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棠 |
释义 | § 基本资料 范棠 范棠,航空非金属材料科学专家,航空非金属材料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初期,参加组建航空冶金系统,指导建立工厂中心试验室和材料复验鉴定工作;制定我国航空工业材料标准;参加组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筹建非金属材料试验室。60年代,初步建成非金属材料研究系统,保证生产飞机用材料全部立足国内。改革开放后,领导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技术更新,组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等研究室;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力结构件率先在飞机使用;促成航空材料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接轨。 § 简历 1914年11月6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现无锡市)。 1925-1929年 在无锡县立商业学校学习。 1929-1932年 在私立无锡中学学习。 1932-1936年 在国立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6-1937年 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技术员。 1938-1941年 任昆明兴华工业社主任。 1941-1944年 任贵阳开明化学工业社主任。 1943-1944年 在贵阳达德中学兼职教师。 1944-1946年 任重庆资源委员会动力油料厂副研究员。 1946-1947年 任上海资源委员会中央化工厂工程师。 1947年 在美国洛却思特柯达化工厂实习。 1948-1949年 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纺织化学与染色系攻读,获硕士学位。 1949年 任上海军管中央化工厂工程师。 1949-1952年 任上海化工原料公司副科长、工会主席。 1951-1952年 任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兼职教授。 1952-1956年 任航空工业局供应处试造科工程师。 1956-1984年 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非金属材料科科长、塑料试验室主任、技术科科长、航空非金属材料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顾问。 1984年12月 退休。 § 家庭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 1914年11月6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现无锡市)一个家道衰败的家庭。少年丧父,靠两个哥哥当职员维持全家生计。因家境贫寒供他读书的学费常难以为继,数度几乎辍学,幸有族人和老师资助,得以完成学业。青少年时期面对清贫家境和战乱的国家,激励他奋发读书,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将来投身于富国强兵的行列,也为改变家庭劣境创造条件。1932年以理科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无锡中学后,又以优秀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由一位惜才的中学英语老师资助大学四年学费,他得以优异成绩于1936年在交大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被选为中国斐陶斐励学会会员,这是对品学兼优学生的一种崇高荣誉,同届的169名毕业生中只有8人当选。 § 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分配到上海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技术员,从事化学分析用陶瓷器皿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深造,于1937年6月辞职回无锡准备出国留学考试,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祸他只身辗转于1938年5月抵达昆明。战时大后方各类商品十分奇缺,范棠和一批内迁的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投入到利用当地原料生产紧缺产品的行动中,他们在柳大纲、张大煜等著名化学家赞助下,筹办了兴华工业社,以当地出产的松香为原料,生产松节油、松香油、炭黑和油墨等产品,对抗战时期的后方经济做出一定贡献。1941年离开昆明到贵阳,合作开办开明工业社,生产油墨、墨水、蜡笔等教学文具用品。1944年迁居重庆,进入重庆国民政府所属兵工署和资源委员会合办的动力油料厂工作,用桐油为原料经裂解生产汽油、柴油和润滑油,同时进行合成树脂研究,产品都是当时重要的军需品。1946年6月由重庆调上海中央化工厂从事染料研究。 § 留美与回国 1947年范棠实现了赴美留学深造的愿望,先到纽约,在洛却思特柯达化工厂有机试剂部和染料中间体部实习3个月,后转到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纺织化学与染色系攻读硕士学位,他深知机会难得,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不知疲惫,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修完了5学期的课程,读满学分,写好论文,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又因毕业成绩优异再次被选为美国斐陶斐励学会会员,是当年该校获此荣誉的惟一中国留学生。 国内解放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范棠心系祖国,1949年5月得悉上海已被解放,他决定取得硕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不再攻读博士学位。于是提前预定了回国船票,毕业典礼一结束就登上回国的轮船,9月初回到日夜思念的故土——无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很强爱国心和责任感的范棠在家中只待了一个多月就到已被军管的上海中央化工厂报到复职,当年底被调任上海化工原料公司技术科副科长,主管进口染料和助剂检验工作,不久业务范围扩大到整个进口化工原料检验。他主动接受党的领导,认真进行自我改造,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各种社会运动,忘我地做好业务工作,受到组织和群众信任,被推举任全公司工会主席。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次年范棠就被招聘到航空工业局供应处工作,成为我国第一批主管航空材料的技术人员。他们完成了对数千份苏联航空材料技术标准文件译稿的校对和审定;学习和掌握苏联航空材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深入工厂和器材库指导中心试验室对进口和国产材料的复验鉴定,确保修理飞机用材料的质量。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并首先突击学习掌握了俄语,成为能熟练阅读英、俄、德三种语言技术资料的专家。