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梦旅人》 |
释义 | § 剧情简介 剧照 可可由于举止异常并掐死自己的孪生妹妹而被父母送进了精神病院。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一身乌鸦装扮的可可结识了病友卷毛和小悟。卷毛曾经被变态的小学老师多次骚扰,神经错乱下他杀死了那个老师,最后被送到这家精神病院。直到现在卷毛也无法从阴影中摆脱,噩梦反复出现,在这里也时常遭到医生的侵害。小悟则是脱离现实的妄想狂。三个年轻人很快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一天,可可和卷毛沿着医院的围墙,走到了外面的世界。教堂里圣洁的唱诗使他们停下了脚步,一位好心的牧师送给他们一本《圣经》。读过《圣经》之后,卷毛认定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可可却坚信只有自己死亡才代表真正的世界末日。于是,卷毛、可可和小悟三人再次踏上医院的围墙,结伴去追寻世界末日的到来。一路上,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落队的小悟不慎从高高的围墙上摔下,满身鲜血的他再也没有起来。在一阵暴雨中,卷毛向可可倾诉了自己心中的恐惧和痛苦,两个同样孤独的人相拥在一起热烈亲吻。最后,卷毛和可可走到了一个灯塔上,为了使卷毛得到灵魂的解脱,可可拿出路上得到的手枪先射向太阳,而后开枪自杀。[1] § 演员介绍 chara Chara 日本著名歌手 女, 生于1968年 1月13日 ,日本崎玉县川口市 星座: 摩羯座 1970年开始弹她的玩具钢琴。 1072年要求她的父母为她开设钢琴课程。 1974年读小学一年级时钢琴独奏自创歌曲《莎哟那拉》。 1975年买了第一张属于她的唱片《Aileen Kara's `FAME`》 1976年小学三年级被老师叫作CHARA,并且从此使用这个名字生活,交朋友。 1980年进入中学,看了美国复兴电影《美国涂鸦》,并且被美国涂鸦文化所吸引,此时开始喜欢轮滑运动。 1983年进入高中,仍然喜欢美国涂鸦文化,加入领导拉拉队,努力练习轮滑并且乐在其中。 1984年,轮滑迪士高的黄金时代,开始沉迷于舞蹈,新浪漫主义,伦敦流行乐和灵魂放克。加入了一个乐队,担任其键盘手。 1988年进入二字头的年纪,意识到要写自己的歌,于是开始写歌,并且成为主唱。 1990年由CBS Sony SD企业制作的她的样带使她成为Epic Sony公司的签约歌手。 1991年第一次在东京和伦敦录音。 9月3日为首张专集的发行在Shibuya Quattro举行现场做宣传。 9月21日发行首张单曲《Heaven》 在本国十一频道"Video Jam's" 开始电台秀。 11月1日发行首张大碟《Sweet》。 12月6日在Shibuya Quattro举行第一次现场,观众挤破大门。 1992年 5月13日第一次全国性的CHARA Live `Sweet巡演 9月1日发行第二张大碟《Soul Kiss》,在Oricon排名第14。 10月在横滨电台开始节目"Yokohama CHARA Machi 8-4-7" 10月23日Soul Kiss巡演。 12月第二张大碟《Soul Kiss》获得日本流行/摇滚唱片最佳新人奖浅野忠信 浅野忠信 男, 生于1973年 11月27日 ,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 星座: 射手座 被誉为“日本电影的救世主”,是日本影坛近些年少有的优秀演员。 1990年,年仅17岁的浅野忠信第一次登上了大屏幕,被选中出演松冈锭司的《拍水的金鱼》,这部电影是根据望月峯太郎的第一部漫画《拍水的金鱼》改编的。 1995年出演是枝裕和的处女作《幻之光》,该片屡获殊荣并在当年的威尼斯拿下两项大奖。浅野忠信正是通过扮演片中“郁夫”这个角色开阔了戏路,也从此与艺术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6年与《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残酷物语——《梦旅人》,并因此结识了自己后来的太太Chara。