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可冀 |
释义 | § 个人简历 1930年9月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9年7月 毕业于福州第一高级中学. 1954年7月 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本科。 1954年9月—1956年3月 任福建医学院内科助教、内科医师。 1956年4月—现在 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室主任,西苑医院副院长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 § 生平介绍 陈可冀,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少时生病,父亲常常带他去找中医诊治。高中毕业后,他立志学医,后考入福建医学院就读。 1954年夏,他自福建医学院毕业,留校任附属医院内科医师和内科助教。内科主任王中方教授虽精于现代医学,但巡诊查房竟也不时以中药医治疾病而获效,激发了陈可冀对中医药的热爱。 1955年底,卫生部成立中医研究院,以加强对中医药学遗产的继承与研究。陈可冀被推荐到北京学习和研究中医。到中医研究院后,首先他随著名老中医冉雪峰学习中医随诊抄方,历时两年半。临诊之余,在老师指导下,陈可冀系统地学习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还系统地聆听了著名老中医朱颜讲解《神农本草经》和《内经》,陈慎吾讲解《伤寒论》,岳美中讲解《金匮要略》蒲辅周讲解《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和《时病论》等等。在这两三年里,陈可冀还大量阅读了卷帙繁多的中医典籍,名家的著述,著名中医老前辈的实践经验,使他眼界大开,获益良多,1957年,他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 1960年,陈可冀又随著名老中医岳美中临诊一年有余。学习岳美中的中医理论学识及临床胆识,成为日后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之良好技术储备。岳美中对陈可冀专心致志的精神至为赞赏,曾赠诗勉励:“我本无才最爱才,年来更复抱痴怀,中医宝藏靠谁发?愿与吾君好自开”。“文化大革命”之后,岳美中年事已高,当时陈可冀已承担很重的医疗科研任务,但感到跟随岳老的时日不会很多了,每周仍腾出一二个半天跟随岳老临诊。 陈可冀从业中西医结合,是自心血管疾病开始的。1954年他的医学院毕业论文便是“洋地黄中毒”专题,1957年系统整理了切脉方面的论文,均发表于1955年及195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自1958年起,他和著名老中医赵锡武、郭士魁等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脏血管疾病研究所(阜外医院)协作研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在此后的20余年间,他与阜外医院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1959年和1964年,两次参加该院主办的心电图学及心脏内科医师进修班进修,使他在现代心血管病学知识水平上有较大的长进,且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方面亦陆续有新的进展。 1960年后,他一直潜心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1965年,他在山西稷山农村巡回医疗,还对与朱颜商定之强心散(蟾酥:茯苓=1:9)的强心作用作了比较艰苦的临床观察研究,效果明确,足证今日市售之“救心”、“保心”、“心宝”含有少量蟾酥可能会有好的协同作用。自1978年,他与郭士魁、赵锡武共同负责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工作,合作共事直到他们二位谢世,带领全室同志对活血化瘀冠心Ⅱ号方及芳香温通宽胸气雾剂等进行了大量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首先应用川芎嗪治疗脑血栓形成,效验可靠,使西苑医院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中国外先进水平。由于陈可冀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1978年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并获得大会奖励。 1980年5月,陈可冀正式提出进行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挖掘、继承与研究工作,得到了当时中医研究院院长季钟朴教授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几位馆长的赞同与支持。西苑医院成立了清宫医疗经验研究室,当时已是西苑医院副院长的陈可冀亲自兼任了该研究室的主任。在他的主持领导下,10年来的大量研究工作填补了中国传统医学在这一领域学术继承与研究工作的空白。 70年代,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增多和中国传统医学有极丰富的老年医学理论与经验,引起陈可冀对老年医学的注意。在他的倡议下,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先后成立了老年医学研究室和老年医学研究所,他兼任了老年医学研究室主任,带领其他同志一起,从中医老年医学文献的整理到老年病的临床、基础研究作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处于中国领先地位。 1981年,陈可冀又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创业劳动。在中国中文版的基础上,近年又在日本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杂志日文版》,促进了中国外中西医结合医学交流。也是在1981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正式成立了,他任首届秘书长,1985年又被选任副理事长,成为公认的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学术带头人。 § 继承学术 陈可冀系统全面继承著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自1955年底,陈可冀应调到中医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中医,至今已近40年,他对祖国医药学宝库,进行不懈地探索、挖掘。从古医籍到现代医学最新文献,从《黄帝内经》到近代著述,他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有人曾认为他的成功在于天资聪明,智慧超凡,记忆力过人。陈可冀引用诸葛亮的一句名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事业的成功要靠“有志趣,有目标;肯学习,能坚持”。 陈可冀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上的成就,还得益于几位名老中医的教诲和指导。他曾做过已故名老中医冉雪峰的助手和“关门弟子”,曾向北京名老中医王易门学习并同他共事两年余,1959年进行中医脉象现代化研究他又拜蒲辅周老中医为师,他曾多年随岳美中老中医临诊,1960年后他集中精力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又拜著名老中医赵锡武为师,并同著名老中医郭士魁合作共事20余年,志同道合,亲如家人。 在中医学术的继承上,中医研究院根据老中医岳美中的建议,安排陈可冀集中地继承、整理岳老的学术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先后主持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论医集》(已有日译本出版)、《岳美中医案集》(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岳美中医话集》(卫生部部级成果奖)。这些医籍忠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岳老的学术造诣与卓越技艺,令人屡读不厌。陈可冀还参加整理出版了《冉雪峰医案》、《赵锡武医疗经验》等学术专著。 由于陈可冀有机会跟随数位全国著名老中医学习和共事多年,能够在学术上做到博采诸名家之长,枝叶交融,自成一体。他的成就,深受老中医们的赞赏,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曾写诗称赞他:“英年绩学展鸿猷,中西结合喜善收,鸟影不移参邈邃,梅枝独侑企风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宫廷医案及其他医学档案资料数量甚为可观,其中包括皇帝、后妃、太监及王公大臣等之原始诊病记录,有不少为当年封存后未曾启动。这些史料反映了清代医学水平,十分珍贵。1980年5月,陈可冀提出对清代宫廷医疗经验进行整理研究的倡议,得到中医研究院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领导的支持,双方达成了合作整理之协议。领导决定由陈可冀主持这项工作。 陈可冀为这项工作的成功倾注了全部心血,时常工作到深夜。他将清代宫廷医疗经验归纳为8个特点:①维护宫廷利益,崇尚实效,辨证论治;②师古而不泥古,法度谨严,广用经方;③借重通腑治法,驱除积滞,推陈致新;④征用温病时方,不期斯古,承先启后;⑤废除金石丹药,补益增寿,侧重调补;⑥重视家常防病,清气化湿,消导通利;⑦实践归经理论,应用引药,丰富多采;⑧运用代茶饮法,调治兼顾,因病制宜。经过参加这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共同艰辛整理,夜以继日,历时数载,陆续主编完成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华书局出版,日本东洋美术出版社有日译本出版),《清代宫廷医话》(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日本有日译本出版)及《清宫药引精华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专著。340万字的学术巨著《清宫医案研究》(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也终于在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正式出版发行。 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整理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学术继承工作的空白,不仅提供了清代高水平的医疗经验和方药,而且对清史研究也起到一定作用。自1982年起,在陈可冀主持领导下,西苑医院开始陆续对清宫方药进行科学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并招收了此课题的研究生,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 开辟新领域 陈可冀开辟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新领域 1.整理继承,吸取中国传统老年医学理论及经验之精华。老中医岳美中在老年保健和老年病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1977年,陈可冀根据岳美中多次介绍经验的谈话,整理成《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一书,经本人亲自审阅后,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现代中医老年病学较早期的著作。1981—1982年,陈可冀与李春生合作对中国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宋代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作了评注,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3—1985年,历时3年时间,在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支持下,陈可冀组织全国从事本专业之专家,系统整理了近300部与老年医学有关的古典著作,成百万言之《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此后,他主编出版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1989年,他又主编了《老年医学在中国》一书,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些专著,为老年医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2.