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友友 |
释义 | § 简介 马友友 马友友(Yo-Yo Ma;1955年10月7日出生)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他出生于巴黎,祖籍浙江宁波鄞县(现鄞州)。 父亲马孝骏是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母亲卢雅文则是一名女歌手,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马友友4岁时就开始学钢琴,7岁时与家人移居美国纽约。 马友友8岁时就有缘结识了世界著名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并在其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帮助下,在美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与姐姐马友承参加了第一次公开演出。 马友友197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取得人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就开始了职业大提琴手的生涯。马友友以其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无限的激情博得了听众的青睐,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现今马友友使用的两把乐器分别为1733年制Montagnana大提琴及1712年制Davidoff Stradivarius大提琴 。2009年1月21日,马友友参与奥巴马就职典礼,与其他音乐家共同演奏一首《空气与简朴礼物》献给新总统。 § 职业生涯 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与年轻的音乐家及听众接角、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马友友紧凑的音乐会行程,包括与全球知名乐团协奏演出、个人独奏会及室内乐等。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艾克斯、巴伦波因、爱森巴哈、潘蜜拉-法兰克、柯汉(Jeffrey Kahane)、Young Uck Kim、拉雷多、巴比-麦菲林、艾格-梅耶、摩里斯(Mark Morris)、欧康纳、彼德-塞尔金、史坦、史托兹曼、史塔特(Kathryn Stott)等。藉著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进人与人之意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 他对音乐的兴趣还不仅只于此。马友友日前刚成立“丝路”专案,要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腊等地)的文化、艺术、人文等重新介绍给世人。为了使古丝路国家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并找寻代表此地传统的声音,专案小组特到丝路行经国家勘查,而“丝路专案小组”将做为往后相关文化、教育计划的资料库。马友友除策划本案,也将演奏特别为“丝路”而创作的新曲(包括为“丝路合奏团”所写的协奏曲)。新力古典也计划发行三张“丝路”专辑,其他如“丝路网站”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也会一并推出。这项创新的“丝路”计划也将参与2001的“萨尔兹堡音乐节”,及2002年“史密斯桑尼亚民俗音乐节”的演出。马友友 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影片(六部组曲各一),以巴哈的音乐为出发点,再各自与马友友所激发的灵感结合,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花式滑冰好手托薇儿与狄恩、花园设计师梅瑟维、导演伊果杨和吉拉德)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影片在“公共电视台”及全球各大电视网播出,获奖无数,包括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由新力古典发行录影带。 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其中包括艾伯特(Stephen Albert)、丹尼波尔(Richard Danielpour)、哈比森(John Harbison)、柯希纳(Leon Kirchner)、李伯森(Peter Lieberson)、卢塞(Christopher Rouse)、盛宗亮、谭盾、约翰-威廉斯等。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马友友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 马友友为新力古典的专属音乐家,录制过近50张专辑风格不一(曾获13次葛莱美奖),显示他的音乐兴趣层面之广。除了古典音乐的大提琴曲目,他也录制许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专为他所写的乐曲。