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现代性与中国》
释义

现代性与中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论文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无法阅读,古奥难懂;实际上它是目前中国学者对现代性的一次深入思考,尽管它仅是一次尝试性的作品,但其所涉及的社会各领域、学术领域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法律、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学、哲学等等,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本优秀学术读本。

现代性与中国 本书前言

从中国经验到中国理念

赵汀阳

人们能够批判现代性,但是无法回避现代化,因为现代化已经物化为存在的命运。关于现代性的批判与其说是以历史的重述,还不如说是关于未来可能生活的想象。在今天,历史不再意味着前现代社会所能够指望的传统和故事,而意味着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于是,现代问题是一个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位一体的问题,除非同时思考到这三个层次,否则不可能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问题。

现代化制造了所谓的"先进"和"落后",这意味着制造了不同时间或不同历史的共时性。尽管"先进与落后"的概念显然属于一种文化霸权话语,但由于这种文化霸权至少在许多方面实现为物质霸权,因此这种在知识论上不合理的概念却在存在论上获得合法性。由于 各种事情发展太快,许多人群的生活"落后"了,分别属于不同观念和生活阶段的人们同时活着,各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形式同时维持,许多代的精神和价值观同时存在,于是我们能够在同一时间里经验不同时间的事实。而且,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那些不同风格的人群、观念和制度的存在不仅同时而且同地。这种"全体同时到场"现象一方面使需要思考的所有问题变无比复杂,甚至往往自相矛盾。现代化社会的那种总想把一切制度化,总想制订格式简单而又内容烦琐的普适原理、或体制的思维方式恰恰很难胜任思考复杂化了的现代问题,或者说,现代思维是关于现代问题的蹩脚思维,那种非常现代的思维方式在现代问题面前反而变得背时落后。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正是个自身否定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化社会使得几乎每种事情都被强行涂抹上某种主流色彩,比如说,许多事情,不管原本有什么样的性质,被政治化或者经济化了,任意某种东西,包括纯艺术,都非常可能要由政治或金钱来解释。这又使非常复杂化的现代生活在某个侧面上表现出危险的单调。这一切都蕴涵着现化社会的难以捉摸的逻辑:多元但是单调。

当下中国这个现代社会是一个尤其难以理解的社会,是一种难以置信的组合,它有着从接近远古的社会、传统社会到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和生产方式,有着从前现代、现代到极端后现代的精神和观念;有着古代的各种权术和现代的各种骗术,有着从自信到自卑、开放和保守、自由和专制、贵族和民主、和平和暴力、迂腐和变态、无耻和面子、麻木和过敏、巫术迷信和信息迷信,还有极度愚昧和极度智慧等等各种心理或精神的几乎所有版本,有着从马车到internet、从油条到可口可乐,从秘方到伟哥,从气功到洲际导弹的各种时代物质;有着穷到连一只碗都没有的家庭,有着由于村长和会计出外当了民工而导致再无一人识字的村庄,有着五星饭店林立的都市和挤满后现代艺术家的酒吧或聚集"新人类"的网吧,有不知道周末应该去非洲打猎还是去加勒比海钓鱼的大佬;甚至,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关心伊拉克、南斯拉夫和爱尔兰问题,德里达、哈贝马斯和布尔迪厄在中国比在西方更有名,如此等等。最大限度地胡乱包容着许多时代和各种生活,这种情况产生了荒诞而真实的中国经验。

尽管现当代中国经验作为生活经历而言包含着太多的挫折和焦虑,但仅就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而言,则可能是千年不遇的最优学术对象。首先,无比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是创造性地提出各种问题和检验各种观念的最好背景。很显然,过于平凡或单纯的经验很难暴露出或制造出值得思想的问题,而中国现当代经验实在是太不平凡了,灾难与失败,奋斗与梦想,有过所有轰轰烈烈而又危机四伏的社会和观念实验,有过各种比马尔克斯描述的南美洲更不可信的故事,有过比22条军规更不合理的目标和生活制度,按照艺术的概念来说,它是充满"实验性"的经验,它显示出各种问题和观念能遇到复杂情况,这种经验对智力和创造性都极具挑战性;其次,中国经验是一落后的大国的经验。"既落后又是大国"这两个因素造成了非常独特的经验效果�D�D落后者倾向于追求尽可能广阔的视界,惟恐不知道所有较为"先进"的观念和方法(由此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相当了解西方而西方不懂中国),而且还试图在各种可能作为参考的视界中进行比较选择,这意味着落后者可能会发现更多原来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中国是一个巨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存在,它暗含着远远超出其"地方性"的宏大问题和可能的影响力,因此,中国经验将是世界经验中最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或者说,中国经验将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中国问题将是世界问题的一个核心部分。

