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 |
释义 | § 概况 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 时代:唐代、清代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简介: 为了全面了解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布局和遗迹结构,并为制定遗址的科学保护方案提供翔实的依据。2002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清理和发掘,经2002年度和2003年度两年的发掘,发掘面积总计5100多平方米。揭露的建筑遗迹主要为唐代和清代两个时期。 唐代遗迹清理的范围南北约86米,东西最宽处61米。全遗迹以两阙间中线为轴东西对称,并以门庭为界,分门内外两部分。大门以外(以北)遗迹有:最北部东西对称的双阙和双阙后的长条形房址。大门两侧接夯土围墙。大门以内(以南)西部遗存自北向南有:门庭西南的条形房址和其后部方形房址,最南端的长廊状房址。出土的遗物以唐代及明清建筑构件为中心,并有唐代石刻残块和明清祭祀碑8通。唐代建筑构件有长方形砖、方砖、筒瓦、板瓦、各种纹样与规格的瓦当、鸱尾、兽头脊头砖等种类。石刻为十四蕃君长和昭陵六骏残块。 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是唐代帝陵陵园建筑遗址中首次发掘的一组完整建筑群,总体布局较为清楚,整组建筑以轴对称的形式依地势而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外圈有围墙环绕,严密紧凑。通过发掘对于一些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出土的石刻文物如十四蕃君长和昭陵六骏残块在美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