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除夕祭树
释义

§ 历史渊源

祭树民宅

树,是中国极普通的一种植物。然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这极普通的树,人们在它身上寄寓着众多美好、怪话的想象。树给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光圈。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加之天灾人祸,故温饱问题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被古人神化和崇拜的植物,首先便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树木,如桃树和桑树等等。

例如,在中国福建、台湾一带,当地居民把一些树大和树龄长的树,视为神木,不但不敢去碰它,还要向它烧香、献祭。中国北方民族也是如此,他们对林中高大的树的崇拜,对村落附近高大神树的祭把,都是各民族祭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满族在森林中骑射游猎的时代,祭柏神树是经常的,以后渐渐发展为把祭通天的树改为祭通天的神竿。

最具特色的除夕祭树活动,要数中国云南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他们有一种十分原始的祭树活动,称为“祭龙”。祭龙是选在每年阴历二、三月间的“龙”日开祭,历时三天。进行时是秘密的,不许外族和外寨人参加。这种祭龙,对象不是龙,而是龙树,即祭把对象是被视为村寨守护神的神龙树。哈尼族每个村寨都有一棵特别高大挺拔的龙树,在龙树所在之林中显得特别突出,人们把它当作村寨的保护神。为了求得村寨的平安和每个家庭的幸福,其祭招仪式是十分隆重的,而且全寨统一行动。除夕祭树

祭龙开始时,要在第一天清早,在寨中挖出一块干净的平地(往往是村寨中挖第一锄的地方,或修建第一座房子的地方),铲出平地后,摆上供桌。桌上置谷一升、米一斗、碗四只、酒一瓶。米上还要压上手锅或银元。祭把仪式开始后,寨中的智慧老人将酒倒进碗里,念诵祷词。这些老人多为村中有威望且精通本族历史文化者,当地称为“莫批”。祷词内容,首先是对龙树神表示虔诚敬意,然后,向龙树神祈求保佑,保佑全寨人等四季平安,无灾无病,保佑全寨粮食丰收,六畜兴旺。

在原始社会时期,乃至于现代社会,人们为什么崇拜参天大树和悠悠古木呢?这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树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树表示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观念已渗透到梦的领域,所以在《敦煌解梦书·山林草木章第三》中,便有不少这方面的占辞,如:梦见树木者,有大吉。梦见树木生者,有大吉。梦见树木死者,大丧。梦见树折,损兄弟。梦见上树者,有喜事。梦见砍竹者,主口音。梦见草木茂盛,宅王(旺)。梦见柴木在堂,有大凶。梦见花发者,身大贵。梦见花落者,妻拜亡(败亡)梦见杂果者,有孕。梦见竹笋者,忧事起。梦见树木忽枯,恶主,母病。

另外,在《敦煌遗书·伯3105》的《解梦书》中,也有类似的占辞,如:梦见桑木在堂上,忧官事。梦见墓林茂盛,富。梦见门中生草树,富贵。梦见伐树,所求皆得。梦见林中,大吉利。梦见枣树繁赤口赤舌事。我们知道,人和动物可以一代—一代的死去,而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还没有死,有的把树干砍去了,还会认根部长出新芽再长大,有的植物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人们崇拜这些超人的力量,并想借助于这种力量。另一方面,有些植牧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来源,人们对它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它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满足人们的欲望的、,例如果树结果有大年和小年,以及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丰歉,人们把这种情况理解为树神对于人的用意,于是就产生了种种祭把树神的迷信。根荧这种心理,人们就认为,凡是“梦见树木生者,有大吉”,而“梦见树木死者,大丧。

古籍中曾记载某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神秘作用,如《山海名。南山经》说:“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山海经·西山经》说:“有草焉,名曰嚣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蘑芜,佩之可以已窃”。《山海经·西次三经》说:“有木焉,员叶而白柑,赤华而理黑,其实如帜,食之宝子孙。”

§ 过程情况

除夕祭树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地区流行除夕祭树。云南绕山县山塔一带彝族民间通常举行除夕祭树活动,他们称之为“祭神树节”。这天早晨,人们将衬里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荆棘阻拦,在祭处栽一丈多高的松树,树顶插一羊头,又把一只猪起到“神树”前待宰杀。杀猪前,砍来三权青松一段,用红布条栓铜钱,挂树权上,闰年挂十三条,平年挂十二条,再用松木刀砍六棵柳树,拿红布连接起来,由六个男子抢着,形成线三道门。人们拖猪从三道门下过三次,然后宰杀。杀猪时,将猪血按盆里,倒入煮稀粥的锅中用松木刀搅拌,名曰“做红稀饭”。

