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颛顼帝喾陵
释义

颛顼帝喾陵 - 简介

颛顼帝喾陵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

颛顼帝喾陵 - 相关人物

颛顼帝喾

颛顼和帝喾是上古时期“五帝”中的第二帝和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在社会秩序、宗教改革、道德伦理等方面功勋卓著,被后人尊为“人文始祖”。  >今日安报-豫北版 03 区域 2006年04月05日">[1]

颛顼

颛顼帝(音Zhuan xu专须)是继黄帝之后一位比较有影响的上古中央天帝,在三皇五帝的五帝当中排位第二。颛顼少年时候就显露出治国才能,十五岁辅佐西方天帝少昊治理国家,二十岁即中央天帝位,统领四方天帝。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死后葬在鲋禺山(内黄县)。

帝喾

帝喾,姬姓,名夋,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因在辛地开基,故号高辛氏。帝喾继承叔父颛顼称帝70年,建都于亳殷,105岁去世。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喾有四妻四子:元妃曰姜嫄,生弃(即后畟),是周族的祖先;次妃曰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次妃曰庆都,生放勋,即帝尧;次妃曰常仪,生挚,曾继帝喾而一度为帝。

颛顼帝喾陵 - 景点概述

颛顼帝喾陵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北内黄县梁庄镇,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庙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奠的祭文、历代重修陵庙的庙记,以及文人墨客的拜谒赋诗。史书记载:“从宋徽宗正和二年开始,确立历代所祭之陵墓祠庙,在澶州祭高阳颛顼和帝喾”二帝陵前碑碣数量之丰,是其他各地传说帝陵少有的。

地下还发现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说明这里在三、四千年前的原始时代就有先民居住。> 时政 >> 时政专题 >> 五彩枣乡古朴内黄">[2]

颛顼帝喾陵 - 重点文物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址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民间称“高王庙”、“二帝陵”,是上古“三皇五帝”中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的陵寝。据史料记载,汉代建陵,唐代立庙,宋代修缮,金代重修,后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昔日建筑宏伟,古朴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郁。清末,被黄沙湮埋,1986年清沙时重见天日。颛顼帝喾陵,双陵并峙。经考古确认均为汉代初建、元代修缮,发现有御桥、御道、神道、水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等基址。其中165通历朝历代祭祀碑,古朴苍劲,记录帝陵的历史。颛顼陵有元、清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两位上古帝王陵前,实属罕见。

颛顼帝喾陵 - 地理位置

颛顼帝喾陵文物景区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城南30公里梁庄镇境内,修有通往景区的旅游专线。东距濮阳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南距新乡110公里,距郑州200公里,濮鹤高速从陵前穿过,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颛顼帝喾陵 - 景点历史

颛顼帝喾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

1986年,内黄县人民政府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12处,还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存。景区占地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陵区被2000万平方米槐林环抱,生态环境良好,陵区内有鸟柏、锦鸡尔等稀有植物300多种,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农历三月十八日,传为颛顼帝生日,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云集帝陵,大行祭祀,千百年来从未中断。

颛顼帝喾陵 - 文化内涵

面做的祭品

颛顼帝喾陵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上古帝王陵的珍贵实物资料。陵区内发现有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以及夹砂红顶陶片,同时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在距陵区25公里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用蚌壳雕塑的龙虎图腾,这与传说中“五帝”时期的年代相吻合。在陵区众遗迹中,元代以来御祭碑碣165通,充分证明了华夏民族对颛顼、帝喾的尊崇,表明了祭祀活动数千年不衰,这在我国上古帝王陵中也十分罕见。这些御祭碑真实记录了历朝各代的兴衰历史、文化特征、大事记略,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也是难得的书法、石刻艺术瑰宝。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陵是颇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祭祀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华夏寻根祭祖圣地。现为 “河南文化遗产日”重点开放景区。

颛顼帝喾陵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宋代起列为定制,明代初列为皇家祭祀。千百年来,民间传统祭祀活动经久不衰,尤其每年农历三月十八传说颛顼诞辰之日,广大群众千里迢迢汇集帝陵,焚香拜祖,祈福纳祥,热闹非凡。各种民间文艺表演荟萃,传统名优小吃溢香,商贸活动丰富,文化交流广泛,由此演变的内黄高王庙古庙会久负盛名,影响巨大,已成为内黄、乃至豫北地区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颛顼帝喾陵 - 祭祖节

祭祖节

内黄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满足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夙愿开始举办祭祖节,公祭颛顼帝喾人文始祖,并由此列为定制。祭祖节突出内黄厚重历史,发掘内黄文化内涵,以节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从2002年农历壬午年开始,内黄县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传说为颛顼诞辰日)古庙会的基础上,先后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祭祖节,影响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爱尔兰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颛顼帝喾陵作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影响日益深远,已成为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祭祖节”期间,通过举办“梨园群英颂二帝”戏曲晚会、海外侨胞及姓氏宗亲团体等参与的民间祭祀活动、颛顼帝喾与华夏文明研讨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和特色商品交易会不断提升知名度。>今日安报-豫北版 03 区域 2006年04月05日">[1]

公祭人文始祖颛顼、帝喾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格逐步提高,内容进一步丰富,程序进一步规范,公祭单位为河南省政府、省政协,主办单位为安阳市政府、市政协。内黄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已列入全省“拜祖”文化活动范围,成为全省“拜祖”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孙孚凌、张思卿等先后莅临内黄参加祭祖节公祭大典,并题词留念,希望安阳市、内黄县切实加强对颛顼帝喾陵的保护,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加快开发利用步伐,为促经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邀请海外华人华侨、知名人士到内黄参加祭祖活动,进一步扩大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

历年祭祖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内黄的知名度,树立了内黄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有效整合。以祭祖节为龙头的寻根祭祖旅游,踏青赏花旅游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内黄,乃至豫北地区颇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随着祭祖节影响的逐步扩大,加深了广大群众、海外华人华侨对颛顼帝喾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感,每年都有数十万计群众到内黄祭祖,数以千计海外华人华侨到内黄寻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