实验观察,阐明了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作用之机理。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临床与实验研究领域,1982年陈可冀首先主持了健脾方药清宫八仙糕治疗老年脾虚证的研究,此方由人参、茯苓、苡仁、莲子等8种药组成,原为慈禧等习用之医方,色、香俱佳、老幼咸宜。经对310例老年脾虚证进行治疗,表明可改善老年人脾虚证候,提高木糖排泄率36%,血清胡萝卜水平亦提高25%,较对照组为优。电镜观察实验,动物脾虚模型经治疗后可改善胃及小肠的粘膜改变,效验可靠。 随后,他主持进行了补肾方药清宫寿桃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方原名增寿蟠桃丸,为乾隆皇帝晚年常用医方之一,此方经天津达仁堂遵古炮制。临床观察对平均年龄62岁之老年人310例,不仅可改善衰老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及头发微量元素状态,且有一定之清除血浆过氧化脂质之功效。有关的研究还表明,此方可延长老年鹌鹑及果蝇之寿命。 1985年,陈可冀又主持了清宫长春丹调整老年脂质代谢、改善老年智能的研究工作。该方原名长春益寿丹,曾为慈禧喜用医方之一,以补肾为主,兼顾五脏,益气血,调和阴阳。临床观察对60岁从上老年人308例,可改善老年肾虚衰老症状,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改善老年人液化智能,改善老年肺功能。实验研究表明,还可延长老年鹌鹑寿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可增强老年大鼠肝脏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提高其有氧代谢水平,改善老年大鼠记忆功能,增加其与记忆相关的海马胆碱能的受体数目,减少其脑内脂褐质。 § 培养人才 陈可冀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骨干 自60年代陈可冀担任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以后,就把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60年代初,中国自己培养的中医学院或医学院毕业生陆续分配到了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陈可冀请郭士魁、赵锡武等名老中医对他们进行带教,安排他们跟这些著名中医专家查房随诊,并到阜外医院进修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带他们一起整理中医文献,分析临床病例,让他们承担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让他们到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如今这些当年由陈可冀亲自带教过的住院医师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 1978年,陈可冀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先后担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较好的中医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医药学的最新进展;不仅要有良好的中、西医临床技能,而且要受严格的医学科研训练,掌握各种实验方法;不仅要从事中医传统研究,进行文献和临床经验整理,而且要具有医学科研的敏捷思维,进行高水平的严格科研设计下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研究。他亲自查房带诊,提高研究生的中西医临床水平;深入实验室,指导检查研究生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骤。研究生的每一个科研课题他都要严格审定,乃至其中的每一细节;每篇论文他都要认真审阅,乃至其中的每一数据。他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有科学的思维,严格的设计,确切的数据,恰如其分的文字表达,合乎逻辑推理,要有所创新,在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他还要求研究生的论文要实事求是,不搞虚、浮、假、大、空,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在陈可冀的悉心指导下,已先后有14名硕士研究生和4名博士研究生毕业。这些毕业的研究生近10年来先后在中国外的一流医学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反映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人物评价 陈可冀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他医德高尚,治学严谨,亦为人们所称颂 § 主要论著 1 陈可冀.切脉.中华医学杂志,1957,43(1):40—43。 2 陈可冀,章宗穆.高血压病弦脉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62,10(10):638—641。 3 陈可冀,郭士魁.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治疗.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29—139。 4 陈可冀,郭士魁等.长期素食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及其中医证特点的研究.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汇编,中华医学会,1964,309—310。 5 陈可冀,赵锡武等.长期素食人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研究.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汇编,中华医学会,1964,78-79。 6 陈可冀,郭士魁.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中医杂志,196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