此外,他多项跨界的录音如与巴比-麦菲林合作的“天籁”、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的“民歌的马友友-阿帕拉契圆舞曲”、演出皮亚左拉作品的“探戈灵魂”等,皆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2000年春将计划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其最新录音发行“繁花似锦巴洛克”,收录重新编曲后的巴哈咏叹调、包凯利尼的协奏曲等,并由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统乐团担任管统乐演奏(马友友的史特拉第瓦里大提琴为巴洛克时代乐器),另外一张“Solo”则收录柯大宜、大卫-怀德、齐尔品、盛宗亮等人作品,还包括新编曲独奏版的欧康诺“阿帕拉契圆舞曲”,整张专辑以无伴奏演出,做为他另一项“丝路”计划的前奏曲,当中以不同文化的角度,表现漂泊与扎根、创新与传统等不同主题。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打进“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名盘,并能在前15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马友友除了不断在音乐舞台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推动。他不但鼓励青少年接触音乐,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创作。巡迴演出期间,马友友都会排出时间指导大师班学生,甚至参与学生(包括非音乐科系学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同时,他也发展“家庭音乐会”,如在卡内基厅一系列“家庭音乐会”开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塑造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1999年的夏天,马友友与名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优秀杰出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行。 马友友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4岁起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之后于茱丽亚音乐院师事李纳德-罗斯(Leonard Rose)。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为他开启传统音乐院教育外的另一扇窗。马友友与妻子育有一对儿女。 马友友使用两把的乐器分别为1733年制Montagnana大提琴及1712年制Davidoff Stradivarius大提琴。[1] § 音乐作品 马友友 2007年:《热情 大提琴的浪漫音乐之旅》(Appassionato)。 2005年:《世纪典藏》(The Essential Yo-Yo Ma) 2004年:《巴西礼赞-音乐会现场》(Obrigado Brazil - Live In Concert)、《巴西情迷》(Obrigado Brazil)。 2003年:《繁花似锦巴洛克》(Simply Baroque - Expanded Edition)、Classics For A New Century、《巴黎美丽年代》(Paris La Belle Epoque)。 2002年:《演奏约翰威廉斯全新创作辑》(Yo-Yo Ma Plays The Music of John Williams)。 2001年:《丝路之旅》(Silk Road Journeys - When Strangers Meet)、Classic Yo-Yo、Divertimento in E-flat Major for String Trio, K. 563。 2000年:《城市乐章巴洛克 II》(Simply Baroque II)、《阿帕拉契之旅》(Appalachian Journey;《民歌的马友友》续篇)。 1999年:《Solo》 1997年:《探戈灵魂》(Soul of the Tango;皮亚左拉作品)、《美国革命》原声带(Liberty!;一部影集)。 1996年:《民歌的马友友》(Appalachia Waltz;阿帕拉契圆舞曲,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 1992年:Prokofiev: Sinfonia Concertante; Tchaikovsky: Rococco Variations; Andante Cantabile。 1991年:《天籁》(Yo-Yo Ma & Bobby McFerrin - Hush;与巴比·麦菲林合作)。 1986年:Haydn: Cello Concertos。 1985年:《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ach: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s)。 § 荣誉奖项 唐大卫奖(Dan David Prize):2006年。 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1996年、1993年、1992年、1987年、1986年。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与交响乐团合奏):1998年、1995年、1993年、1990年。 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1985年。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当代作曲奖:1995年。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1998年。 格莱美奖最佳古典混合音乐专辑奖:2004年、2001年、1999年。 顾尔德奖(Glenn Gould Prize):1999年 普林斯顿大学音乐艺术博士(荣誉学位):2005年。 