于是可以说,中国经验是各种现代问题、观念和表现症状的集中表棕,是现代问题的最重要的学术"田野"(借用人类学概念),它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未来肯定有着百同建党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有着思想学术深度的中国经验思考�D�D�D中国对自身问题的理解以及中国对世界问题的理解�D�D�D去重新形成缺货已久的中国理念,即一种源于中国经验的、包含着值得不断展开的思想问题的关于人类生活的基本想象。

编辑这本论文集是试图展示部分中国学者对现代性的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有必要指出,这只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尝试性努力,其中大部分论文是特约写作的,另外一些是进一步修正的重要文献。

现代性与中国 本书目录

前言:从中国经验到中国理念

1、社会观念与制度

邓正来 现代:法律与立法�D�D哈耶克法律理念的研究

朱苏力 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D�D《为什么"送法上门"?》的一个注释

黄 平 从现代性到第三条道路

2、知识生产

汪 晖 "科学主义"与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

刘 兵 科学史与进步性观念

陈嘉映 真理、科学、知识分子

赵汀阳 关于命运的知识

3、文化批评

王铭铭 他者的意义�D�D论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

何怀宏 "全球伦理"的可能论据

赵汀阳 我们和你们

邱志杰 盘点现代主义

现代性与中国 文章节选

真理、科学、知识分子

1.西方的真理追求

罗马士兵闯进阿基米德家的时候,他正在研究沙盘上的一个几何图形,他在罗马士兵的刀光戈影下张开双臂试图护住沙盘喊道:"不要动我的圆!"这是一则动人的传说,不知是记述还是虚构,反正这句"不要动我的圆!"流传千古,也值得流传千古。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极为典型的西方精神,很难套在别种文化头上。稍稍回想一下我们脑子里的历史故事,就明白这个传说不是孤立的。爱真理�D�D�D这似乎是希腊人�D�D�D西方人独有的激情。布鲁诺活活被火烧死也不改口:地球仍然在围绕太阳旋转。每一种人民是为形形色色的忠孝节义杀身成仕,西方人却为一种叫做爱真理的激情赴汤蹈火。而这里所谓真理,无关乎君臣大义,无关乎孝悌名节,无并乎任何主义,当然更与世俗利益无涉。认真界定"真理"概念绝非易事,但我们从上面的故事里不难体会西人所追求的真理自有一些特质:那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认识,须得跳出人的利益和成见,就事情本身来看事情。这种倾向体现在西方生活的方方面百,法庭制度是其突出的体现之一。关于自然界的认识较易达到客观性,因为一涉及人和社会,要扫除人自己的偏见就格外困难,西人在自然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世界上其他文化传统望尘莫及,这是爱真理的一项报答。牛顿也许为了证明上帝的智慧才竭力研究宇宙的数学原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西方文化中人才会有这种方式来宏扬神性。的确,正是这种"客观真理"的追求把西方人送上了哲学一科学之路,如果让我只用一条线索勾勒西文化的特点,我一定会说:对真理的崇尚。

对我们中国人,"真理"是个外来概念,先用来翻译佛经,再次随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本土概念里和这个"真理"最接近的,是"道"。这里无法细数"真理"与"道"的异同,但可以从本文的主题出发指出两点显而易见的差异。一、在西方的真理观念中,始终有局部真理和整体真理的紧张,真理的原子论(符合论)和真理的系统论(自洽论)构成了西方认识论的主要张力。而"道"则必须是融会贯通的,不融会贯通的就不是道。二、道比真理更富政治性,并从政治性而至人文性质,所谓"天道无人道迩"(子产语),道虽不同,"但大体言之不但都与诗书礼乐的传统有渊源,而且也都以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为最后的归宿之地。"这个人�D�D政治之道,既与西方的宗教性相对,又与西方的纯物理相对。

2.科学真理与科学主义

哲学所要分析的概念主要是那些处于日常使用和理论建构结合部的概念。"真"和"真理"是生活中的重要观念,更是科学的主导观念,因此成为哲学的主题,澄清"真"和"真理"这些因素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的努力贯穿整部哲学史。亚里士多德这样定义哲学:哲学是真理的科学,类似的定义贯穿整部西方哲学史。本世纪的哲学家不是例外,怀特海谈论"爱真理"奎因的书名是"真之追求"

