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克思.普朗克 |
释义 | § 马克斯·普朗克 1858—1947 普朗克,德国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 普朗克生于德国沿海城市基尔。1867年,其父民法学教授J.W.von普朗克应慕尼黑大学的聘请任教,从而举家迁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过了少年时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学。1877~1878年间,曾到柏林大学听数学家K.外尔斯特拉斯和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和G.R.基尔霍夫的讲课。在柏林期间,普朗克认真自学了R.克劳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学的热理论》,使他立志去寻找象热力学定律那样具有普遍性的规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8年基尔霍夫逝世后,柏林大学任命他为基尔霍夫的继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后任教授)和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主任,长期从事热力学的研究工作。从1894年起,普朗克把研究注意力转向当时物理学界正热烈探究的黑体辐射问题。黑体辐射问题是指186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首先提出的一个科学问题:如果一个物体能完全吸收投射在它的上面的辐射而全无反射,那么这一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1900年12月,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发表了一篇影响现代文明的著名论文《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这篇论文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这是现代物理学上的一场革命性突破,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与当时德国以及国外的知名物理学家都有着密切联系。191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在那时期,柏林、哥廷根、慕尼黑、莱比锡等大学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与普朗克、W.能斯脱、A.索末菲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普朗克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的尊严的斗争。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终年89岁。德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把威廉皇家研究所改名叫普朗克研究所。 § 研究领域: 1、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 2、提出能量子概念。 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虽然瑞利、金斯(1877—1946)和维恩(1864—1928)分别提出了两个公式,企图弄清黑体辐射的规律。但是瑞利-金斯和维恩的公式只能分别在低、高频范围内与实验现象符合。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对热辐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导出了一个和实验相符的公式。他于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国物理学会通报》上发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题目是《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热辐射讲义》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工作。 § 作品: 《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1879年 《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1900年 《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1900年 《热辐射讲义》——1906年 《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1900年 § 曾获奖项和荣誉: 1918年,普朗克得到了物理学的最高荣誉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普朗克被推举为英国皇家学会的最高级名誉会员,美国选他为物理学会的名誉会长。1930年,普朗克被德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威廉皇家促进科学协会选为会长。 § 相关条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