此外,还需杀一只红公鸡和一只羊,杀鸡时将鸡血洒在神树根部,并粘上一些鸡毛。阿闭(主祭者)把挂有红布条和铜钱的松枝、松木刀及两个猪蹄绑到神树上,点燃香柱,再把煮熟的全鸡、猪头、羊头一并供在树前,祭众跪在树前叩头,同时说祈求神树保佑的吉利话。祭完神树开始打歌,直到晚饭时才停止。晚餐,除饮洒吃内外,每人要喝一碗红稀饭。彝语中,神树叫“迷土树”,祭神树也叫“祭述土”或“按迷土”。贵州六枝地区侣佬族则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场天祭树。民间传说,亿佬族的祖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住在大树上,也有的说祖先从树上经过,所以要浆树,日子选在龙日,以纪念金角老龙。说祖先从天上下来的头晚,是金角考龙让住在大树上的。祭树时选叫“倒毛鸡”的树,此树皮象龙鳞;也可选有古藤垂吊的大树。祭把由主持人扦着红伞,将一只红公鸡和一只母鸡宰杀,用血围树淋一圈,并虔诚地请求金角老龙受献,并说些感恩大树的话,然后大家共餐。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 白族祭树

除夕祭树果树白族传统岁时祭树习俗。流行于云南碧江洱源一带白族勒墨人居住区。在过白年的前一天清晨,以村寨为单位,各村男女老少在由全村选出的有威望的长者率领下,至寨头的大树下集合,举行祭树仪式。祭品为三十、十五、十块不等的糯米把把。那位有威望的长者作为主祭人向大树祈祷:一年十三个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一度来这里祭把。愿把养猪猪满厩,养羊羊满坡,养鸡鸡满窝,人畜两旺。愿出门做生意,一路平安,不道风吹雨打,生意兴隆,财物赢利。

鸡长的不好,猪长的不肥,羊长的不大,庄稼长的不好,一切疾病,一切痛苦,都愿跟着旧岁消逝,明年让我们过得更好更幸福。在洱源西山白族地区,则在农历年三十晚,各家砍一枝叶茂盛的青松,作为祖先代表,立在院场中央,每日三餐虔诚崇拜、祭奠,企图按回祖灵共度春节。至正月十五日,各家团聚,杀鸡祭招后送走。

§ 居都祭树

祭树

居都人的祭把活动,主要有三月三(中国的农历,下同)的祭山、祭树,八月的杀牛吃新,还有冬月的过小年等。冬月的过小年名义上是节日,但现今的节日氛围已大减,而祭把的因素多还保持着,或者说因为祭把的内涵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这个节日。以上的三个方面就是居都入主要的祭把活动。他们在丧葬、婚嫁的仪式上还有一定的祭把内容。这些合起来,就构成居都人祭把的全部内容。

居都的祭把活动如果按一年的时间先后计,一年中最早的当是三月三的祭山、祭树。在居都,基本上都是亿佬族人,依据亿佬族人的传统文化,三月三的祭把是他们的根本。按一般的常规,或者说通常的对自然民族或准自然民族的这类活动的描述,那么,“三月三”应该是这一活动的近乎恒定的时间。到这一天,这个寨子会有一个“寨老”似的人物出来,把全寨的可以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带领到某个相关的地方,举行成百上千年前就已经如此举行的某些仪式。就如安东尼·华莱士所分出的四种“崇拜”程式中的“萨满崇拜”那样。可是,这在居都的实际情况中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也就是说,居都的亿佬人在此事象上,有完全不同寻常的表现。首先,居都于此的时间不定,不像其他地方的忆佬族人那样,把举行此项活动的时间定在每年的三月三。他们大的时间是三月,但得根据十二生肖场天的运转,选择第一个什么场天,如李发胜宗属的时间是“三月的第一个虎场天”。其他姓氏的人家也会有自己的时间,但选择三月的第一个虎场天的姓氏和人家占绝对的优势。时间上居都人与其他地方的依佬族不一样,同时他们内部各姓氏之间举行祭把活动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在居都,祭把还不是统一举行的,即没有一个像“萨满”式的人来统属此事,而是由各姓氏的长房主事人各行其事。祭把的内容和方式大致相同,但各姓氏问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由于是“各行其事”,每个姓氏在居都附近的山上都有自己的祭把对象——树或者石(有的姓氏还有好几处这样的地方)。那种以村社组成的社团,共同的祭把某山、某树、某石的情况在五里是不存在的,但是,居都各姓氏的祭把,肯定又是在相同的理老或观念下进行的。居都在祭把中的这种表现,可能有多种因素包它其中,一一探究很困难,但居都祭把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则很明显。于此状况中的居都的祭山、祭树,就显得异常的丰富多彩,乡肯定于此有更多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上的内容和意义。

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它的祭把,因为该民族群体的许多方面都能在祭把中得到较为充分的表现。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成员相互认同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民族的节日、丧俗、婚俗、语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影响,可以借用、改造、参与,可以容忍许多变化、差异。可是,如果所信仰和崇敬的东西不同一,即不是这个种届的;那么,这个认同就很可能不成立。在很大的程度上,其他的东西是可以学习,可以“拿来”并使用的,可在祭树上则不行。可以说,祭树除了具有多种功能外,“种属象征”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 祭树歌

祭树三月好烧山,

四月好烧崖,

阿依去烧山,

阿位去烧崖。

黑灰点旱谷,

黑土种高粱,

八月高梁红,

八月旱谷黄。

收谷祭月亮,

糯饭摆屋堂,

烧酒祭古树,

美酒送上山。

祭了月亮娘,

阿位得安乐,

祭了考古树,

阿依永安康。

月是阿依魂,

树是阿依祖,

祖祖辈辈祭,

永世不要忘。[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3: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