同年又出演了青山真治的处女作《无援》,饰演那个无所事事的高中生健次;之后是井坂聪《睇真D杀人事件》中的金村等。之后又一次与是枝裕和联手出演《距离》中坂田一角,一个异教分子。1997年与石井聪互首度合作的《梦幻银河》。石井聪互是和和塚本晋也并称的日本视觉艺术大师。之后二人有先后完成了史诗巨作《五条灵战记》,黑白实验片《八万伏特霹雳神龙》。在《霹雳神龙》一片中浅野忠信再次发挥自己的疯狂张扬演技,把竜眼寺演成了一个狂热、颓废、压抑的狂徒。该片可以和塚本晋也的《铁男》媲美。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他在三池崇史的《杀手阿一》中垣原老大的扮相:满面疤痕,嘴角两边还穿上了铁环,红色毛布恤衫衬着紫色光亮西装,又姣又妖。他出色的演技成功的刻画出垣原对自残快感的疯狂,那种对欲望的歇斯底里,也使垣原的暴虐嘴脸深入人心。《杀手阿一》改编自山本英夫的漫画。是一部纯粹的挑战观众心理极限的视觉cult电影。 之后浅野忠信全心投入艺术片的拍摄: 1997年的《东京日和》,1998年大岛渚的《御法度》,1999年主演手塚真的《白痴》,2001年相米慎二的《风花》,他也凭借该片荣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2年出演杉森秀则的处女作《水之女》。此年凭借黑泽清的《光明的未来》和北野武的《座头市》,频繁出现在国际电影节上。同年,为了纪念小津安二郎导演诞辰100周年,出演台湾导演侯孝贤电影新作《咖啡时光》。至此浅野忠信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接演的影片数量众多,而且质量都属上乘。最新作品是《暗涌》和《成吉思汗》。 桥爪浩一 (はしづめ こういち,1972年11月30日—1999年7月9日),是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上伊那郡辰野町的时装模特、演员。 在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梦旅人」中,桥爪浩一凭借其卓越的演技赢得广泛好评。此后,桥爪浩一参与演出了电视剧「总务二科」等众多影视作品。不幸的是,1999年7月9日,桥爪浩一在美国的一次车祸中丧生,年仅26岁。 身高183cm的桥爪浩一身材修长,眉目间棱角分明。他与在电影「花样男子」中共同出演角色的谷原章介和藤木直人,是同时期日本男性时尚杂志「Men's Non-No」的御用模特。 § 赏析 《梦旅人》 《梦旅人》画面 音响 1995年,岩井俊二凭借其电影处女作《情书》声名远扬,他独特的唯美含蓄的电影风格被日本权威杂志《电影旬报》命名为“岩井美学”。1996年,富士电视出品了他的以精神病患者为主角的电影《梦旅人》,该片通过象征性的、诗化的电影语言,构筑出其美学的另类维度——成长的孤独、自由的脆弱与现实的残酷。在“一起去看世界末日”的美好约定之下,展现的是一个“颓废的温柔乡”,一个存在于光影中的“冷酷仙境”。 《梦旅人》的主角是三个精神失常的孩子,包括为了证明自己是父母的唯一而杀掉孪生妹妹的可可(Chara饰)、备受老师欺侮终于反抗并杀掉老师的卷毛(浅野忠信饰)、害怕孤独的小悟(桥爪浩一饰);故事发生的场景则是冰冷恐怖的精神病院,以及冷漠的辽远蓝天下,孤独的、没有人烟的城市边缘。不到70分钟的光影交错,展现出如下情节:可可因为杀害孪生妹妹被送入精神病院,在那里遇见了卷毛和小悟。一日,卷毛与小悟爬上围墙看“世界”的时候被可可撞见,于是三人一同开始围墙上的旅程。可可与卷毛跨过精神病院的围墙,遇见一位神甫,并从神甫处获得《圣经》。卷毛从《圣经》中发现“有世界末日”,于是三人带上野餐篮向着“世界末日”进发,这也就是影片片名《Picnic》的来历。旅途中小悟摔下围墙,孤单地死去;卷毛在雨声中回想起凶杀现场痛苦得难以开解,可可为了解脱他的痛苦,用从警察处抢得的手枪自杀。红色晚霞中的黑色羽毛漫天飞舞,影片末尾留给我们的是卷毛抱着可可的绝望身影,以及他未知的命运。这部立足于精神病患者的变异视角的电影,通过出色的视听语言运用,为我们描述了最优美的仙境,然而也是最冷酷的真实:远离人群的孤独、罪恶感的折磨,以及救赎的无望。 