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梦家
释义

§ 履历

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西城的一所神学院中。

1927年夏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

1931年二十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梦家诗集》,颇受闻一多、徐志摩器重。

1931年7月大学毕业,应徐志摩之邀,到上海编辑《新月诗选》。

1932年2月应闻一多之邀,到青岛大学任助教。将自己凇沪战争时期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1932年夏,进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

1933年到芜湖中学任教,创作了抒情长诗《往日》和《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这两首诗一反前期诗风,别具自由的、浪漫的抒情格调,是后期较好的诗作。

1934年1月返京,进燕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中国古典文字学。

1936年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任助教。

1937年起,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古文字学。

1944年赴美国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其间曾到欧洲搜集中国青铜器资料。

1947年回北京清华大学任教。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

1966年9月因受迫害逝世。

§ 个人成就

陈梦家

诗人陈梦家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陈梦家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并长期在教会学校学习,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氛中度过的,在他的世界观与艺术个性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

1929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1931年1月,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9月,又编成《新月诗选》出版。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前期诗歌受格律诗影响,用词技巧周密、格律严谨。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

从1931年起,陈梦家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思想开始转变。1933年到芜湖中学任教,创作了抒情长诗《往日》和《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这两首诗一反前期诗风,别具自由的、浪漫的抒情格调,是后期较好的诗作。

陈梦家曾主编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

新诗理论

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最后,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 风格

考古著作

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深受徐志摩飘逸潇洒诗风的影响,但更写出了自己的纤柔、婉丽以及那淡淡的哀愁。这种超然于现实和时代之外的浅吟低唱,很能代表后期“新月”诗人的共同特色。

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论〈梦家诗集〉》),给人无穷的回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与深沉的内蕴。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考古和古文字学

陈梦家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他在古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他对甲骨文、殷周铜器铭文、汉简和古代文献的综合研究方面。

甲骨文

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一开始比较注重文字的分析和寻求卜辞中的礼俗。后从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得到启示,从断代入手全面研究卜辞。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为《殷墟卜辞总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该书是甲骨学史上少见的较早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著作。全书70多万字,共分20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看,其中的“文字”“文法”两章最为重要。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以前诸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同时他还对汉字的起源及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密切联系汉语特点开查汉字的构造。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辞是研究中国语法史的最早材料,可以从中开始寻求汉语语法发展的规律。该书对研究古代史地、语言文字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他在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铜器断代》(分6期连载于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学报》上)。其中详细记述了不同时代的各类铜器98件。每件都记录了全篇铭文的释文,并加以详尽的诠释,有的甚至史逐字逐句地讨论。所以其中包括许多考释文字、词语,探求语法规则及语义的资料。这对研究上古汉语及汉语史很有参考价值。

汉简

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两本书中。60年代,陈梦家集中精力于汉简,整理研究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东汉简,出版为《武威汉简》一书。他还写了论文多篇,当时只发表了一部分,后辑集为《汉简缀述》,于1980年印行,书中对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作了广泛的探讨。

青铜器

在青铜器方面著作最多,注意青铜器的形态学研究及分期标准。在《考古学报》发表的《殷代铜器》(第7册,1954)、《西周铜器断代》(第9册,1955;至1956年第4期)为其代表作。后者只连载6篇,其余遗稿已由考古研究所整理待印。他所搜集的海外所藏青铜器资料,已辑印的有《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古代文献

陈梦家还有一此关于古代史和古文献的著作,如《尚书通论》、《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等。《六国纪年》一书也利用了战国文字资料。

§ 论文著作

作品

著作书目

《梦家诗集》 (新月,1931年)

《不开花的春》 (中篇小说)1931,良友

《铁马集》 (诗集)1934,开明

《在前线》、(诗集)1932,北京晨报社

《梦家诗存》、(诗集)1936,时代

《新月诗选》(选编)1931,新月

《武威汉简》 (文物出版社,1964年)

《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 (1936)

《西周年代考》 (1940)

《西周铜器断代》(1955-1956)

《殷墟卜辞综述》 (1956)

《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

《老子今释》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第一集》(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1946年)

