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飞来峰
释义

§ 形成来历

飞来峰大约在距今240至340万年前,地球历史上出现了最后一次冰期。整个青藏高原被厚约2000多米的冰雪覆盖,龙门山脉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分布在汶川、茂县一带呈岩溶地貌的小山丘陵,也在这次冰期中被厚厚冰盖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在此期间,冰雪层受着每年四季气温变化和降雪量及暴风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冰雪层的厚度时厚时薄(保持在1700至3000米之间)。当地球温度升高时,融化的冰雪就渗进石灰岩的裂隙中,并向裂隙处浸入;当地球温度降低时裂隙中的水又结成冰。由于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又扩大了裂隙的宽度和长度。如此经过几十万年的反复侵袭,石灰岩的裂隙越来越宽,石灰岩内部被支解。

200万年以后,也就是到了整个冰期的末期,气候转暖,青藏高原大冰盖开始溶解,大冰盖的东缘,即汶川、茂县一带,出现了大面积的整体由高向低,即由高原向盆地、由西向东的冰雪大滑坡,滑坡面积足有数百上千平方公里。许多万年以后,冰川溶化得所剩无几,雪水也流走,无力再带动被夹带的石灰岩小山时,这些小山便停留下来,一部分座落在彭州市葛仙山,另一较完整的部分座落到什邡八角与彭州交界处的大垭口,其滑行搬运的距离达50多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除了大自然,还有谁有如此神力?

在大垭口发现的10米厚的冰碛泥砾层,就是冰川滑体在运动中捎带来的,最大的石砾直径在1米以上,其历史约三、四百万年,地质学家称它为“冰川飘砾”,在八角大垭口的“冰川漂砾”遗迹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层由无数灰白、黄、褐、黑、灰等颜色的石块组成的断层。据科学家考证,压在冰碛泥砾层的“冰冻灰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冰川漂砾地质剖面,已有2亿年历史。2亿年的巨型冰川漂砾压在三、四百万年的岩层上,形成了独特的“儿子背老子”的反常地地质形态。而最下层又是约1亿年左右的大垭口本身的煤层。这种地质现象是极为罕见的世界奇观。

§ 四川飞来峰

天峰山在彭州市境内主要与“飞来峰”相伴出现的溶蚀洼池、溶洞及石林等,其景观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对于地质科研和大众旅游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配套地学景观主要有古生物化石产地、矿产地、与推覆构造相伴产生的多种构造现象、典型的高山峡谷、冰川遗迹、温泉、优质矿泉水、花岗岩奇峰、现代地震遗迹、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泥石流及流少等。

“蜀国有仙山,仙山有飞来。”在什邡和彭州的龙门山脉,分布着11座村别的山峰,它们不是当地“土生土长”,而是从50 里以外的汶川、茂县“飞”来的。并且,飞来的山峰,年龄高达2亿岁,被它压住的地层才1 亿年左右。2000年6月2日,地质专家韩同林、郭克毅、周自隆,在距什邡八角镇20公里的大垭口山区, 发现“冰川漂砾”,从而解开了“飞来峰”之谜。

大约在距今240至340万年前,地球历史上出现了最后一次冰期。整个青藏高原被厚约2000多米的冰雪覆盖,龙门山脉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分布在汶川、茂县一带呈岩溶地貌的小山丘陵,也在这次冰期中被厚厚冰盖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在此期间,冰雪层受着每年四季气温 变化和降雪量及暴风雪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冰雪层的厚度时厚时薄(保持在1700至3000米之间)。当地球温度升高时,融化的冰雪就渗进石灰岩的裂隙中,并向裂隙处浸入;当地球温 度降低时裂隙中的水又结成冰。由于水在结冰时体积增大,又扩大了裂隙的宽度和长度。如 此经过几十万年的反复侵袭,石灰岩的裂隙越来越宽,石灰岩内部被支解。

200万年以后,也就是到了整个冰期的末期,气候转暖,青藏高原大冰盖开始溶解,大冰盖的东缘,即汶川、茂县一带,出现了大面积的整体由高向低,即由高原向盆地、由西向东的冰雪大滑坡,滑坡面积足有数百上千平方公里。想想: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大冰盖断裂成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一排冰山,从高处向海拔1000多米的汶川、茂县滑过来,可不象游乐园坐滑梯好玩的。其势可吞山河。

在冰雪层包裹之中的石灰岩小山,随着冰川滑动。刚开始时,由于冰川融化较少,“身体” 笨重,每年滑动距离不到1米。慢慢地,滑体底部的滑动面全面形成,气温也越来越高,冰川融化加速,滑动速度渐渐加快,冲击力可排山倒海!

许多万年以后,冰川溶化得所剩无几,雪水也流走,无力再带动被夹带的石灰岩小山时,这些小山便停留下来,一部分坐落在彭州市葛仙山,另一较完整的部分坐落到什邡八角与彭州交界处的大垭口,其滑行搬运的距离达50多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除了大自然,还有谁有如此神力?