一 马塞尔·马尔丹将画面视作“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影的原料”。岩井俊二被称作“映像作家”,正出于他对画面出色的驾驭能力,而这种能力与其学画的背景以及最初的MTV拍摄经历是分不开的。《梦旅人》“有意识地远离日常的现实”,“将观众导向一种实验性、演剧式的人工空间”,自然在视觉语言上偏于象征化,呈现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氛围。 清真人对岩井俊二的影像处理才华曾作如下评价:“在影像的创造方面,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才能和天分,他的影片,向人们明确地显示,他将这种才能和天分投向‘影像发展’的意志。在他的电影作品里。没有可以让人感到是依赖惰性而拍摄下来的画面”,盛赞其影片“无论从哪个场景中随便截取一个画面当作照片来看,都像是可以制成明信片的图片,充满了绘画般的结构性张力。”岩井影像具有一种“独立性”,他的影像“对于美有着自主性的触发力、召唤力,以及象征性语言的效力。” 在《梦旅人》一片中,上述评断显然并不过誉。影片的序幕就极有象征性:一条清冷的街道向远处延伸,两旁黑压压的建筑物呈“A”字形,在头顶留出一道逼仄而灰暗的天空。一个穿白裙子的女孩打破了对称构图的沉寂。她沿路摆放玫瑰的动作成为凝滞画面中唯一的动态。整个画面的色调以冰冷而不真实的幽蓝为主,配以画面外空洞而梦幻般的音响与缥缈的女声吟唱,奠定了整部影片怪异梦幻的基调。前半部分摄影机保持拍摄点不变,随着女孩离镜头越来越远,不真实的声音逐渐消失,远处黑色的汽车驶过来,不仅打破原有构图,也实现了从超现实向现实的过渡。在这个序幕中,影片主题在象征性的画面语言中初现端倪;汽车驶近,车轮冷冷地压过一排娇艳的花朵。并向镜头逼近,这种无情的破坏与强大的压迫感弥漫整个画面,向我们暗示了影片主人公在强大的社会面前的无助与无语境地。而随着车轮离去,画面上业已破碎变形的花瓣在寒风中抖动,似乎也预示了命运的残酷。 1913年的D.W.格利菲斯曾宣布:“我试图要达到的目的,首先是让你们看见”,克莱·派克则对“看见”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它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是“使我们感觉和理解”。要感觉和理解电影画面的“画外之意”。美的触发力、召唤力就必须得到强化《梦旅人》的画面正具有这样的魅力。在可可和卷毛初遇牧师的那场戏中,牧师平息了二人争吵之后与他们一起坐在围墙上,穿黑衣的牧师坐在可可与卷毛中间。镜头反打并切换为全景;远处蓝天下。教堂的尖顶反射着温暖的阳光;近处是三人安详宁静的背影,三角形的构图给画面增添了稳定、平和的气氛。镜头随后摇升。越过三人,留下绿树成荫、阳光明媚的空镜头。教堂的尖顶散发出圣洁的光芒,隐喻着神圣、温暖而无边的救赎力量。《梦旅人》 在画面的象征、隐喻之外,岩井俊二同样善于使用深焦距镜头(deep-focus shot)。电影评论家们往往对善于使用景深者赞不绝口,让·雷诺阿对景深的自由运用就曾得到马尔丹极高的评价:“雷诺阿的极端自由初看起来或许有点混乱,实际上显示出一种天才的从容自如,……这是由于他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不强使他的摄影机完全静止,不使用一些无休止的镜头。”他甚至将掌握景深视作电影赢得最后独立的标志。岩井俊二对景深的使用可谓挥洒自如。以可可进精神病院的一组镜头为例:在主观视点镜头下,给了一个医院天井里的病人们的全景。医生和护理人员涌到车内的可可眼前,他们的笑脸在镜头中显得夸张而变形。呈现出惊恐而怪诞的内心感受。可可回头后。切换出一个斜拍且晃动不安的画面,前景是一群神色呆滞、身着白衣的病患,他们眼神空洞地注视着镜头(虚拟的可可视点),中景是那辆黑色的冰冷的汽车,远景才是可可已经面孔模糊的父母。这样的主观视点对表现可可内心感觉被抛弃、被隔离的痛苦非常直观有效。父母作为景深镜头的远景,是主观视点镜头的聚焦对象,那种隔离感,那种视线的搜寻动作,使父母与可可既疏离又紧密相连,显示出父母在可可心中的重要,也凸现出她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另一种增加戏剧效果的深焦距镜头可以卷毛的梦境为例。