《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

《六国纪年》

《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

《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

《周代的伟大》

《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论文

《释底渔》 (《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

《释“国”“文”》(《国文月刊》1941年第11期)、

《关于上古音系的讨论》(《清华学报》1941年第13卷第2期)、

《殷代铜器》 (《考古学报》1954年第7期)、

《慎重一点“改革”汉字》 (《文汇报》1957年5月17日)、

《蔡器三记》 (《考古》1963年第3期)等等

§ 生平轶事

收藏

海外考察

1944年秋,他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同时他到美国来主要是想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在美国三年中,他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从第二年开始他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然後回到芝加哥大学的办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出清样。1947年夏,还赴英、法、丹麦、荷兰、瑞典等国搜集中国青铜器资料。多数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贵之家。否则谁买得起一件、两件,乃至数件精美绝伦、价值昂贵的中国青铜器呢?梦家是无所顾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门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他胜利地完成了他尽全力想要完成的工作。

在美国的三年中,除编写庞大的流美铜器图录外,他还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周代的伟大》等文章,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回到清华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祖国文物,并成立了“文物陈列室”。

治学为乐

1952年院系调整,陈梦家由清华转到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辞综述》的稿费在钱粮胡同买了一所房子。从此他一个人占有了一间很大的寝室兼书房,在里面摆下了两张画桌。这一大一小两画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各种需要不时翻阅的图籍、稿本、文具和一盏台灯。梦家勤奋治学有著很好的物质条件。他身体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时到十二小时。

他的兴趣很广,但是他的主攻方向仍毫无疑问是古史、古文字和古籍的研究。他在所裏、家里各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常用书,在两处都能有效地工作。在三十年的时间裏,他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前提下,写了许多文章,著了许多书,编了各种图录,还留下了一本完成、未发表的大约二百万字的遗稿和未整理完毕的其他资料。

交友为乐

梦家喜欢朋友,对朋友从不苛求。他爱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於思泊、商承祚诸先生;也亲近青年,对他们无所不谈。他很喜欢去看望朋友,海阔天空地畅谈一切。他喜欢游山玩水,虽然这样的闲暇和机会不多。他在家裏因忙于工作,没有什麼体力劳动,但需要劳动的时候,他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兴高采烈。他不大喜欢活动量较小的、单独的休息方法,不喜欢种花,不喜欢照相(他有一个可以拍摄文物和书籍的照相机),不喜欢听音乐。但是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如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的《论人情》等,据说这些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不过他新诗作得很少。他写过《甘地》一诗,写过几首咏景物的小诗,曾在《诗刊》上发表。他喜欢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收藏文物

他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用几乎他的全部收入购买明代家俱。这些家俱已如他所愿,全部归了国家。

§ 逝世

夫妻

1951年,共产党开始了“知识份子思想改造运动”,要求全国知识份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清算“美帝文化侵略”。学校停课搞“运动”。教授们必须在群众大会上逐个进行“自我检 讨”,有的人还得多次检讨,才能“过关”。除了检讨自己,还“揭发批判”别人。“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又开始了“忠诚老实运动”,每个人都必须详细“交代”自己历史上作过的事情。被认为“态度恶劣”的人,还被“隔离反省”。

“忠诚老实运动”之后,就开始了所谓“院系调整”。大学重组。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都停办。清华大学的文科系取消。陈梦家在清华大学受到猛烈“批判”后,离开学校,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

1957年,在考古研究所,陈梦家被划成“右派份子”。是史学界著名五大右派黄现璠、向达、雷海宗、王重民、陈梦家(按年龄大小排列)之一。他的罪名之一是“反对文字改革”。其实他只是说过“文字改革应该慎重”。虽然考古和政治斗争相距甚远,考古界也对他进行了大量“批判”。他的妻子赵萝蕤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精神分裂。(妻子赵萝蕤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研究专题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士的小说。北大西语系博士生导师,1998年元旦病逝,享年86岁)

划成“右派份子”后,对陈梦家的惩罚是“降级使用”。比起那些被送到“北大荒”的人们来说,他受到的处罚不算最重。他仍然在考古研究所,曾经一度“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作踩水车等等。

