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等教育 |
释义 | § 概念的界定 图说中国高校男女比例变化 1、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教育中的地位; 2、高等教育的性质。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注:以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定义)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 博士学位招生1.50万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人。 §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的探索,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总本目标,即: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兴办多种形式、多种规格的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和拓宽社会成员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和渠道,使成人高等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大力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强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质量控制机制,合理调整成人高等学校的设置和布局;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等等。现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 体制改革 成人高等教育会议 (1)近几年来,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办学体制逐步找破政府包揽办学的旧格局,正在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 (2)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单一依靠财政拨款的旧体制,正在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体制。 (3)管理体制改革在共建共管、合作办学、学校合并、协作办学和转由地方政府管理等五种形式的改革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并正在逐步加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统筹管理。 (4)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改革已开始起步,目前已普遍实行3+X的考试改革方案,高考录取工作也将实现网上录取,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将更科学、更公正、更公平。 (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有所增强。 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也逐步趋向合理。本科专业总数在1993年的调整中由813种减少为504种,1998年又调整为249种,拓宽了专业面,增强了适应性。教学改革不断全面深入开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时入实质性阶段,许多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试点走向推广应用,预计到2002年将推出100种新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编写出版1000种“21世纪课程教材”;一批文、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基础课基地正在重点建设和深化改革,为新世纪输送优秀的基础人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取得可喜成果, 1999年初,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增强质量意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在持续健康进行;教学合格评价和优秀教学工作学校评价试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质量宏观监控体系;所有这些,将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正式转发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制定的。该《计划》共提出了11方面的规划和要求。与《计划》有关的“211工程”建设、“长江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春晖计划”等一列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已经有效地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合作逐渐扩大。1978年以来,国家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7万余人,已有9万多人学成回国;接收各国来华留学生21万余人;高等学校聘请外国专家、学者和教师来华任教或短期讲学4万多人次。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又以新的姿态,加快改革,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全面适应,迈向21世纪。 § 分类 学历文凭考试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是国家对尚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组织的学历认定考试,它是教育考试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学校办学和国家考试结合,宽进严出、教考分离为特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学制一般为全日制三年。 高等自学考试 本市目前有高等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20所,开考专业40多个,学科门类已扩展到文、理、工、法学、经济管理、农业、艺术等各大类。可提供全日制或业余学习,凡考试合格者,可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或本科文凭。 成人高校:全市现有成人高校近90所左右,每年年初接受报名,5月中旬进行入学招生考试,9月开学。 § 结构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单一结构向多种结构演化,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态势之一。现代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中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结构,改革传统高等教育象牙塔式的结构,实现教育结构类型的多样化。这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办学,除扩充原有的大学外,大力发展学制不同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使各类高等学校并存,培养目标互异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从世界上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来看,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呈金字塔形,其中的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近几年来尤为受到重视,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如目前美国的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已发展到1500多所,学生注册人数达650万,约占全美大学学生总数的50%以上,是当今美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学校。德国的初级技术大学发展也很快,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德国共有850所初级技术大学,占其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左右。日本的短期大学从1980年的270所、在校生30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625所、在校生190万人。由于各国短期大学和初级学院都以培养目标明确、学制短、收费低、区域性强、就业容易而见长,因而颇受各企业生产部门和人才劳务市场的欢迎,促进了其自身的规模和数量的迅速发展。 § 课程的综合化 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所谓课程的综合化,就是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课题的技能。当今,高等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高等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已收到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美国主要是以政府法令形式将课程的综合化确立下来的。199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高等教育和提高专门人才质量方案》。该方案认为:“加强专门人才在生产和科技部门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基本方针。”为此,“要求在课程改革上,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及框架,实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创设新型的综合课程。”比如,在工程教育方面,美国不少大学都注重工程对社会的服务,利用工程理论解决现代都市管理和建设问题,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从而使工程教育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建立起以往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导致许多新兴边缘综合性课程的产生。例如,环境工程学、地震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商业工程学、教育工程学等等。这类课程突破了传统专业领域的局限其内容是多学科综合性的。 日本筑波大学把综合科学纳入教学计划,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以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这已引起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关注。现在,日本其他大学也纷纷仿效,大搞课程综合化的改革。 § 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 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产物。从宏观上看,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将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它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新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反映了科学理论对新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科技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最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与企业合作就可以把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新兴产业的建立、新技术的开发,都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