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富汗抗英战争
释义

§ 简介

英阿战争

阿富汗地处中亚地区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国殖民者侵占印度后,不断向中亚发展,企图控制阿富汗,以此作为阻止俄国向印度洋扩张和确保印度领地安全的保障。为此,英国于1838年和1878年发动过两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虽然都遭到强烈抵抗,并因种种原因被迫撤军,但也取得了利用条约控制阿富汗对外关系的地位,把阿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

1919年 2月30日,阿富汗哈比布拉国王在守猎行宫遇刺身亡。28日,哈比布拉的第三个儿子阿曼努拉在青年阿富汗党人的支持下继任阿富汗国王。他即位时发表文告,宣布阿富汗在对内对外方面完全独立,并写信给英国印度总督,要求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英国不仅拒绝了阿曼努拉的要求,而且以此为借口,公然发起了第三次侵阿战争。

1919年 3月 3日,英军向开伯尔山口的阿富汗边防军发动进攻。5 月7 日,阿曼努拉政府颁布动员令,向英国宣战。战争在瓦西里斯坦和开伯尔山口等地激烈进行。阿军约三万人进行英勇抵抗,但英军凭借约三十万人的绝对优势改变了局势,并空袭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阿军被迫撤退。后来,由于苏俄对阿富汗独立的承认和道义声援,由于印度革命运动正在高涨,特别是阿富汗军民的顽强抗击,战争进行一个月后,英军无力摧垮阿方,被迫同意举行停战谈判。

1910年6月3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8 月8 日,进一步签署暂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在内政和外交上是“自由的主权国家”。以后,双方进行了两年多的谈判,直到1922年10月22日才缔结了最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阿富汗独立。阿富汗人民经过长期英勇斗争,最终摆脱英国控制而赢得了完全独立。

§ 战争详情

第一次抗英战争

(1838~1842) 1837年,伊朗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围攻赫拉特,英国派A.伯恩斯出使喀布尔,企图促使阿富汗同英国人建立反对伊朗及俄国的同盟。在谈判过程中,阿富汗方面要求英国人帮助它收复被锡克人侵占的原杜兰尼王国领地白沙瓦,遭英国人拒绝,谈判无结果。统治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乃转向俄国,接见俄国特使。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1838年11月,英国侵略军开始向阿富汗推进,次年4月占领坎大哈,进逼喀布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出走。1841年11月,被称为“阿富汗之星”的阿克巴尔领导喀布尔起义,英国侵略军陷于绝境,不得不答应撤离。1842年1月,英军 16500 人开始撤退,不断遭到截击,几乎全军覆没,仅数人生还。同年,英军重新集结力量,再度占领喀布尔,对和平居民进行血腥报复,不久即撤出阿富汗。

第二次抗英战争

(1878~1880)19世纪70年代,帝国主义者加紧争夺殖民地。沙俄相继占领中亚布哈拉、浩罕、希瓦3汗国后,派以斯托莱伊托夫将军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到喀布尔,企图劝说阿富汗国王希尔·阿里汗(1863~1879在位)与俄国结成同盟。英国人闻讯后,要求希尔·阿里汗接待以N.张伯伦将军为首的英国代表团,为希尔·阿里汗拒绝。英国遂以此为借口,又发动第二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1878年11月,英军入侵阿富汗,希尔·阿里汗向俄国求援,遭拒绝,忧愤而死。其子耶古卜汗放弃抵抗,于1879年5月与英国签订《 冈达马克条约 》,条约规定阿富汗的对外关系由英国人控制,英国人在喀布尔设驻扎官,阿富汗的一部分领土和几个重要山口划归印度。这个屈辱性的条约激起阿富汗人民的极大愤慨 。同年9月,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不久,起义遍及全国。1880年在俄国怂恿和支持下,希尔·阿里汗之侄阿卜杜·拉赫曼汗从中亚回到阿富汗,组织军队,向喀布尔推进。英国急于从阿富汗脱身,乃同阿卜杜·拉赫曼汗进行谈判,承认他为国王,并答应给他大量金钱和军火,阿卜杜·拉赫曼汗则承认《冈达马克条约》的主要条款,即由英国控制阿富汗的对外关系。

第三次抗英战争

1919年爆发了第三次英阿战争。19世纪末,阿富汗国内安定,经济复苏,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牵制了英国很大力量;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国际国内形势对阿摆脱英国外交控制,争取彻底独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权后,宣布阿富汗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弃它在阿享有的特权,在阿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5月3日,英军袭击开伯尔山口阿边防军,接着,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主力在北线经开伯尔山口向贾拉拉巴德方向进攻,一部在南线向防守薄弱的坎大哈出击,另一部在科哈特地区取守势。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刀、剑是主要兵器,为数不多的枪炮不但陈旧,而且弹药不足,英军在兵力兵器上占有绝对优势。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5月6日,开伯尔方向阿军以3个步兵营攻占了敌巴格要塞,抢占了朗迪科塔尔要塞周围有利地形,但未乘敌兵力空虚之机攻下要塞,坐失战机。英军增援部队迅即赶到,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夺回了巴格要塞,阿军且战且退。英军又集中轰炸了贾拉拉巴德和喀布尔,引起阿军和市民恐慌。英军正准备向贾拉拉巴德进攻时,得知阿军在中路主动出击,被迫分兵增援。

§ 事件结果

加兹尼方向阿军行动迅速,5月19日进至边境重镇马敦,居高临下,迫敌后撤。随即抄小路直插塔尔城下,直接威胁敌设在科哈特的大本营,打乱了英军部署。阿军以炮火猛轰塔尔城,但由于步炮协同不利,未能攻下该城。英援军赶到后,阿军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战斗。南线阿军取守势,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迫其停止进攻。

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6月3日,双方停火,进行谈判。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 历史评价

1839—1919年间,阿富汗进行的三次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是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居然一次又一次地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所击败,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它雄辩地证明,任何强国要想以武力征服一个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识强烈,反抗精神顽强的民族,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它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当然,英国在阿富汗进行的是殖民扩张的非正义战争,是必定要失败的,但反思当时英国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处得手,而在阿富汗却碰得头破血流,这不能不给人以历史的启迪。

从英国殖民者方面看,其不惜三番五次出兵一个贫穷的山地国家,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出于与沙俄争夺对中亚控制权的战略需要。虽然英侵略军在兵力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其弱点也十分明显。首先,英军劳师远征,后勤供应不济,交通补给线长,易受攻击,又无法就地筹措作战物资,难于支持长期战争;其次,英军对阿地形气候不适应,不熟悉山地作战,对阿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各种困难估计不足,在实行外线作战时,对活跃于深山密林的阿抗英游击队束手无策,处处被动挨打;第三,英军士兵主要是雇佣兵,士气低落,一有机会就逃跑甚至倒戈,战斗力不强。这些都是造成英军不敢长期作战和对阿实行军事占领的重要原因。[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