文革开始,1966年8月,陈梦家在考古所被“批判”“斗争”。他的家被抄。他们夫妇的住房被别人占用。他和妻子被赶到一间本来是汽车库的小破屋里住。他的妻子两次发病,但是送不进医院。

1966年8月24日傍晚,陈梦家在被“斗争”后,离开考古所,来到住在附近的一位朋友家中。他告诉朋友说:“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这时,考古所的一些人跟踪到来,在他的朋友家中,强按他跪在地上,大声叱骂他。然后,这些人把他从朋友家又押回考古研究所。当天晚上,不准陈梦家回家。

1966年8月24日,是北京红卫兵暴力行动进入了最严重的阶段的日子。红卫兵满城到处抄家打人烧毁文物没收财产。考古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心,离王府井大街很近,穿过马路就是中国美术馆。那一天,在考古研究所旁边的东厂胡同,至少有六个居民被红卫兵活活打死。拷打从下午延续到深夜。除了用棍棒皮鞭打,还用沸水浇烫被绑在葡萄架子上挨打的两位老年妇女。“象杀猪一样。”邻居说。被折磨的人们的凄厉的惨叫在夜空中回旋。邻居们不忍聆听,只好用枕头捂上耳朵。

那天夜里,陈梦家被关在考古所里。他一定也听到了被打死的人死前的哀号。那时候,人被剥夺的已经远远不止是他所热爱的诗歌和学术,也远远不止是人的体面和尊严。那时的人被打被侮辱被剥夺生命,而且受到的对待其实比猪不如。在乡下,猪养大了,请会杀猪的人来,通常一刀就杀死了,猪死以后,才用沸水浇烫以利除毛。但是在1966年红卫兵的八月杀戮中被害的人,不是被子弹或者大刀一下子杀死的,是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和棍棒以及各种折磨虐杀的,杀害的过程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于是这种杀害也更为残酷更为痛苦。邻居们用“杀猪一样”来形容东厂胡同1966年8月24日晚上的杀害,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别的修辞方式来形容这种前所未有的野蛮和残忍。

陈梦家在8月24日夜里写下遗书,服大量安眠药片自杀。由于安眠药量不足以致死,他没有死。

十天以后,陈梦家又一次自杀。陈梦家自缢,死于1966年9月3日。陈梦家的妻子

在陈梦家死后两天,1966年9月5日,当时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出了一期“简报”,标题是“把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红卫兵半个月来战果累累。”据说这份“简报”写道,到8月底止,北京全市共打死上千人。这份“简报”的正文至今仍然被作为“国家机密”保存,普通人和学者都无法知道其中还有什么内容。但是仅仅这个标题和死亡数字,就告诉我们,文革的所谓“累累”“战果”,是无数和平居民的生命。文革的残忍和恐怖,超过了《1984年》作者的预见。

陈梦家是一个敏感的诗人,一个温和的学者。在1950年代初,他遭到思想方面的攻击并失去选择工作的自由。1957年,他被划成了“右派份子”,一个属于“敌人”范畴的人。到了文革,他遭到的不但有尖利的精神折磨,还有残酷的身体摧残。他已经遭受了两次劫难,这第三次,也是最凶恶的一次,彻底毁灭了他。这是一个人的毁灭,也是一批象他一样的人的群体--文明中一个虽然很小却很重要的群体的毁灭。

§ 作品欣赏

陈梦家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铁马的歌

天晴,又阴,

轻的像浮云,

隐逸在山林:

丁宁,丁宁,

不祈祷风,

不祈祷山灵。

风吹时我动,

风停,我停。

没有忧愁,

也没有欢欣;

我总是古旧,

总是清新。

有时低吟

清素的梵音,

有时我呼应

鬼的精灵。

我赞扬春,

地土上的青,

也祝福秋深,

绿的凋零。

我是古庙

一个小风铃,

太阳向我笑,

绣上了金。

也许有天

上帝教我静,

我飞上云边,

变一颗星。

天晴,天阴,

轻的像浮云,

隐逸在山林:

丁宁,丁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