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鸡败血霉形体病
释义

§ 概述

鸡败血霉形体病

鸡败血霉形体病是鸡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因为症状发展缓慢,病程较长而得名。死亡率中达20~30%。冬季流行严重[1] 。

§ 病原学

鸡败血霉形体——

鸡败血霉形体是霉形体属内的致病种。到目前为止,这个种只发现1个血清型,但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性和抗原性存在差异。一般分离株主要侵犯呼吸道,但也有对于火鸡脑有趋向性的,如S6株;有的对火鸡足关节有趋向性,如A514株。鸡败血霉形体具有一般霉形体形态特征,一般呈球形,大小约0.25-0.5um。革兰氏染色弱阴性,姬姆萨染色效果较好,培养要求比较复杂,培养基中需含有10%-15%的鸡、猪或马血清。菌落微小、光滑、圆形、透明,具有致密突起的中心。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糖原、淀粉,某些菌株也发酵果糖而产酸,不水解精氨酸,不能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大多数菌株能凝集鸡、火鸡、豚鼠和人的红细胞。琼脂上菌落吸附大鼠、豚鼠、鸡、猴的红细胞及气管上皮细胞,也能吸附人和牛精子以及Hela细胞,抗体能抑制吸附能力。

鸡败血霉形体致病力因株系不同而不一致。致病力又受到在无细胞培养基中传代次数的影响,一些原来有致病力的株经过培养基中传代会很快地失去致病力。即使是有致病力的株,在自然感染的鸡体上也经常不引起症状。火鸡比鸡更易感。有致病力的鸡败血霉形体经过鸡胚卵黄囊接种可能导致鸡胚生长不良、水肿、出血和死亡。死胚的卵黄囊、卵黄绒尿膜中含霉形体的浓度最高。

鸡败血霉形体对环境抵抗力低弱。一般消毒药物均能将它迅速杀死,但对青霉素有抵抗力。在水内立刻死亡,在20℃的鸡粪内可生存1-3d。在卵黄内37℃能生存18周,20℃存活6周,在45℃中经12-14h死亡。液体培养物在4℃中不超过1个月,在-30℃中可保存1-2年,在-60℃中可生存多年,冻干培养物在-60℃中存活时间更长。但各个分离株保存时间极不一致,有的分离株远远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 流行病学

鸡败血霉形体病——病鸡剖解变化

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各种年龄的鸡和火鸡都能感染本病,珠鸡、鸽、鸭、鹌鹑、松鸡、野鸡和孔雀也有感染,某些哺乳动物可呈混和型感染。鸡以4-8周龄最易感,火鸡多见于5-16周龄。纯种鸡较杂交鸡严重,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

本病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病鸡通过咳嗽、喷嚏或排泄物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也能通过饲料或水源由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交配传播。垂直传播是由隐性或慢性感染的种鸡所产的带菌蛋,可使14-21日龄的胚胎死亡或孵出弱雏,这种弱雏因带病原体又能引起水平传播。

本病在鸡群中流行缓慢,仅在新疫区表现急性经过,当鸡群遭到其他病原体感染或寄生虫侵袭时,以及影响鸡体抵抗力降低的应激因素如预防接种,卫生不良,鸡群过分拥挤,营养不良,气候突变等均可促使或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带有本病病原体的幼雏,用气雾或滴鼻的途径免疫时,能诱发致病。若用带有病原体的鸡胚制作疫苗时,则能造成疫苗的污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的季节流行较严重。

据调查本病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型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感染率达20%~70%,病死率的高低决定于管理条件和有否继发感染,一般达20%~30%,本病的危害还在于使病鸡生长发育不良,胴体降级,成年鸡的产蛋量减少,饲料的利用率下降,同时病原体还能通过隐性感染的种鸡经卵传递给后代,这种垂直传播可造成本病代代相传。

§ 临床症状

鸡败血霉形体病——病鸡剖解变化

本病的潜伏期,在人工感染约4~21d,自然感染可能更长。病鸡先是流稀薄或粘稠鼻液,打喷嚏,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常被沾污。其后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即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有气管啰音等症状。病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到了后期,如果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就引起眼睑肿胀,眶下窦肿胀,发硬,眼部突出如肿瘤状。眼球受到压迫,发生萎缩和造成失明,可以侵害一侧眼睛,也可能两侧同时发生。

病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母鸡常产出软壳蛋,同时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后期常蹲伏一隅,不愿走动。公鸡的症状常较明显。在肉用仔鸡和火鸡可见严重的气囊炎、咳嗽、啰音和生长不良,本病在成年鸡多呈散发,幼鸡群则往往大批流行,特别是冬季最严重。火鸡的症状基本上与鸡相似,常见的症状是窦炎、鼻炎和呼吸困难。

