生活。 § 管理状况 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羌塘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核心区规定不允许牧民居住和放牧。但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局的调查显示,核心区现有牧民近百户,他们不仅在这里放牧,还拉上了网围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羌塘自然保护区是在2004年实行草场承包到户管理模式的,牧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经常驱赶各自草场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被驱赶到草质和气候恶劣的地方,他们的生存环境渐渐缩小。 大面积、连续数公里的网围栏也阻碍了一些野生动物传统迁徙路线,严重影响了它们的自然繁殖交配。达瓦次仁说,每年夏初,藏羚羊都要结群迁徙到北部羌塘产羔,他们迁徙的路线是固定的,如果传统迁徙路线上发现障碍物时,它们就会迷路,无法完成迁徙。 网围栏还会切断野生动物喝水、吃草的路线。达瓦次仁在考察时发现,在尼玛县和双湖特别行政区交界处的达孜错北面的网围栏完全把一个水源的北面围住,这里的野生动物因此无法到这个水源饮水。羌塘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大量进入承包草场后,因与家畜争食并破坏草场,和牧民的冲突日益严重,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以控制。在藏北高原的羌塘自然保护区与承包草场的边界选取了观察区域,通过样线调查和PRA方法,并选用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分析矩阵,评估了现有的管理能力、牧民态度、当地知识体系、当地提出的管理方案与提议等。 结果表明:在牧场超载、退化严重的状况下,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使得草场使用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放任自流和修建隔离墙等方案均不可取。自然保护区外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循序渐变过程,可根据牧民收入水平、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当地财政收入状况,充分利用当地知识体系,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积极吸纳牧民参与管理,尽快实践社区共管的自然保护区外野生动物的管理模式...... § 相关链接 连城自然保护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罗山自然保护区盐池湾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白音熬包自然保护区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 § 参考资料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138665/node138776/node216436/node216684/node216689/userobject15ai2575558.html http://www.mt8848.com/ns_detail.php?id=208&nowmenuid=51&cpath=&catid=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