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饸饹
释义

§ 基本资料

饸饹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

适合应用於那些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条的面类。

在北方尤其是山西(晋西北)饸饹较为常见

§ 起源

《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参见‘河漏’。而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王桢《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王桢是元代一位农学家,他的农学专著《农书-荞麦》中还有一句话,《辞海》上没有提及:“以供长食,滑细如粉。”也就是说,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滑滑细细像粉一样,在那时是一种家庭自己制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

那么,金钢饸饹面起源于什么时候?

根据郏县县志中的记载,据传,金钢饸饹面是明初由陕西传入的。初以荞麦面为主料,配以熟羊肉、葱花等熬制的羊肉汤。当时,居民使用一种叫饸饹床子的工具,“自制自食”。清末时,以小麦面代替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

金钢饸饹面还有不少有趣的记载。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名三边总督孙传庭兵出潼关,来河南与李自成义军作战。据传,为了丰富关中将士口味,他传谕三军,每军可以携带20台桦木饸饹机。这一年10月,明军与义军在郏城东南讲武场相遇,义军佯败。明军追杀义军15里,至郏城东冢头、柿园一带的蓝河岸边李庄,义军用“以利诱之,以敌取之”的策略,弃金银、辎重于道,得胜。孙传庭部溃不成军,只得轻骑突围西窜,几十部桦木饸饹机为郏地李庄百姓及义军所得。义军所得八台,李庄百姓为纪念义军的金刚精神将“刚”改为“钢”,美名为“金钢饸饹”。精美的饸饹面制作设备顿使百姓喜不自胜,一时街旁馆巷,“金钢饸饹”招子旗(即古时饭店招牌)迎风飘舞。自此,饸饹面制作水平又进一步。

而另一说则是,唐朝时郏县就已经有了金钢饸饹面了,这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着不解之缘。明人张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辑补〉一书“谏迎佛骨”一节有韩愈一段话:元和年间,自蔡屠贼归,途食郏河漏。”这里指的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带)刺史吴员元济反唐,拥兵自立。韩愈随军平叛,生擒吴元济,史称“淮系之役”。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唐军离蔡,行至郏县城西吃了金钢饸饹面。由此推断,“金钢饸饹”面至少有1200年的历史了。

在平顶山郏县金钢饸饹面已经成为群众的一种主食。以李姓开店为多。

上世纪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钢饸饹的佐料更加丰富,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肉桂、枸杞、细辛、麦冬等十多种养气滋补的中药佐料,更具暖胃怯寒、滋阴壮阳的保健防病功效。

§ 制作方法

饸饹是中国北方最常见的面食吃法之一。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经常用的是荞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噪子”,就可以吃了。

农村吃的就是这种荞面饸饹,可是铜川北关的饸饹,做法上却有一些不同。它一般都是事先压好了饸饹,应该是有专门压饸饹的人,卖饸饹的摊主,从专门压饸饹的人那里进来现成的饸饹,而且有麦面和荞麦面两种供食客选择。等到食客往饸饹摊上一坐,点出要荞面或者麦面的,要不要放辣子,摊主就会很麻利地抓起一把饸饹放在碗里,用勺子把事先熬制好的料汤里舀了浇进去,再扣了碗筚出去,如此反复地回上三五次,等饸饹完全热透了,再浇一些汤,放上韭菜和辣椒,就热腾腾地给食客端了过来。

铜川北关的饸饹好吃,就好吃在筋道上,吃在嘴里有弹性,你得费一点劲咬住扯一下,才能咬断它;铜川北关的饸饹好吃,还好在它的汤好喝,虽说有一点咸,但是这种用老料熬出来的汤味道很香很厚重,加上汤上面漂着油花儿,让你吃了饸饹,不由得也要把汤给喝完了。正因为铜川北关的饸饹有这么些好处,所以对一向爱吃饸饹的我来说,只要一到北关,就必要到北关桥头的“食品一条街”去吃饸饹。铜川北关饸饹的香味儿,还能在人的记忆中沉淀下来,等你不一定什么时候想起它来,就会产生一种欲望:“走,到北关吃饸饹去!”

铜川北关的饸饹出了名,饸饹也就成了铜川酒席宴上的一道“菜”。当然这是一种凉拌的饸饹,加上浓浓的油波红辣椒,放在酒席宴上,人一看就馋嘴,一时,圆桌周围一圈的筷子都会伸向它。记得有一次在铜川召开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饭桌上坐得全是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这时,一盘饸饹端了上来,专家们一时瞪着饸饹不知是什么东西。我就给主动介绍说:“这就是咱们北方著名的饸饹。”看他们还是不理解,我想起中国古代著名的“河洛图”来,以其谐音,向专家们介绍:“你们都知道河洛图吧?这个食品,就是谐了它的音,所以才叫做饸饹,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专家们一听这是一道“文化菜”,纷纷拿起筷子去夹,结果一大盘饸饹,被专家们三两下就给吃完了,再端上第二盘来,还是给打折了个干净,饸饹一时成为酒席宴上最风靡的一道菜!

铜川北关的饸饹出了名,有人就打起了“北关饸饹”的牌子,于是,在铜川的其它地方,在一些早餐的摊点上,就能看到“北关饸饹”的牌子,而且这种饸饹摊的生意一般都很好,便宜,实惠,好吃,所以生意就好!有一次,我回老家去,在黄陵县的一家餐馆门前,也看到一个“铜川北关饸饹”的招牌,一时亲切感顿生,就去吃了一碗,一吃,果然和铜川北关饸饹的味道差不多,一问,摊主就是铜川北关人,来这里做生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是因为“便宜、实惠、好吃”,来这里吃饸饹的人很多,生意一直不错。

铜川北关饸饹,已经有了它的知名度,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效应,如果有人投资对其文化进行挖掘,对其进行系列化的开发,像“兰州拉面”或者“岐山噪子面”那样进行连锁经营,也许会使“铜川北关饸饹”走向全国的。

§ 相关词条

果条  红腌菜  血肠  羊杂碎  荞面  饸饹 莜面  哈达饼  羊肉松  白蘑   奶皮子  刀切酥  奶干  成吉思汗铁板烧羊背子   烤羊尾  蒙古馅饼  豆包  甜沫子粥  汤粉饺子  炸羊尾  对夹

§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964383.html

http://www.shaanxi.cn/Html/2008-6-12/094017.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