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气球》 |
释义 | § 影片简介 《白气球》 就要过年了,7岁的小女孩娜西亚的新年愿望就是想买一条长着四条鳍的、白白胖胖的金鱼,可是因为家境贫寒,妈妈始终不肯答应。好不容易在她和哥哥一齐软磨硬泡之下,妈妈答应了这个要求,将家里唯一的500块给了她。 买鱼途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娜西亚钻进了看耍蛇的人群,结果耍蛇人骗去了她装在鱼缸里的钱,但娜西亚伤心的泪水又迫使耍蛇人最终把钱还给了她。然而当她赶到金鱼店时才发现,金鱼缸里的500块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一个好心的老太太不忍看到娜西亚伤心的样子,陪她在来时的路上一起寻找,终于在路边一家店门口水沟的铁丝罩上发现了那张钱。然而就在这时,恰好一辆摩托车驶过,把钱刮进了沟底。失去了耐心的老太太嘱咐隔壁一家裁缝店的老板帮娜西亚把钱弄出来之后,自己先走了。 娜西亚满心期待着裁缝店老板的帮助,但他却只顾得忙于和一个顾客争吵,根本无暇顾及娜西亚的事。娜西亚失望地守在那个水沟旁边却无计可施。这时候她的哥哥跑来找她,看着躺在沟底的那张钱也没什么办法,他试着请周围经过的大人们帮忙,可是大人们都忙着回家准备过年,谁也不愿意管这种闲事。 最后,娜西亚的哥哥找到一个在街头卖气球的阿富汗男孩帮忙,他们在一根系着白气球的棍子底部粘上口香糖,终于把那张钱粘了上来。娜西亚和哥哥拿着钱蹦蹦跳跳地走了,而那个阿富汗男孩却举着唯一剩下的白气球,望着他们的背影怅然若失。这时,新年的钟声回响在了耳边…… § 影片看点 《白气球》[1]这是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它来自伊朗1980-1990年代的电影新浪潮运动。影片的编剧是伊朗电影的标志性人物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影片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妹妹要去买金鱼,妈妈给了她钱。但是她却把钱弄丢了,并不是一次弄丢,而是两次。影片的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捡钱展开。影片中多了一丝温馨,少了些许辛酸。但是贾法·帕纳西并没有把故事安排成“失而复得”的简单情景,他在影片的结尾加上了一个若有所思的阿富汗小男孩,为这个欢乐的结局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惆怅和复杂的意味。这是伊朗第三代导演贾法·帕纳西的处女作,也是他最为质朴和纯真的作品。 § 幕后制作 《白气球》 这是一部出色的儿童电影,导演贾法·潘纳西堪称伊朗最有个性导演,如今与马基德·马基迪齐名,同属第三代导演。《白气球》与《小鞋子》在构思上有些相似之处——陷入困境到想尽一切办法摆脱困境,但过程中多了一丝温馨少了些许辛酸。但它不仅仅限于失而复得的欢乐,结尾有关阿富汗男孩的凝视又在欢乐的尾巴上增添了莫名惆怅,可谓百味杂陈。对于这部给导演带来巨大荣誉的处女作,贾法·潘纳西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这部作品让他备受注意,另一方面,《白气球》又让他陷入老人一个怪圈:阿巴斯的阴影。提到《白气球》,所有的评论并提到其编剧:赫赫有名的阿巴斯。更有人把这部电影作为阿巴斯的作品,所以《白气球》[2]一直笼罩在阿巴斯的光环之下,这也促使了年轻的新锐导演贾法·潘纳西另辟蹊径的决心。 § 获得美誉 影片获得第八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樱花金奖 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1996年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NYFCC Award) 最佳外语片 1995年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Spike(提名)贾法·帕纳西 § 影片评价 《白气球》 影片是从小女孩想得到一条金鱼展开,到阿富汗男孩带着白气球怅茫离去收场。故事的主线既不是金鱼也不是气球,而是愿望;但这绝非指某人单纯的愿望,而是具有社会性、道德性等广义辩证思维下的愿望。竹杆成了真正的主角,它一头连接着小女孩的率真,另一头却是我们绝不可忽略掉的同情。整个情节看似是小女孩为了得到金鱼所经历了喜悦、焦急、沮丧和忐忑,而实际上,片名却扣用了竹杆的另一端,因此才有了能让观众回味许久的《白气球》 。 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女孩爱达·摩哈玛卡哈尼的出色表演,她的一颦一笑都是那么清纯可爱,眼神中还略带着一丝忧郁。在成人的世界中,那张小额钞票显得无足轻重,但在孩子的世界中,它就是全部的希望,有了它就有了金鱼,有了金鱼就有了新年。编剧阿巴斯曾经对记者说他认为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看似无关的边缘人物对事件中心人物产生的影响。但是不少影评却把电影复杂化,上升到都市的冷漠疏离,人心的叵测难辩,甚至提到了精神的迷失。我觉得这就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导演贾法·帕纳西只是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下来,并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生活中既有美好也有丑恶,既有善意也有冷漠,我觉得就是这么简单。 一直以来,儿童题材的电影占有伊朗电影的绝大份额。《白气球》[3]里小演员的神态勿庸置疑堪称一绝,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周围的人有的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却旁若漠然;有的无能为力,有的却无聊搭讪。人生百态在潜移默化间对她的情绪产生了波动和影响,甚至引导着她的成长。这便是客观现实。若不是那个阿富汗男孩,或许她会一直守在那家商店的门口,为那象征着吉祥、平安的金鱼感到怅茫无助。当她实现了心愿,童真般地跑开之后,却把怅茫丢给了阿富汗少年。这便是主观现实,值得令人思考的现实。小孩子的直率天真理当原谅,而成人世界里的冷漠疏离却不可苟同。一部儿童题材的影片能够映示出成人世界的社会评判与道德关注,足以体现出无论是阿巴斯还是潘纳希的导演功力及人生态度。更加高明的是,两人并未明喧的含蓄与机智。 以大局观着眼,边角顾全,弃舍得当,意识争先,如此气势下拍摄的一部影片,难怪可以逐鹿威尼斯;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怎能不得金狮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