在大垭口发现的10米厚的冰碛泥砾层,就是冰川滑体在运动中捎带来的,最大的石砾直径在1米以上,其历史约三、四百万年,地质学家称它为“冰川飘砾”,在八角大垭口的“冰川漂砾”遗迹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层由无数灰白、黄、褐、黑、灰等颜色的石块组成的断层。

据科学家考证,压在冰碛泥砾层的“冰冻灰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冰川漂砾地质剖面,已有2亿年历史。2亿年的巨型冰川漂砾压在三、四百万年的岩层上,形成了独特的“儿子背老子”的反常的地质形态。而最下层又是约1亿年左右的大垭口本身的煤层。这种地质现象是极为罕见的世界奇观。

当人们正在为“冰川漂砾”叹为观止的时候,2000年9月下旬又在大垭口转经楼山一狭窄溶洞内发现了约1万年前就已绝迹的东方剑齿象的巨齿和若干古老动物骨头化石。 据成都理工学院古脊动物研究专家蔡开基教授介绍,东方剑齿象是约1万年前就已绝迹的珍稀动物。地质年代大约在中更新世。发现的化石是剑齿象的嚼牙,牙面呈乳白色,泛黄,牙根呈棕红色,长约16厘米,宽约8厘米,高约5厘米,重约3公斤。另几块小牙骨,是豪猪门齿及羊类等第三下臼齿,地质时代系中至晚更新世。这些动物化石的形成系“冰川漂砾”之 后,地壳变热,剑齿象、豪猪、羊类动物曾群居在此,死于最后的气候变迁。据地质专家称,这些动物化石的发现在川西一带尚属首次,溶洞内可能还有古动物躯干化石遗存,它将对“冰川漂砾”学说提供更有力的佐证,对古动物研究、地质及人类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专家们认为,这些发现在地质学上意义十分重大,为青藏大冰盖确实存在并搬运到四川盆地边缘地带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使“飞来峰”有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注释。

有关单位正在搜集资料,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保护。

§ 杭州飞来峰

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后,他就在这里建寺,名灵隐,将寺前石山称飞来峰。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飞来峰在地质构造上属石灰岩,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大多已经湮没。 现有的龙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观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过岩顶的石缝能看到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藏六洞可闻淙淙不绝的水声。西侧山上还有呼猿洞,相传是僧人慧理呼唤黑白二猿处。冷泉猿啸曾是钱塘十景之一。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表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飞来峰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致的作品。南宋大肚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大肚弥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开、“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游客竞相摄影留念。 飞来峰喇嘛教造像,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卢遮那和文殊、普贤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龛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侧有一块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飞来峰景区又开辟了一处名为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景点。集萃园借飞来峰山林之势,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势赋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园全长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飞来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贵,弥补了我国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艺术的空缺。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来峰传说:

1: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画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家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疯和尚!”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

“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未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了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2,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高168米。相传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看到这座嶙峋石山,认为很像印度灵鹫峰,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出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此后,他就在这里建寺,名灵隐,将寺前石山称飞来峰。

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飞来峰的特点:

飞来峰在地质构造上属石灰岩,与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树繁茂,且洞壑遍布,传说有72洞,大多已经湮没。

现有的龙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观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过岩顶的石缝能看到一线天光,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藏六洞可闻淙淙不绝的水声。西侧山上还有呼猿洞,相传是僧人慧理呼唤黑白二猿处。冷泉猿啸曾是钱塘十景之一。

飞来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绿荫深处,泉水晶莹如玉,在表澈明净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喷薄而出,无论溪水涨落,它都喷涌不息,飞珠溅玉,如奏天籁。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湖上风光说灵隐,风光独在冷泉间。”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飞来峰龙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灵鹫塔,是杭州现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块砌成,六面六层,殊为罕见。全塔由下至上逐级收分,结构朴实无华,别具一格。

位于灵隐飞来峰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珑,亭旁山径旋绕,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朴素而端庄。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悼念岳飞而建的。亭上有楹联云:“路转峰回藏古迹,亭空人往仰前贤。”今日的翠微亭是1924年时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筑的。

在飞来峰诸洞穴及沿溪间的峭壁上,雕刻着从五代至宋、元时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等三尊佛像,为公元951年所造。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珍贵历史遗产。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卢舍那佛会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致的作品。南宋大肚弥勒像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大肚弥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开、“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游客竞相摄影留念。

飞来峰喇嘛教造像,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卢遮那和文殊、普贤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龛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侧有一块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飞来峰景区又开辟了一处名为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景点。集萃园借飞来峰山林之势,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势赋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园全长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飞来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贵,弥补了我国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艺术的空缺。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对于飞来峰的名称来历有不少的传说。其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又说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游飞来峰时,你会看到此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徜徉在灵隐、飞来峰、三天竺一派悠远、深沉的佛国氛围里,寻访并尽情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蕴藏在西湖山水之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 山东飞来峰

山东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浮来山三峰并立,周围相对平坦,显得突兀。故有传说此三峰分别为海上浮来、天上 飞来峰

飞来、佛祖搬来,分别名为浮来峰、飞来峰和佛来峰。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飞来峰,介乎灵隐、天竺两山之间,……怪石森立,青苍玉削,……壁间布镌佛像,皆元浮屠杨琏真伽所为也。晋咸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仙灵隐窟,今复尔否?’因树锡结庵,名曰灵隐,命其峰曰飞来。”按山以飞来著迹者,亦所在多有。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二0云:“夜飞山在慈溪。相传此山自蜀中飞来,蜀客识之。其山出甘草灵药。”卷二一云:“飞来山,在(福州)府城北。相传越王时,自会稽一夕飞来。”是其例也。而浙江山阴之怪山,“东北海”中之郁洲,又是其著者。

§ 绍兴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 飞来峰

来,故因此而得名。

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 传说故事

飞来峰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画脚看热闹。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家的。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一面追,一面喊:“抓住疯和尚!”“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飞来峰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未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了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1]

§ 安徽天柱山飞来峰

天柱山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天柱山

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

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又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详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那外围轮廓与我们现在安徽省地图的轮廊有着惊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长江……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