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继孔 |
释义 | § 简介 马继孔 马继孔,1914年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人。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山东大学、清华大学。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政府宁阳县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参谋长,濮县县长,济宁市市长,中央局政策研究室秘书,豫皖苏中央分局办公室主任,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一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1985年6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离休后,他与一些老同志合作,潜心著书,先后有5本历史专著、3本理论文集出版,共约300万字。他把所得稿费和奖金全部捐给云南省教育基金会,用以奖励边疆民族地区模范教师和资助希望小学。他是第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大代表。1986年5月,定居昆明市。1985年离职休养,2001年3月病逝于云南昆明。 § 经历 马继孔会议发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肥城县,在青年中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并于同年10月,建立了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38年2月2日,率游击队与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会合。此时,在鲁西北坚持抗日的范筑先任命他为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同年5月,游击队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他任自卫团参谋长。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自卫团编入八路军山东抗日纵队第六支队,任参谋长。1939年9月,复任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宁阳县人民坚持抗战。1941年2月,任鲁西一专署秘书主任。1942年6月,河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名为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兼任长清县代理县长。1943年2月,任鲁西区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4年4月,任运西专署昆张办事处主任。在对敌斗争中,带领昆张办事处武装,穿插于日伪盘踞的缝隙之间,恢复、重建革命政权,开辟新区,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战略反攻。1946年1月,任冀鲁豫七专署专员。3月,任济宁市政府市长。他为济宁市人民辛勤工作,深深地感动了全市人民,群众自发地编了一首“十唱马市长”来称颂他。同年9月,成立运河支队,他任运河支队支队长。 1946年秋,调中央局党校学习。毕业后,留在中央局政策研究室工作,任专职秘书。1948年3月,随宋任穷部南下,任新成立的豫皖苏中央分局办公室主任。1949年春,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同年4月,南京宣告解放,任南京军管会办公厅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成立后,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6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成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他任支队政委。1950年7月,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1951年5月,任中共昆明市委书记。1955年5月,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65年7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期间被批斗,到工厂参加劳动。1972年,任甘肃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7年8月,参加党的十一大,后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1978年12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拨乱反正”,被人们称为“公道书记”。1983年4月,任江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 评价 马继孔同志的子女赶来参加悼念活动 马老自青年时代即勤奋好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抗战开始就投身于革命。他知识渊博,酷爱读书,喜欢研究中国历史,注重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一优良习惯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尤其1986年离职休养后,马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坚忍的毅力和丰富的学识,投入研究工作,笔耕不辍,成果累累。他先后与人合作、个人自撰出版的著作有《爨史》、《云南文化史》、《云南陆军讲武堂史》、《续资治通鉴评要》、《中华精神文明史略》、《紫苑随笔》、《明天更美好》等7部,约320多万字。而所得稿费及部分书资,全部捐献或奖励边疆民族教师。马老一生藏书甚丰,书是他平生最珍爱之物,但考虑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家乡贫困山区更需要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他便舍己为人,这些年已累计捐献1000余册,体现了一位革命老前辈对中国教育事业,对下一代人的关怀,也体现了马老的高风亮节和品格风范。 § 代表诗篇 回顾马继孔的一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楚图南,曾以著名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写成条幅赠送马老予以赞美: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997年“九九”老人节期间,云南省南学研究会,向马老赠寿联一副: 继美三董狐史笔秉岱宗正气, 孔昭两司马文章来云岭春风。[1] § 人物悼念 马继孔早期选举照片 马继孔同志,山东肥城县人,1914年生,2001年在昆明逝世。曾担任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政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昆明市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处第一副书记、甘肃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马继孔同志逝世后,其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遵照其遗愿,将所存的个人档案资料捐赠给云南省档案馆保存。 马继孔同志的子女从全国各地汇集于云南,完成马继孔同志的最后嘱托,将其夫妇俩的骨灰撒入金沙江畔皎坪渡口,以完成马继孔同志追随红军长征足迹的心愿。借此机会,省档案馆征收整理部受局馆领导之托,邀请马继孔子女到馆参观做客。云南省档案局(馆)长杨汝鉴同志专门抽出时间与他们亲切座谈,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们主动向省档案馆捐赠档案及对省档案馆名人档案捐赠工作的支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马继孔子女一行十余人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馆藏云南名人档案展”,纷纷在马继孔同志的展板展柜前留影,并为展览题词:“云南名人档案是在云南工作的各界名人的真实记载,他们与云南历史同在,英气长存”。随后,参观了征收整理部名人档案整理工作现场,对原先捐赠并经整理的馆藏马继孔同志的名人档案一一翻阅,睹物思人,他们一边观赏一边表达对马继孔同志的缅怀之情。最后,马云先生代表其他子女向档案馆捐赠了一些马继孔同志的相关档案资料,表示将进一步收集并充实马继孔同志的名人全宗,同时宣传名人档案征集工作、提供有关征集线索。值得一提的是,马继孔同志的子女积极支持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于2001年捐赠了马继孔同志的档案资料,成为我馆最早建立的名人全宗之一。[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