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食肉目概述
释义  食肉目(Carnivora)哺乳纲的一目。俗称猛兽、食肉兽。牙齿尖锐而有力,上颌第四前臼齿和下颌第一臼齿形成裂齿。上裂齿两个大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2大齿尖在咬合时好似铡刀,可将韧带、软骨切断。大齿异常粗大,长而尖,颇锋利,起穿刺作用。头骨上矢状嵴高耸,颞窝及下颌冠状突大,以容纳强壮的颞肌,具骨质耳泡,下颌关节突位置低,四肢灵活,尺、桡骨分离,腕骨中舟状骨、月骨和头状骨常愈合,4或5趾,末端具锐爪。科以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头骨基部,特别是耳区附近的构造。

过去曾将陆生食肉动物分为2个超科。犬超科除犬科外还包括熊、浣熊和鼬科,猫超科除猫科外则包括灵猫科和鬣狗科。前者耳泡腹壁仅由内鼓骨组成,大多有翼蝶管;后者耳泡膨大分为2室,腹壁由内、外两块鼓骨组成,无翼蝶管。后来将发现于全北界古新统和始新统中的具有真正的裂齿,但身体小,耳泡尚未骨化,前臼齿不退化,臼齿仍为磨楔型,腕骨中也无愈合现象的化石类群划为细齿兽超科。迈米发现犬科在系统关系上与熊、浣熊和鼬科相距较远,而与猫科反而接近(耳区解剖和血清研究上得到证实)。所以陆上食肉动物可以划分为熊和犬猫两个大的分类单元。

水生食肉动物形态极特化,身体呈流线型,四肢桨状,牙齿同型化并趋于消失。曾把它们单列一目,但它们是从系统上陆生食肉动物中返回水中的一支。于是也有人根据形态把它们和陆生食肉动物分列为两个亚目:水生的鳍脚亚目和陆上的裂脚亚目。但也有人根据分支系统学的观点把耳海豹和海象与浣熊及熊归在一起,而把无耳海豹和鼬类归在一起。现在一般还是单独建立鳍足目包括所有水生食肉动物。

食肉目现生代表有8科89属250种,但体型、形态和行为差别很大。北极熊最大,体重800千克,身长3米;玲鼬最小,体长仅16~17厘米,体重50克。犬科、熊科、浣熊科、大熊猫科、鼬科、灵猫科、猫科和鬣狗科8科中,大熊猫科只有1属1种,即大熊猫,仅分布于中国西部3省;灵猫科只分布于旧大陆;浣熊科几乎集中分布于新大陆;其余各科的分布均较广泛,除大洋洲外,可见于世界各地。

食肉目动物反应迅速,动作灵敏,准确、强而有力。不论体型粗壮的熊类或小巧的黄鼬以至家猫、家犬等均具发达的大脑和感觉器官,嗅觉、视觉和听觉均较发达,例如警犬的灵敏嗅觉和家猫适应光照强弱的可张可缩的瞳孔都是人们所熟知的。食肉类体型矫健,肌肉发达,四肢的趾端具锐爪,以利于捕捉猎物。生活方式为掠食性,猎物多为有蹄类、各种鼠类、鸟类以及某些大型昆虫等。捕杀方式多种多样,或隐伏要路等待,或嗅迹跟踪、潜伏靠近,凭借利齿和锐爪为武器进行突然袭击。另一种攻击方式是长距离的追逐捕杀。狼和豺等动物更发展成类似集体分工的围猎方式。猫类和鼬类是以肉为主食的典型食肉兽;犬类和灵猫类次之,除肉类外尚包括部分植物果实;熊类和浣熊类进食植物性食物的比重增大,近于杂食;鬣狗类取食尸体或腐肉,缟鬣狗则以蚂蚁为主食;唯一的素食者为大熊猫,以嫩竹和竹笋为主食。绝大多数食肉动物单独生活,每个成体往往占据一定面积的活动区域,作为独自寻食的游猎区,并竭力守卫自己的领地。不少种类均具较为发达的分泌腺,北美臭鼬类的分泌物气味强烈,可使人一时昏厥。分泌腺既是自卫的武器,又是通讯联络和标记领域的手段。食肉动物多昼伏夜出。

中国有7科24属56种,仅鬣狗科无分布。犬科有6种,熊科有3种,浣熊科有1种,大熊猫独占1科,鼬科最多达21种,灵猫科11种和猫科13种。中国特产大熊猫、貉、花面狸、漠猫和雪豹均属重要保护动物。中国自古以来就利用和驯养食肉动物。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山顶洞化石中有钻孔的獾牙,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曾发掘出家犬的骨骼。中药有不少动物药材,如熊胆、虎骨、獾油和灵猫香等。狼毫毛笔是用黄鼬尾毛制做的,紫貂、水獭、貉和狐的毛皮是中国著名的裘皮。近年来,大、中型食肉动物的数量明显下降。虎、豹、棕熊、紫貂和水獭日益稀少,虽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但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