他能熟记我国引进苏制飞机用主要非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试验方法和苏联的标准号,可以迅速解答各方提出的问题,成为一个合格的航空非金属材料专家。1952年9月定为3级工程师。 § 文化大革命 1956年范棠参加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创建,担任非金属材料科科长,在苏联专家参加下筹建试验室,培养技术人员,组织工业部门对苏联材料的仿制研究,通过仿制,科研人员掌握了航空材料研究全过程。1961年航材所归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领导,任命范棠为非金属材料研究室主任,1962年授技术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副总师全面负责非金属材料研究。他领导了对苏制米格21飞机用非金属材料的“摸透”研究,在研究室迅速建立使用性能模拟试验设备,掌握材料成分、成形工艺、理化性能与使用性能关系。提出航材所的研究重点应放在“航空”上,应承担其他工业部门完成不了的任务;材料研究要走在设计、生产前面,使设计人员有更多选材余地。为此带领技术骨干到设计所和工厂了解新机种对材料的要求,据此制定材料研究规划。“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新设计机种所用的非金属材料全部立足国内,非金属材料的独立研究系统基本建成。密封材料和透明材料制件的成形研究主要由航材所承担。航空材料学 “文化大革命”中范棠遭到迫害,他坚强地经受住各种冲击。1978年11月航空部党组为他落实政策,任命他为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师,在64岁老人的肩上放上了更重的担子。为了夺回已丧失的宝贵时间,他加倍努力,瞄准世界材料发展的最新动态,狠抓科研体制改革,先后组建了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研究室和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室,与设计所、工厂联合研制了歼8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垂尾,为飞机承力结构件采用先进结构材料开辟了道路。为配合复合材料发展,在性能测试室建立了工程设计参数的标准试验方法和热物理性能分析试验方法。为了总结航材所30年研究成果,范棠与颜鸣皋院士共同主编了《航空材料学》、《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等重要著作。他主管标准化工作,组建的标准化研究室是航空材料和热工艺标准的归口单位。1980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航空材料分委员会(ISO TC-20 SC-11)第5次会议,成为该组织的会员,使航空材料标准最先与ISO标准接轨。范棠于1984年退休,退休后仍有几年继续担任所内顾问和研究生导师,共培养12名硕士。 § 科研与为人处事 范棠担任过许多社会兼职,主要有国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专业组成员、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顾问、北京航空学院兼职教授等。他多次代表国家赴民主德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国家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建立了广泛国际合作关系。范棠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知识渊博而能诲人不倦。他的全局观念堪称典范,部内、部外,所内、所外,凡有求于他的无不尽力相助,是深受同行敬重的长者。 §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航空冶金事业的先驱 “冶金”一词是由俄文直接引用过来的。苏联人把航空工业的材料管理机构叫做冶金部门,它是材料采购、保管和质量保证系统。材料是飞机制造的基础,也是安全飞行的主要保障。中国的航空冶金事业是和航空工业同步发展起来的。航空工厂建设初期主要任务是修理抗美援朝战场损伤的苏制飞机,修理飞机用材料主要从苏联进口。在航空局技术处下设有冶金科,是工厂冶金部门的主管机构,范棠是主要成员之一,除处理工厂上报的技术问题外,还经常深入工厂指导具体工作。为了方便工厂试验人员查阅和应用苏联材料标准和其他技术文件,范棠汇编了《航空非金属材料简要规格》印发工厂,对工厂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苏联航空非金属材料标准和试验方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航空工业由修理向制造过渡需要一个研究航空冶金技术的专门科研基地,1956年成立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范棠以非金属材料科科长的身份,在苏联专家马留金指导下负责筹建非金属材料试验室。航空材料由完全依赖进口逐步转到国内试制生产供应,到1956年8月国内生产供应的材料已达3800多种,近50%,1957年国产材料所占比例上升到89%。航空材料研究所的任务要对材料工业部门提供试制材料的技术要求,对试制完成的产品进行测试检验,合格的产品再转到工厂试用,出现质量问题,航材所要负责研究解决。在当时,明文规定航材所是航空工业材料的技术归口单位,是航空冶金系统权威机构,范棠是非金属材料方面的主管技术领导和专家,对研究所的专业建设、材料国产化的组织研制、工厂材料质量保证体系的组建和完善,均发挥了突出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航空冶金技术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法律性文件,是冶金部门开展工作的依据,范棠是最初苏联航空非金属材料标准译稿的主要校对和审定人,也是编制中国航空非金属材料标准的最早组织者;他曾配合航空局总技术处修订新材料试制、复验鉴定程序,主张不定期即时发布新材料试制通报;他在航材所数度分工主管标准化工作;担任副所长后,调集一批较强的技术骨干充实标准化室,建成技术力量雄厚的航空材料和热工艺标准化归口单位,成为国内第一个加入ISO分委员会的机构。范棠对我国航空冶金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航空冶金事业的先驱。 § 航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奠基人 航空材料技术的进展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组成、制造(成形)工艺与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没有航空工业和航空材料科学研究。从仿制飞机开始,按苏联标准试制国产航空材料,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也按苏联标准和试验方法复验鉴定,然后交工厂使用。执行标准十分严格,但也非常机械,只要有一项指标稍有偏差也不允许使用。进入自行研制阶段,航空材料都委托给国内的材料工业部门试制,由航材所参照苏联(或美国)标准提出若干理化性能指标作为新材料试制和检验依据,对这些必须执行的指标尚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实践反复证明,理化指标完全合格的材料,也常常在使用中发生意想不到的许多问题。范棠最先意识到航空非金属材料的使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单靠几项理化指标很难保证材料的使用质量,必须加强材料的应用性能研究工作。