第52届格莱美(Grammy)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2010年 2011年2月15日,获得象征美国最高平民荣誉的自由勋章。[2] § 音乐风格 马友友非常重视与小听众的接触,经常参与到音乐教育的各种活动中来,并鼓励青少年多多接触音乐,思考音乐和创作音乐。 海纳百川是马友友的风格之一,无论是演奏古典巴洛克音乐还是现代流行音乐,他都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 § 创业计划 马友友 1998年,马友友正式创建了“丝绸之路”音乐组织丝路计划(Not-For-Profit Silk Road Project)。多年以来,马友友到处发掘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家,大胆地用自己的大提琴与中国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东西方各种乐器同场演奏,同时也把这些音乐家和他们优秀的作品介绍给美国的听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给这样一个计划取名叫丝绸之路?马友友的想法非常浪漫,在他看来,丝绸之路正是“古代的互联网”,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要将这一切融入到音乐之中。他表示,很早以来一直有使命感,正如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创造幸福一样,他要用音乐增进文化的融合和人类的相互理解。他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生于浪漫随性的法国、长于开朗乐观的美国,身上又兼具谦虚深沉的中国特质,马友友是标准的“世界人”。他回忆,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来自他的父母。在法国出生的他,一直受父亲的严格教育,为了督促姐弟学习中文,父亲规定如果不能用中文说出菜名,就不许吃那道菜。而小时候他还要用中文写信和家人交流。父亲还督促姐弟学习中国和法国历史。后来到了纽约,马友友更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他能在多元文化影响下自由创作音乐的原动力和基础。 丝绸之路计划简介: 丝路计划是一个创办于1988年的非盈利性艺术、文化和教育组织,其灵感来源于古丝绸之路上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融,这条古商道就像一个网络连接了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直到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中期欧亚大陆的各个民族和传统。它的创始人及艺术总监是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由劳拉·弗瑞德担任执行总监和首席执行管。这项计划的目标在于通过把全世界的艺术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来拉近各地域间的距离。受历史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的启发,丝路计划通过艺术这一表现形式来促进创新和学习。 丝路计划的核心是丝路合奏团,它汇集了众多对发掘东西方音乐之间传统和创新的关系感兴趣的音乐家、作曲家以及编曲。丝路合奏团在继续保持传统文化艺术完整性的同时也建立着全球性的联系,并致力于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及定期推出新的作品。合奏团的演出遍及欧洲、亚洲和北美,场场票房售空,观众达数千人。丝路合奏团还联合其他的一些机构共同展现来自丝绸之路的音乐、视觉和叙述传统,他们通过演出、教育项目以及大学、学院、博物馆和学校的一些场所吸引了来自美国及全世界的观众和各种团体。 探索文化关联的主题是我们教育项目的根本任务。丝路计划和哈佛大学以及罗得岛设计学院建立了联系,在那里合奏团成员作为驻校艺术家和学生及老师进行合作。 § 专辑介绍 马友友-探戈灵魂(美国Billboard古典排行榜冠军大碟) 马友友-探戈灵魂 皮耶佐拉被称为“世纪探戈教父”,他杰出的创作赋予了探戈音乐崭新的生命力,使其从最初的“有低俗之嫌”的舞蹈音乐登上了大雅之堂。时至今日,探戈音乐正以其华丽而又忧郁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在这张专辑中,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将拉奏多首改编自皮耶佐拉作品的探戈音乐,并与“阿萨德兄弟”吉他二重奏组、手风琴家马科尼等著名南美洲探戈音乐合奏团合作,再度引领广大乐迷进入自由、热情、迷人的探戈世界,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探戈教父。在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中,艺术家们精彩地诠释了探戈独特的艺术魅力。如马友友所说:“探戈这个词勾勒出了魔幻般的迷人印象:灯火朦胧的舞场,空气中弥漫的烟雾,男人怀抱中的漂亮女郎,放逐于节奏中的爱和梦想、痛苦和真实。”这正是探戈音乐的灵魂——生命的舞蹈,也正是这Billboard古典排行榜冠军大碟的魅力所在。专辑介绍 : 重炫巴黎世纪娇美风华之作!版本独一无二!马友友 亲自改编曲目! 马友友全新专辑「巴黎 美丽年代」中,马友友演奏了多位法国著名的浪漫乐派作曲家的瑰丽杰作,马斯奈的「泰綺思冥想曲」,圣桑的「哈瓦那斯舞曲」,以及佛瑞与法朗克的奏鸣曲经典,希望能将乐迷带回那音乐与艺术令人炫目又充满华丽时尚感的20世纪初法国,那裡有莫内与塞尚的印象派画作,有建筑典范艾菲尔铁塔,更有全然享乐主义的红磨坊文化…。精致的艺术呈现,让此时的法国显得朝气蓬勃,犹如法国大文豪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所建构的美丽世界。