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世昌
释义

§ 简介

韩世昌,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河北高阳人 。幼年搭庆长班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正旦、贴旦及小旦。1917年在北京组荣庆社,拜吴梅、赵子敬为师,也曾师从吴畹卿。在音律、唱法及表演上日益精进。1928年东渡日本 ,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能乐等日本古典剧艺 。他戏路极宽,除工正旦、闺门旦外,兼精刺杀旦。尤擅运用手势、眼神和面部丰富的表情,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1957年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 成名经历

韩世昌经刻苦砥砺,学会了不少戏,但只是演配角,不能演主角。因为在戏班里凭的是演戏吃饭,为了生路,艺人们存在着妒忌和压制的现象。像韩世昌这样的穷孩子,又没靠山,纵然是戏演的再好,也很难演上主角戏。

一次演出,村里的管事人看韩世昌的戏演得很好,可都是配角,很为韩世昌抱不平,找到戏班的管事人,专门点名韩世昌演《百花点将》。戏班管事人见此,只好让韩世昌演。韩世昌一出《百花点将》,不仅受到台下观众欢迎,台上戏班的人也大为惊叹。想不到平日不受人注意的韩世昌戏演的还真好,唱做俱佳。一出《百花点将》使韩世昌如一粒被埋的明珠,从土里冒出来。戏班里的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1917年冬天,19岁的韩世昌随荣庆社到北京天乐园戏院演出。名角都是演一场戏的最后一个戏,叫大轴戏。当时韩世昌的名声还不大,每天的戏只是在前面演,不能演大轴戏。来天乐园看戏的观众有很多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看韩世昌的戏演得好,回去便相互传说,一些教授听说后,也赶来看韩世昌的戏。由于韩世昌只是在每场的前边演,他们很不满意。戏演完了,不走,指名叫韩世昌演《春香闹学》。观众为韩世昌的出色演出叫好。

从此,韩世昌成了荣庆社的主要演员了。韩世昌的演出引来了北大的教授、著名的曲学大师吴梅、黄季侃教授来看戏。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来看韩世昌的戏。曲学大师吴梅1918年夏收韩世昌为学生,还介绍韩世昌向昆曲名教师赵子敬学习。吴梅和赵子敬为韩世昌精心修改加工了《长生殿》、《玉簪记》等戏。从此,韩世昌誉满京师,扬名艺坛。[1]

§ 生平经历

韩世昌

韩世昌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弟兄排行在四,所以全家人都叫他四儿。1909年他年满12岁,父韩玉琢特意请来一位饱学的老秀才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世昌。随后将小世昌送入了本村的戏班庆长班。

韩世昌在庆长班学戏大约一年,随后就和原班人马转入荣庆社。到1916年他已开始登台唱应二戏,即主角戏,成为河北一带新兴的昆曲名角。1917年冬,迫于河北灾荒,荣庆社决定到北京寻找出路,在天乐园演出。1918年他拜吴瞿庵为师,后又拜在昆曲名家赵子敬门下学艺,经这两位名师指点,韩的唱功演技更趋精进,被誉为昆曲大王。故有黄季刚等贺赠别号“君青”,取“君山一发青”之意,以赞誉其昆曲成就。

为弘扬昆曲艺术,1928年秋韩世昌率20多位昆曲名角,应邀赵日本演出,每场座无虚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1936年至1938年韩世昌随祥庆社到南方各省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及江南六省及诸多大城市,影响很大,是北方昆曲剧团向南方传播的一次壮举。但由于卢沟桥事变,演出只得草草收场,在此后八年抗战期间,韩世昌蛰居天津,靠教戏维持全家生计。

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韩世昌这位老艺人才又获得了新生。52岁的他被聘为人民艺术剧院的教员,传授昆曲表演艺术。

1951年改在中央实验歌剧任教。

1952年被文化部授予荣誉将,这使韩老更加精神焕发,重新登台,献身祖国的昆曲事业。

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成立,韩世昌任院长。

1960年63岁的韩世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6年12月7日这位一代昆曲师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9岁。[2]

§ 代表剧目

韩世昌的戏路极宽,除工正旦、闺门旦外,兼精刺杀旦。尤擅运用手势、眼神和面部丰富的表情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代表剧目有《闹学》、《思凡》、《胖姑学舌》、《刺虎》、《痴梦》等。