他提出试制新材料很重要,但新材料能否合格的用在航空上更重要,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当是使材料加上“航空”这个姓,这项工作的难度可能比制备材料的难度更大。1962年开始把研究工作的重点从只局限于配方研究转变到配方成分和各种物理常数、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的关系研究,并开展温度、湿度、霉菌等环境条件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建立大气老化、人工加速老化等环境模拟和静动态力学条件的模拟试验方法,用充分的实验数据作为制定材料理化性能指标、容许缺陷的依据。范棠利用对米格-21飞机用材料摸透研究课题和对被击落敌机残骸材料的分析研究,使科研人员得到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研究手段也得到加强。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橡胶、密封材料、油料、胶粘剂、涂料、透明材料和玻璃钢等各非金属材料专业都已建立起具有独立研制新机材料能力的专业建制,范棠是研究所主管这些专业的副总师。“文化大革命”中范棠虽然离开了科研领导岗位,但在他领导下培养锻炼的技术队伍和创造的科研条件,仍然保证航空非金属材料研究继续运行,并有一定的进展。后来他主持成立了非金属材料性能研究室,用国外最先进的试验设备和仪器装备该研究室,使之具备精确的成分分析、热物理性能测试、材料内部结构及表面形貌分析和全面力学性能测定的能力,达到可与当时国外研究所科研能力接轨的水平。他倡导加强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主持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复合材料研究室,提出了开展树脂基复合材料承力构件的研制工作程序图,与设计所、工厂组成了歼8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垂尾壁板的联合研制课题,发挥了组织、指导作用。歼8复合材料垂尾是我国第一个碳纤维飞机承力结构件,具有开创和示范作用。 范棠作为主编之一组织全所各学科带头人撰写和出版了《航空材料学》专著,这是一本有理论深度的材料科学著作,对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科技人员均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本著作反应了我国已建成独立自主的航空材料科学体系。随后编撰出版了《中国航空材料手册》,汇编了全国各材料工业部门与航空材料研究所共同协作研制出的全部航空材料的全面性能和设计参数数据以及这些材料的使用条件范围。这本大型工具书在航空工厂和设计所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在国外航空界也受到很大关注。今天我国航空材料科学已成为重要的学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已达到更高、更新的阶段,不断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材料。这个水平是建立在过去艰苦创业的基础之上的,范棠为我国航空非金属材料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主要奠基人之一。 § 作风正派 治学严谨 童年、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军阀混战、列强欺凌、国弱民贫的时代,范棠从小就立下富国强兵、报国雪耻之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他精神受到巨大鼓舞,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洪流中,使他由不了解党转变为信任党、热爱党,进而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入党没有丝毫投机思想,而是真正决心做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按党的要求改造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处处做到一丝不苟。他作风正派,真诚待人,对待上级坦诚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意见,从不阿谀奉承讲假话;对同志和下级都是平等相待,从无半点盛气凌人;所内、所外,部内、部外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从不拉帮结派。他不计个人名利,虽领导和指导过许多科研项目和课题,但上报科研成果时只报题目具体参加人员的名字;他修改过许多论文和译著,但很少署上自己的名字;他从1952年就定为技术3级,但直到90年代工资改革前也没有变过,对此他心态坦然毫不计较。他生活俭朴、待人宽厚,对有困难的亲友和同事毫不吝惜相助,历次救灾和捐献总是踊跃带头,向希望工程累计捐赠人民币1万元。 范棠治学非常严谨,坚持实事求是,强调一切以科学实验为依据的学风。对科研技术人员严格要求,从进所第一天起就抓基本功训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实验技术、外语水平和研究工作方法。进所一年后必须通过严格考核后才能担任技术员。他强调试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试验方法规定程序;试验仪器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测量仪表应定期检验;试验记录要工整清晰,不能随意涂改;每个试验结果至少重复3次才能取用;每条试验曲线至少选择4个条件才能得出规律。在他担任研究室主任期间亲自讲解这些要求,并深入到课题组检查。他多次向技术人员讲授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文件书写课程,对上报和归档的技术总结、学术报告、论文等作认真细致的审查,逐字逐句的修改,乃至标点符号错误都要进行更正。他的严谨作风和严格要求影响了一代科技干部,对研究所树立正派学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范棠的为人品德和科学严谨的治学风范有口皆碑,是广大科研人员学习的榜样。 § 主要论著 1 范棠.航空橡胶的保管期和使用期.航空材料,1978(1) 2 范棠.国产航空橡胶的耐老化性能.航空材料,1979(2) 3 范棠.试论航空橡胶的应用研究.航空材料,1982(8) 4 范棠.航空非金属材料质量控制展望.航空制造工程,1984(7) 5 范棠.发展我国航空复合材料应用的途径.航空学报,1985(3) 6 颜鸣皋,范棠等.航空材料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7 颜鸣皋,范棠等.中国航空材料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 参考资料 [1] 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航空冶金史(1951-1988),中国航空工业史编辑委员会,1991 [2] 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所史(1956-1996),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所史编写组,1999 [3]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381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