而专辑中法朗克,圣桑与佛瑞的音乐作品亦是影响了普鲁斯特笔下人物性格的重要元素。专辑中除了有马友友精湛的演出外,另一位来自英国的钢琴家凯瑟琳?史考特,亦有令人激赏的表现。两人默契十足的搭档,为这张作品加分不少,无怪乎在法国公演后,许多媒体纷纷讚道「…如双胞胎般的心有灵犀」。除此之外,马友友更亲自改编专辑中的三首曲目,让大提琴与钢琴的乐音更加融合动听。 专辑介绍: ★马友友首度亲自挑选录音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乐曲 ★5轨首度曝光新录音、10首精选乐曲 ★电影作曲大师约翰 威廉斯首度为马友友跨刀弹奏钢琴 ★专辑内附马友友与乐评人西格(Ed Siegel)访谈全文,畅谈专辑曲目的录音故事,以及与其他音乐好友的互动合作 ★马友友于2006年9月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 在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之后,古典乐坛中没有人能够像马友友一样,赋予音乐人性化的乐趣或热情。而这张专辑「热情」想要呈现的整体概念就是马友友一直以来不管是对音乐、朋友或是同行之间的热情。 由马友友首度亲自挑选16首从1978到2006年间的录音作品,为了这份「有声音乐传记」的完整性,他坚持再进录音室,以「热情」这个中心乐想,录制新乐曲与新版本,希望能够更忠实而概括性地呈现他音乐生涯中每一阶段的独特性与开创性;也许对听众而言,这份专辑囊括了各种音乐类型,但对马友友而言,他不从音乐分类的角度来思考,认为这些乐曲不但都是优秀的作品,并且都带着浪漫而热情的元素。专辑除了精挑十一首各具代表性意义的乐曲,并且包含了五首从未曝光的全球首发曲目。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作曲大师约翰?威廉斯亲自为马友友改编了电影「艺伎回忆录」中的一段配乐,成为大提琴与钢琴的演出的二重奏版,并由威廉斯本人跨刀担任钢琴弹奏,与马友友的这段精采演绎,是难能寻觅的绝佳版本。此外,经由与皮耶佐拉交情最久的吉他家马尔维西诺(Horacio Malvocino)的推荐,马友友特地与探戈钢琴家布鲁涅提(Octavio Brunetti)全新诠释探戈大师皮耶佐拉最深沉的作品《孤独》。与钢琴家艾克斯合作超过数十年的绝佳默契,彼此音乐旅程上的成长与了解,在最新录制的第十四轨孟德尔颂的《无言歌》中表露无疑。而专辑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民谣「燕子」,则以新编的大提琴与日本尺八重新诠释。 专辑内页独家附载了马友友与乐评人西格(Ed Siegel)的中英文访谈,里面马友友谈论到他与不同领域的音乐家所激荡出的火花,家人与一般民众对他的重要性,以及他渴望了解其他文化的心情。正如马友友的现场音乐会或是任何一张唱片,所有人都可以从这张专辑中听到把上述观点融为一体的热情。 曾获13座葛莱美奖与无数特别贡献奖的加冕的马友友,除了是这一世代最优秀的大提琴家、专辑销售最惊人的畅销演奏家外,更是最能将各类音乐以最佳风貌呈现出来的多面向全能音乐家。正因为他的音乐跨越了不同文化种族的障碍,传递出无国界的和平讯息;2006年9月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这张收录了从他1978年第一次为新力录制的《天鹅》,到近期的最新录音,一路听来精彩非凡,曲目充实而风格统一,无疑是见证了马友友音乐生涯的最佳选择。 § 录音专辑 世纪典藏(台湾版) “天籁”(与巴比·麦菲林合作) “民歌的马友友,阿帕拉契圆舞曲”(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 “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 “探戈灵魂”(皮亚左拉作品) “繁花似锦巴洛克” “Solo” “巴赫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社会影响 一场古典音乐会的门票,提前一个月售罄,剧院赶紧把所有加座票全部开出,但加座票也在短短几天内全部售完——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就是这么受欢迎。昨晚,《又见友友——马友友大提琴独奏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来看演出的观众基本上都是来见“明星”的。而马友友曲目也非常“可口”,一上来就是电影配乐《战火浮生》等一系列甜蜜小品。 由于这场音乐会得到了某德国汽车品牌赞助,有拨打订票热线的观众抱怨赞助商把门票提走。对此,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表示,大剧院历来对于商业赞助坚持“推崇艺术”的原则,不希望过浓的商业气氛影响到普通观众对艺术的追求,因此这场演出留给赞助商的门票不到总票房的10%,“商业赞助抢了观众票子”的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昨天演出前的见面会现场,赞助商很识趣地说自己“少说两句”,马友友却很投缘地对其产品大谈特谈,一会儿比喻那位和自己合作的女钢琴家是该品牌的高级别产品,一会儿还把钢琴和汽车扯上关系。至于音乐,他们仅谈及钢琴伴奏凯瑟琳在马友友50岁生日之际,委托英国当代作曲家格拉姆为马友友创作的一部作品《L》。该曲去年12月在英国利物浦首演,这次马友友也特意带到了上海。 演出现场,马友友每次出场除了微笑还对场下努嘴做亲吻状。演奏时,他侧身怀抱大提琴的动作好似亲吻,表情比郎朗丰富得多,难怪日本会有中年妇女粉丝团固定购买其第一排的座位观看,近听他大口的喘息声,直看到浑身发热。格拉姆的《L》狂暴时而带着色欲,马友友以大提琴和女钢琴家“撕打争斗”,令人好不激动。 演出结束后,微笑着的马友友还从礼仪小姐送上的花束中抽出两支递给台下两个小女孩儿,亲和的举动引发全场欢呼。对于该场音乐会,音乐学博士王勇打趣道:“大师爱小品,我们爱大师。”[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