夜晚,看书的卷毛像往常一样产生了幻觉:千石屋老师的形象又开始困扰他。画面近景是灯光下卷毛在看书,温暖的桔色灯光笼罩着他,中景是青色的冰冷的墙壁上千石屋老师变态的恐怖橡皮人形象,远景则是隔着床栏在床上忙活的小悟。镜头的空间感非常强烈,导演采用了从灯光到音响的手段来给我们逼真的感觉,将卷毛内心的痛苦外化,与小悟的正常欲求进行呼应与对照,使观者对卷毛的痛苦与恐怖感同身受。而前、中、后景共同的“性器官”主题,又为画面的阐释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色彩和光源的巧妙运用是“岩井美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的每部影片几乎都有一种与意蕴和气氛协调的主色调,无论是《情书》清新纯洁的白色基调,还是《四月物语》里弥漫镜头的浪漫含蓄的粉色。在《梦旅人》中,与冰冷诡异、孤单绝望的氛围呼应的是幽蓝的主色调。在主色调的基础上,他运用光线明暗的变化来调节影片气氛。在可可跨过精神病院的围墙的那场戏中。同样是绿树蓝天,医院的一侧较暗,黯淡无光;而代表“外面的世界”的另一边则是阳光明媚。树影斑驳,蓝天闪耀着希望的光泽。在三人受医院惩罚的镜头中。在暗蓝的主色调上,青色光源的加入以及俯拍角度令画面显得冰冷而压抑。而在卷毛的幻觉中,给予他温暖的桔色光源在千石屋老师出现后开始不安地晃动,给画面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精神的错乱感跃然屏上。 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我们时常看到画面里超现实的色彩组合,唯美得如仙境般不真实。《梦旅人》中人物服装只有黑白两色,可可的黑色羽衣与被染黑的病号服组合在一起,加上一双黑色的靴子和一把黑色的小伞——“是黑衣的天使吗?”神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卷毛和小悟的白色病号服总能与环境最好地融合。便于进行MTV似的拍摄与处理。在影片中出现了大桥下墨绿色的水域,火红色列车庞大的身躯,青绿色的草地上黄色的阳光,深蓝的天空和大海,还有血红色的夕阳晚霞.纷飞漫天的黑色羽毛……每一种色调都在一组镜头里充当主色,加之精致的、意味深长的构图,恰到好处的音响,在观赏世界末日的旅途中,“冷酷仙境”展现出无比的美,无比的罪。 二 《梦旅人》 莫里斯·若贝尔曾经就有声电影对音乐的使用提出过如下看法:“我们到电影院去不是为了听音乐。我们要求它在我们身上加深一种视觉印象。我们不要求它向我们‘解释’画面,而是要它给画面加上一种性质特定地不同的共鸣……如果它赋予影片以一种补充的、它本身的诗意,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岩井的影片中,音乐的确充当了增加影片诗意的角色,不论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女声缥缈的吟唱与流畅的钢琴背景音乐,还是《燕尾蝶》中《南海姑娘》与《My Way》对情节的参与、气氛的渲染,都表现出岩井对音乐的出色感悟能力。 音乐在《梦旅人》中的作用在于加上“性质特定地不同的共鸣”。在序幕中出现的诡异音乐与空洞的女声在渲染并奠定影片的风格后悄然隐退,随后出现的轻快的钢琴曲在可可跨越医院与街道的界限后与移动镜头交相辉映,令人感到自由的轻松美好。钢琴声一直伴随可可奔跑的脚步,在镜头切换至教堂唱诗班后才为赞美诗取代。这一支轻快的钢琴曲从此成为影片的主题音乐,与影片的主题呈现出一种既冲突又融合的态势。在小悟摔下墙的那场具有悲剧性的戏中,这支曲子的使用在于强化小悟心中的渴望与追求。小悟不断奔跑。不断尝试爬上墙的努力。与他念念有声的“上墙去”、“上墙去”。表现出一种令人心碎的逃避孤单,寻找安全的努力。同时在乐曲中插入的骨头错位与碎裂的声音,是心理与生理上的真实。小悟最后因伤势过重,更因为内心的恐惧与绝望死在城市边缘的草地上,阳光洒满整个画面。镜头上升,小悟扑倒在草地上的身影显得无比孤单。