§ 病理变化

鸡败血霉形体病

肉眼可见的病变主要是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中有渗出物,气管粘膜常增厚。胸部和腹部气囊的变化明显,早期为气囊膜轻度浑浊、水肿,表面有增生的结节病灶,外观呈念珠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气囊膜增厚,囊腔中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有时能见到一定程度的肺炎病变。在严重的慢性病例,眶下窦粘膜发炎,窦腔中积有浑浊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炎症蔓延到眼睛,往往可见一侧或两侧眼部肿大,眼球破坏,剥开眼结膜可以挤出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病鸡严重者常发生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化脓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此时经常可以分离到大肠杆菌。出现关节症状时,尤其是跗关节,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液增多,开始时清亮而后混浊,最后呈奶油状粘稠度。

§ 诊断

鸡败血霉形体病——病鸡剖解变化

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在临诊上应注意与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雏鸡曲霉菌病、滑液霉形体、禽霍乱相鉴别。火鸡出现窦炎时,要注意与衣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禽霉形体病的确实诊断或对隐性感染的种禽进行检疫,必须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 防制

综合措施

鸡败血霉形体病——病鸡剖解变化

健康鸡场要做好预防工作,严格杜绝本病的传染来源。引进种鸡、苗鸡和种蛋,都必须向确实无病的鸡场购买。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引起鸡体抵抗力降低的一切应激因素,如鸡群饲养密度不能太高,鸡舍通风良好,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防止受冷,饲料配合适宜,定期驱除寄生虫。这些措施对于防止感染鸡败血霉形体病,都是很重要的。

幼鸡到2-4月龄时,应定期进行血清凝集试验,淘汰阳性反应鸡,要求与鸡白痢检疫相同。

清除种蛋内鸡败血霉形体

本病可以通过鸡蛋传染,因此对于孵化用的种蛋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种蛋带菌。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种蛋内的霉形体。一是在种蛋入孵之前在0.04%~0.1%的红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min。另一种方法是种蛋加热处理,即在入孵之前,先将种蛋在45℃温度中处理14小时,效果也很好。也可两种方法并用。在已经感染本病的种鸡,在产蛋前和产蛋期间,肌肉注射链霉毒20万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同时在种鸡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也能够减少种蛋的带菌。另外在雏鸡出壳时,再用链霉素溶液(每1毫升蒸馏水中含链霉素100u)喷雾,或用链霉素滴鼻(每只幼雏2000u),以控制发病。

培养无霉形体感染鸡群

鸡败血霉形体病

鸡群一经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很不容易消灭,最根本的防制方法是建立无病鸡群,这对种鸡场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措施有:

(1)以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处理种鸡,降低母鸡霉形体带菌率和带菌强度,从而降低蛋的污染率和污染强度。

(2)用45℃经14h处理种蛋,消灭蛋中的霉形体。

(3)种蛋小批量孵化,每批100-200只,减少孵出的雏鸡相互之间可能的传染机会。

(4)小群分群饲养,定时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旦出现确实的阳性反应鸡,立即将小群淘汰。

(5)在进行全部程序时,要做好孵化箱、孵化室、用具、房舍等的消毒和隔离的工作,防止外来感染进入群内。

由这种程序育成的鸡群,在产蛋前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次,必须是无阳性反应群才能用作种鸡。当完全阴性反应亲代鸡群所产生的蛋,不经过药物或热力处理孵出的子代鸡群,经过几次检测都未出现一只阳性反应鸡后,可以认为已建立成无霉形体感染群。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一种减少霉形体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有两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目前国际上和国内使用的活疫苗是F株疫苗。F株致病力极为轻微,给1日龄、3日龄和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变化,不影响增重。

灭活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良好,能防止本病的发生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

对其他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活疫苗时,应严格选择无霉形体污染的疫苗。许多病毒性活疫苗中常常有致病性霉形体的污染,鸡由于接种这种疫苗而受到感染,所以选择无污染活疫苗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 治疗

鸡败血霉形体病

链霉毒、土霉素、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治疗本病都有一定疗效。链霉素的剂量在成年鸡为每只肌肉注射20万u;5~6周龄幼鸡为5-8万u。早期治疗效果很好,2-3d即可痊愈。土霉素和四环素的用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万u;大群治疗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4%(每千克饲料添加2~4g),充分混和,连喂1个星期。支原净饮水含量为120~150mg/l,氟哌酸对本病也有疗效。

注意有些鸡败血霉形体菌株对链霉素和红霉素具有抗药性。此外,本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与有无并发感染的关系很大,病鸡如果同时并发其他病毒病(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疗效不明显[2]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