§ 回家乡义演

韩世昌在昆曲《刺虎》中的扮相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支援沪案运动。韩世昌的家乡保定,成立了“保定沪案后援会”。“保定沪案后援会”为支援“五•卅”受难同胞,到学校、工厂、店铺和农村进行募捐。还组织了沪案后援会演剧团,在大舞台戏院和南关花园戏院义演募捐,邀请在北京的韩世昌回保定演出。

韩世昌出于对爱国同胞的关切之情和对帝国主义残害同胞的义愤,慨然应允,回到保定,在南关园戏院义演。同韩世昌一起到保定的还有当时著名京剧演员杨菊秋、杨菊芬姐妹俩。杨菊秋是花旦演员,扮相漂亮,表演唱功俱佳。杨菊芬是女老生演员,称豪于戏曲界,因嗓子响亮,被称“女叫天”。

韩世昌和杨氏姐妹义演一周,演出了《思凡》、《刺虎》、《闹学》、《惊梦》、《琴挑》等戏,将义演收入5000余元寄往上海,支援“五•卅”受难同胞。

§ 主演昆曲《孽海记·思凡》

情节:谓有赵氏女,自孩童之时,为父母舍入尼庵。削去八千烦恼丝,做佛门弟子。及至情窦初开,始悔空门之中,不足以结善缘,并不足以证善果。于是晨钟暮鼓,转辗愁思。礼忏唪经,反增魔道。入夜来僧房寂寞,对此半明半灭之孤灯,更难消释。左盘算,右盘算,九转回肠:计惟觅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阴,结我善缘,证我善果,且可举我善愿。正值庵中一切优婆塞优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思凡》原系昆曲《孽海记》中一折,后京剧亦常演,多用“吹腔”曲调,犹有昆曲余韵~昔日梅兰芳、程砚秋等均善演。

§ 艺术特点

一、脚底扎实的功夫。在戏曲表演中,脚下功夫深浅至关重要。从演员一出场,观众首先注意脚底功夫如何。韩先生的脚步、搓步、云步、下山步都走得稳,功夫深,圆场步跑得潇洒、飘逸。韩先生曾特别强调动作的衔接、过渡均与脚下有关,脚底功夫深,联带动作就做得美,做得连贯。在韩先生所演过的剧目中都鲜明地表现了这一大特点,使人赞叹不已。

二、腰肢灵活地转动。为表现古代女子婀娜多姿的体态,韩先生以深厚的基本功练出柔软的腰肢,带动肩的灵活,再加上肘、腕的转动,带动全身,表演出优美的身段动作。如韩先生所演《春香闹学》中贴旦春香时,就塑造出了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的形象,令人折服。

三、眼神自如地运用。韩先生在眼神的运用上更是顾盼自如、神采流光,他通过高难的眼神运用技巧,把剧中人物内心情感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3]

§ 被誉为“昆曲大王”

韩世昌先生早年便装照

1928年中秋节过后,韩世昌应邀赴日本演出。他先在东京演出,又由东京到大阪、西京演出。韩世昌在日本每场他一人演出两小时。演出一个戏后,由乐队演奏音乐曲。韩世昌娴熟高超的技艺征服了日本的观众,每场演出座无虚席。他们为韩世昌清婉圆润的歌喉和出神人化的表演赞叹不已。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开会祝贺韩世昌演出成功,著名的青木教授、桑京博士等出席。盐谷温教授赋诗赠韩世昌:“相逢欢送眼青青,酌酒劝君杯莫停。幽梦觉来肠欲断,清歌一曲牡丹亭。”

日本的艺术团体——日本活动写真公司、牧野写真活动公司、松竹活动写真公司设宴或开联欢会欢迎韩世昌。日本的报刊发表文章,称赞韩世昌的演出。文艺家石田贞藏为韩世昌编著了《昆曲与韩世昌》一书,介绍了韩世昌的表演艺术,刊登了韩世昌的便装照和剧照及昆曲曲谱。韩世昌继梅兰芳之后赴日本演出,把我国古老的昆曲艺术介绍到国际舞台。

韩世昌从日本演出回国后,声誉日隆。此时,经北京《顺天时报》举行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以得票最多,被称为“四大名旦”。韩世昌在艺坛上的声誉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媲美,有评论说:“自梅兰芳赴日演艺之后,吾国名伶能继踵媲美者,惟韩而已。”当时的报刊发表评论说:“韩之昆剧,乃益精妙。昆剧亦赖韩之支柱而得中兴,时人尊称之为昆曲大王,殆非溢誉。”从此,“昆曲大王”韩世昌炳彪艺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