此时画外音突然切换为纯净的童声唱出的赞美诗,死亡与救赎交错,道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赞美诗(包括教堂)在《梦旅人》中是救赎的象征。《梦旅人》在公映时,曾被多方指责为与奥姆真理教有某种“近亲性”,是向人们灌输地球毁灭观念的“病态影片”。除了对“世界末日”的追求,赞美诗的频频现“声”也是原因之一。童声合唱的圣诗在电影中唤醒了可可内心对爱的向往。蹲在教堂的墙头跟着唱诗班吟唱圣诗的可可,或许怀念起了当初与家人一起的幸福,她对作为其妹妹的象征的唱诗班女孩们流露了出友善与渴求接近之意,把自己心爱的、卷毛送给她的布娃娃送给几个小女孩——这种示好行为暗示着她对孪生妹妹由仇恨到接受的转变。然而。孩子们对她和布娃娃的恐惧与拒绝令她深受打击,她终于追随卷毛而去。圣诗的戛然而止正显示出可可的被拒、受挫与恐惧。 这部曾在柏林电影节上获“记者评审委员会奖”的作品尚有许多亮点,如慢镜头在转折与末尾处的精彩使用,飞鸟暗喻可可对自由的渴求。镜子的运用,含意深刻的对白等,这些都是形成独一无二的“岩井美学”的必要因素。鉴于篇幅之故。本文仅就影片最为突出的视听语言特色作分析,其余特点将留待他文。 [2] § 影评 剧照 第一次看《梦旅人》只看了大概四分之一,当时就断定这是我看过所有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后来跟朋友说起,他说那是因为你只看了四分之一而已。可是够了,我知道岩井俊二是一个有能力贯气的导演,后来终于把它看完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喜欢 ,它讲述了一次奇异的残酷旅行。吸引我的是一种强烈的期待,不同于《四月物语》和《情书》的那种甜美温馨的期待,片里三个孩子的期待是纯黑色的 ,是世界末日。 永无止境的黑夜会驱散可怕的梦魇和不好的事情。。。他们相信末日会来不顾一切的去迎接它。 本能和命运 当汽车轱辘无情的碾碎地上排列整齐的玫瑰花时,可可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他们相信女儿是疯狂的,她认为自己是一只黑色的鸟并杀死嫉妒她的妹妹,可可拔掉乌鸦羽毛为自己缝黑色的翅膀用黑颜料涂抹全身。赶走了妖婆一样的坏护士,她看见铁窗外黑色的鸟群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松毛是个聪明冷静的男孩,但他杀死了一直折磨他的变态班主任,他的幻象经常出现,那个另人恶心的老师出现在墙上,露出章鱼一样的生殖器,持续不断的小便。后面是小悟自渎的影子,权利和欲望扭曲在一起。。 末日的爱 小悟说:你看见那个女孩了吗?她是乌鸦的女儿,我喜欢她就在很久以前。。松毛送给可可从草堆里捡来的破旧的娃娃,抢走了笨警察的手枪,手枪真好布娃娃真好。。。小悟也想送,见草堆就翻,竟然翻出只断手来,小悟吓哭了也因此掉了队,半路夭折。大雨唤起松毛杀死老师的可怕记忆,陷入极度的恐惧里,可可安慰他,并给了他地球最后之吻。围墙上的狂吻驱赶了阴霾。在灯塔上分享并不存在的晚餐,天堂地狱,一切虚空的美好。。。。 边缘之旅 勇敢的可可第一次带着松毛小悟跳过了精神病的围墙,发现了一个连绵不绝的广阔世界。可可自由的奔跑在长长的围墙上,他们象小动物逃出笼子般小心翼翼,并没敢走很远又回去了,结果可可受到惩罚。第二次发现了世界末日的秘密,踏上末日之旅,一路上这只奇怪的队伍惹人注目,骄傲的走过欢乐的马戏团,立交桥,高楼大厦,但只走围墙,再窄再困难也努力走,地面再广阔不属于他们,他们只在边缘行走。。。他们真的不适合这充满欲望的世界 死亡与新生 三个行走在围墙上的天使,脚一踏上地面就陷入了恐慌与不安,他们在围墙上行走迎接着世界末日,小悟从围墙上掉下来,醒来后本能的要继续爬上围墙,背景是好美的音乐,慢镜,小悟在草地上挣扎,细细的腿努力的扑腾着要站起来,让人想起初生的羚羊。金色的夕阳笼罩着他,脖子摔断了,眼睛也瞎了,脸上都是血。他象是要死去,又象是刚出生,天使新生的痛苦。。“我始终非死不可,就让我洗去你的罪吧”子弹射向太阳并不能引起太阳的大爆炸,可可用子弹射向自己,黑色羽毛漫天飞舞,黑色的鸟用生命驱除松毛的噩梦. [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