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雁荡中学 |
释义 | § 介绍 雁荡中学,最早称为私立雁荡战时初级中学生补习学校,创办于1941年2月(民国30年春),地址在雁荡山旅社及灵峰等处,首次招生6个班200余人。 § 历史背景 1945年,为纪念张淮南(张冲)先生而改名为私立淮南初级中学;1948年胡兰成先生曾任教务主任,其时校长为大荆人仇约三;由于地处革命老区,师生受革命思想影响较大,校内革命活动活跃,1948年,国民党省保安司令部、省教育厅、县府强令学校停办整顿;1949年春,学校迁至大荆镇;1951年,私立淮南初级中学改名私立雁荡初级中学;1956年,私立雁荡初级中学改为公办学校,并从大荆镇迁回雁荡山原址,改名为乐清县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8月,取消数字序列命名,乐清县第一初级中学改名雁荡初级中学;1958年,学校增设高中部,改名雁荡中学,成为当时除乐清中学外仅有的一所完全中学;为了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校师生开垦耕地200多亩,并积极参加雁荡山景区绿化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基本上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教育事业继续发展;1984年9月,学校与温州雁荡山风景区旅游管理局联合办学,创办雁荡山旅游学校,开设旅游专业,第一、二届毕业生90人,69人在雁荡山风景区饭店、旅行社工作。从此开始,学校实行一套领导班子管理两块牌子模式(即两个校名:雁荡中学和雁荡山旅游学校)。 抗战期间,雁荡中学与杭州第十中学关系密切,杭州第十中学的前身是杭州宗文义塾——杭州宗文中学。1937年,日寇侵华,杭州沦陷,宗文中学第二任校长、前清举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地理学家、著述家、社会活动家钟毓龙(字郁云),带领学校师生,西迁建德,南徙雁荡(1938年秋,宗文中学由永康县迁到雁荡山,其学校的本部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雁荡中学,当时招初中新生3个班70人,春二、春三插班生各1班38人,共108人,1941年1月转迁建德。),为浙南山区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和知名人物,如著名浙江括苍山游击纵队司令周丕振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