西方人前赴后继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但他们所说的真理是一回事吗?且不说每个人所坚持的真理的内容很可能干差万别,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真理概念本身也可能不一样。那么,我们怎么能笼统地谈论"真之追求"呢?换言之,如果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并不相同,为什么要使用同一个词"真理"呢?从"家庭相似"方面来想,"真理"并不指陈一个单一的因素,而是指陈多重因素,它也不是就这些多重因素的某种抽象的但仍然单一的东西了,而是就这些多重因素的内在联系来指陈它们。然而,"真理"还不只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它是一个有核心有外围的概念,西方"真理"概念的核心,是科学真理。

在科学意义上讲到"真"首先是讲合乎真实真相。一个命题或一种认识是真的,等于说它所说的是事实,这一点在奥斯汀和斯特劳森关于事实和真理的争论中双方都通过很多例句加以说明。而且也可以验诸日常语言,我们不必重复,没有哪种文明竟敢忽视事实意义上的真理,但西方文明对事实有一种特别的注重。据怀特海观察,西方文明有三个主要来源:希腊、闪族、埃及,这三种文明都特别强调事实或就事论事(the matter-of-fact),虽然它们注重的意义各自不同。

不过,单纯事实的知识不算科学真理。关于事实的科研课题 互相分离的知识,从关于此一事实的知识不能推断关于彼一事实的知识。关于事实的知识不是在关于事物的整体中获得理解的,我们不知道前因后果,因此只是零星的、局部的知识,"一知半解",希腊人称之为doxa与doxa相对的,是episteme,从古希腊始,只有episteme,或有组织的知识,才是科学。

在某种意义上,任何知识都在一定的组织之中,就像人天生在社会中一样,社会是一种组织,一种自然的组织,我们天生就在社会中而无需加入社会,所以,说到某人加入某个组织,当然是说一般社会组织之内的某种特殊组织。加入组织的人,受到一般人不受的约束,同时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力量。

约束和力量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一个知识体系里,各个片段的知识互相支持,互相作证,零星知识是通过逻各斯或逻辑获利组织的。论证就是引用原不相干的知识使之互相支持,从而造就了科学。你一眼看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不是几何学,几何学要求你证明这一点。在几何证明中,不同图形所含的各种事实通过一些原理组成一个系统。所以,科学的真理既包括对事实真相的了解也包括逻辑关系,或更确切地说,科学是由逻各斯组织起来的关于事实的知识。

传说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后,师生极为兴奋,大张宴席加以欢庆。这事值得庆祝,不在于勾股定理本身有多重要,但它体现了毕达哥拉斯他们赋予论证的地位。科学的本质是论证,所以,逻辑关系或数理关系,虽然我们通常不问是不是"真"的,然而按照柏拉图主义,逻辑关系或数理关系(2+2=4之类)却是真理的典范。对照之下,中国的第一位思想家,孔子,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历史和传统来加强其主张的正当性。中国可以说从未发展出柏拉图主义,从未强调以数学为典范的科学真理。

你看一眼等腰三角形就知道两个底角相等,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对这加以证明呢?仿佛我们只是白白多绕了几段路达到的却是同一个目的地。的确,只有经过论证的知识才获取了科学知识的资格�D�D�D与贬低论证的禅宗正相反对�D�D�D�D,因此,科学是由间接知识组成的体系。但是,论证的结论不是直觉的同语反复,论证过程不是外在于结论的途径,论证本身构成了知识的一部分,论证的结论是一种不同于直觉的知识。论证依赖事实和逻辑,这些事实和逻辑是可以独立加以检验的。尤其是,这些事实和逻辑本身摆脱了特定时空的限制,因此不仅可以用于这一特定事件得到这一特定结论,而且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案例,我们并非没事找事,非要绕一个圈子达到可以直接知道的事情。如果始终依赖直觉,没有发展出几何证明的技术,我们不会产生几何学,不会产生非欧几何、流体力学,不会建造飞机和卫星。通过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转变,我们的世界无限地扩展了,一直扩展到星云、夸克和基因。

16、17世纪科学精神在欧洲兴起,那时科学是一种解放的力量,法伊尔阿本德把当时的科学思想称为"许多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的一种",而当科学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我们就称之为科学主义。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科学主义:一、科学是整体的真理。二、科学是确实不移的真理。三、科学是普适的真理。虽然我没见到哪位论者持有绝对科学主义的立场,但很多论述含有科学主义的某些特征。

科学是有组织的知识,越来越多的知识为科学接管,成为科学知识,同时知识的范围也大为扩张,关于夸克的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间接步骤才能获利,靠直觉是无法获利的。由于科学(论证性认识)的成功,人们设想,有一天可以使科学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既可以揭开所有未知识领域的秘密,又可以返回来以科学方式重新建构一切直觉和亲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8 23: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