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韬奋纪念馆 |
释义 | § 人物简介 韬奋纪和家人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江西余江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一生主办过6刊回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著名的新闻记者,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 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这就是他改名的意义。”1895年11月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邹韬奋生于福建永安一个日趋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邹舒予,号晓村,曾考中前清拔贡,先后做过福建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知府。父亲邹国珍,号庸倩。母亲浙江海宁查氏,系当地一大家族之后,15岁出嫁至邹家。生育三男三女,邹韬奋居长。 1900年,邹韬奋的祖父年老告退,父亲带着家眷在福州市做候补官。此时邹家家道已趋没落,生活拮据。作为长子,邹韬奋从小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带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眷恋和深情,离开了亲人,离开了他心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离开了他毕生致力从事的伟大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48岁。 § 基本概况 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位于重庆南路205弄 53、54号,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原为韬奋故居。1956年,中央文化部批准在此建立韬奋纪念馆,1958年11月5日正式开放。目前,53号作为辅助陈列室,介绍韬奋生平事迹;54号按原状恢复韬奋故居。 该馆设有故居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故居系邹韬奋在30年代居住和工作的地方。1959年5月26日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按原状布置,展出实物绝大部分是原物。辅助陈列部分以图片、实物和文字说明,反映了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并陈列了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馆内藏品3378件,其中一级品17件。如邹韬奋最后遗著《患难余生记》手稿、用过的钢笔等。藏品主要有:邹韬奋手迹、遗稿、遗物、生活用品、著译的各种版本、主编的刊物原版本、未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邹韬奋和他的战友胡愈之、徐伯昕创办的生活书店当年的出版物;生活书店的主要档案,如会议记录、内部刊物《店务通讯》等;当年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如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等。1944年邹韬奋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宋庆龄、邓颖超的题词手迹或复制件,以及重庆、延安等地召开的追悼会上的挽联挽词手抄本等珍品。 纪念馆馆额为沈钧儒先生所书,内陈列邹韬奋先生许多手稿、著作及领 导人题词等珍贵的文物。历年来由该馆编辑或合编出版的书刊有《韬奋的道路》、《韬奋画传》、《韬奋手迹》,还有《患难余生记》、《大众生活》、《新生》、《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等影印本。 2003年1月,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对学生团体参观免费,学生个人参观半票,同时为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入队、入团仪式等活动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 建筑风格 韬奋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原为韬奋故居。1956年,中央文化部批准在此建立韬奋纪念馆,1958年11月5日正式开放。1959年5月26日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邹韬奋故居 韬奋纪念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目前,重庆南路205弄53号作为辅助陈列室,主要介绍韬奋生平事迹。生平事迹陈列则分8个部分介绍邹韬奋同志革命的一生。重庆南路205弄54号则是修葺后的韬奋故居,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所陈列的都是邹韬奋生前用过的原物。右面壁炉上方挂着大幅的韬奋母亲的照片,左右两边有两只配有风景画的镜框;左面壁炉上方挂着妻子沈粹缜的一幅刺绣(她原为刺绣专家)。阳光从南墙中间的落地长窗射入,显得格外暖和,似在等待远去的韬奋归来。 § 人文价值 邹韬奋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以后用的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懈。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也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1949年7月24日宋庆龄在上海市纪念邹韬奋逝世五周年大会上致词,赞扬“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英勇的人民战士。他的斗争历史,提供了革命知识分子所走道路的一个最光辉的榜样。”指出“在我和韬奋先生几年工作接触的中间,他所发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特点,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仰。他完全舍己为公,凡是人民革命的利益所在,总是竭尽全力以赴;对于任何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他绝不肯作丝毫的片刻的妥协。”强调“韬奋先生的一支笔,曾经鼓动了中国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为纪念和学习韬奋,国家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于1956年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2003年1月,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对学生团体参观免费,学生个人参观半票,同时为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入队、入团仪式等活动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在邹韬奋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10月27日,上海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卢湾分会的21名老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韬奋纪念馆,重温邹韬奋同志的光辉一生。 曾获上海市首届韬奋新闻奖的《解放日报》老编辑陈增生已是第四次来纪念馆了,他说:“韬奋同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典范,他抗日爱国的热情深深感动了我,每参观一次都有新的体会。”[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