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龙塔 |
释义 | § 简介 青龙塔又名吉云禅寺塔。坐落在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是一座有着近1300年悠久历史的古刹。青龙寺塔创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当时寺名为‘报德寺’,俗称青龙寺。80年后,时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古寺重建,改名‘隆福寺’。 青龙塔在寺旁建塔,塔名‘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寺塔’,又名‘青龙雁塔’。青龙古寺地处江南繁华的水乡,所以香火兴旺,佛事鼎盛。在当时的僧俗四众弟子中享有盛名。公元1062年(宋嘉祐七年),杭州梵天寺僧人了空法师来青龙寺弘扬天台宗,因此改寺名为‘隆福教寺’。由于弘法笃信,使青龙古寺远近闻名。历经岁月的变迁,寺塔均遭摧损。时至公元1299年,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祖孙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这次规模宏大的修葺,竟长达44年。修葺一新的青龙古寺更加雄姿勃发。300年后,到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寺塔再度重建。直至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南,慕名游寺,亲书‘精严寿相’匾额,御赐寺名‘吉增禅寺’,并御赐水晶观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袭、鎏金书画扇一柄为镇寺之宝。当时青龙古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华丽,享有‘佛塔为天下之雄’美誉,为当时江南著名佛教丛林之一。以后,青龙古寺历遭战火灾害,一度烧成废墟。到公元1834年(清道光十年)古寺重建。而后,又遭兵灾,殿宇建筑毁废大半。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使青龙古寺得以重建。1993年经上海市和青浦县人民政府批准,青龙古寺重新对外开放,青龙古寺佛教事务、佛事场所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开始。上海市佛教协会授权青龙古寺监院光云法师组建青龙青龙塔古寺修复委员会。光云法师率四众弟子,发心宏愿,多年艰苦不懈地努力,终于使青龙古寺十分繁复艰辛的修建工程坚持至今。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相继落成。寺内香火兴盛,梵音缭绕,瑞象屡现。尤为瞩目的是青龙古寺,尊尊白玉佛像,庄严非凡;座座红木佛龛,华贵增色。步入今日之青龙古寺,叩拜礼佛,诵经加持,朝钟暮鼓,格外吉祥。万千信众,到了青龙古寺,目睹佛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无不称之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青龙古寺所在的青浦区白鹤镇自古便是著名的江南市镇,是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亦可谓上海最早开埠之地,是近代上海港口的起源地之一。它形成于唐代中期,后逐渐发展,至南宋达到了顶峰。后因河道淤塞,赖依生存和发展的港口条件丧失,才渐趋衰落,衰变为一小集镇。从现存史迹来看,青龙古寺所在地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享有‘小杭州’之美称。青龙古寺周围曾有过书法家米芾、藏书家庄肃、水利专家郏覃和画家任仁发、政治家章质夫等当时各界名人的足迹,陆游、范仲淹、苏轼苏辙兄弟、秦观、张先、赵孟俯等知名人物也曾在此驻足。这也是青龙古寺在当代得以兴旺发展的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其‘海纳百川、时尚风雅’的市镇风格和文化渊源。青龙古寺继观音殿开光之后,今年五月十二日,地藏殿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期间,两序大众虔诚顶礼,诵经祈福,盛况空前。青龙古寺的重建,还有宏大的愿景:万佛殿、大佛殿、祖师殿、山门牌楼等都将兴建。待全部建成后,青龙古寺将以宏大的规模、雄伟的寺宇及独一无二的全寺白玉佛像和红木佛龛而展现在世人面前!光云法师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国的有佛缘之士,共同来为盛世重建千年古刹——青龙古寺添砖加瓦,建大功德,使福慧双臻,无量无边。光云法师也热忱地欢迎世界各地的四众弟子、各界人士来青龙古寺礼佛进香,旅游观光,共享青龙古寺‘日日佛光普照,时时佛号环绕’的庄严殊胜。有佛缘众生,定能蒙佛力加被、身心健康、六时吉祥、福禄绵长! 青龙镇是扼吴淞江沪渎之口,为江海要冲。上海内外贸易开始时,就在这里交汇和集散。当时,海舶辐辏,商贾云集,曾有“小杭州”的美称。 青龙塔塔建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重建,元致和元年又由里中大族任仁发捐资修茸。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513年),康熙帝南巡时,将青龙镇上的隆福寺赐额:“吉云禅寺”,塔也改称吉云禅寺塔。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修缮。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存塔身高约30米,楼阁式。此塔当年高耸人云,是海船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巍巍屹立,为上海一绝。南宋后期,青龙江日渐游塞,海船不可停泊,从此衰落。塔自1648年进行修缮后,300多年来,未曾大修,以至腰檐、平座、外檐、斗拱,枋等,不断脱落。1956年台风又将塔刹吹倒,刹上宝瓶等随之落下。宝瓶是紫铜铸葫芦状,上有“明祟祯十七年三月铸”等字。由于塔顶损坏,雨水灌入塔内,楼板与木扶梯均已腐烂,塔心木也下坠,仅存塔身,且已向东北方向倾斜约3°左右。1992年初,经建筑物纠偏专家曹时中运用特殊技术,将其扶正,使这座千年古塔挺直了“腰杆”。 § 青龙塔历史 青龙塔、青龙寺位于白鹤青龙村(旧青浦镇)。青龙寺、塔位于白鹤青龙村。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 青龙塔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一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一)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二)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青龙塔建於唐长庆年间(八二一年至八二四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雁塔,俗称青龙塔,青龙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当年的青龙镇是上海最大的贸易港口,青龙塔就是镇内标性的建筑,见证了当时上海商贸的繁荣。青龙塔原是七级八面,砖木结构,後被兵火破坏,现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残高三十多米。寺塔於宋康定、庆历年重修理工。元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年)、致和元年(一三○八年)至正三年(一三四三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五年(一四六八年),百遇法师复新之。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时还赐名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一九五六年,塔顶的铜葫芦被台风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七年」字样,现收藏在青浦区博物馆。寺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寺名“吉云禅寺”。 青龙塔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载,青龙寺占地60余亩,寺田450余亩,建筑宏伟,有大雄宝殿、地藏殿、韦驮殿、禅堂、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觉堂、澄怀堂、方丈室、东西两庑、香积厨、库房、普同塔等建筑群。 钟鼓之声不绝,梵呗之声达旦,有“佛角为天下之雄 ”之誉。清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崇阁大殿均成废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民国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观音阁及大钟一口,今俱废,仅存碑刻两块: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和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碑铭。 元大德三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三年(1343年),青浦籍书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及子任贤德、孙任士质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镜修塔。清顺治五年(1648年),僧百遇复新之。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时还赐名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年久失修,楼梯尽毁,腰檐无存,塔身倾斜,岌岌可危。1956年,塔顶的铜葫芦被台风吹落,上铸有“明崇祯十七年”字样,现收藏在青浦区博物馆。1992年,塔身偏离中心1.56米,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邀著名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教授予以扶正。寺、塔于1959、1960年分别列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词条 上海、康熙、清朝、青龙寺 § 参考资料 1.http://www.naimanqi.gov.cn/html/2006/09/20060911005917-1.htm 2.http://61.139.53.89/ls/lyw.nsf/tslyview/46F2C212F432B7A5482571400026C7E1?opendocument 3.http://www.blogtt.com/sceneinfo/scene28746.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