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坊镇
释义

§ 位置

重坊镇位于郯城县西南部,两省(山东省、江苏省)三县市(郯城县、苍山县、邳州市)交界处,沂河西岸。镇政府驻地重坊,距县城25公里。东10公里接京沪高速公路东红段,南5公里接310国道连(连云港)兰(兰州)段。

§ 概述

镇境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4公里,总面积49平方公里,总人口5.41万人,辖39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镇境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壤多为河潮土。耕地面积2890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是全县粮食重点产区;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琅琊草等,盛产银杏。全镇形成银杏加工、黄沙开发、对外劳务输出、个体客运、建筑材料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镇办企业、民办企业等共3163家。农历二、七为集日,正月初七逢古会。全镇设初级中学2处,小学39处,医院1处,卫生室12处。有文化站、新华书店等文化设施。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5.61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亿元,占85.6%,农业总产值8050万元,利税总额5452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238元。全镇银杏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模式富有特色,交通通讯发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80%以上的村开通有线电视。镇驻地有直达南京、上海等地的长途客车19辆,中短途客车39辆。小城镇建设颇具规模,建成三纵九横15华里商业街道和工业、商业两大园区,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重坊镇 重坊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时有孙坊上、倪坊上、田坊上合并而成,因原村名“坊”字村重,故名重坊。明清时期,该村是郯城赴兖州府南路驿站。《乾隆·郯城县志》载:“清雍正二年大安乡出口社”。民国初年改称重坊镇,属郯城县第三区。1944年首次解放,划归江苏省邳州。1947年国民党占此,为郯城县重坊乡驻地。1948年再次解放,仍属邳州。1953年复归郯城县,为五区驻地。1958年2月撤区并乡后,为重坊乡驻地。同年建社后为重坊公社驻地。1984年4月后,为重坊镇人民政府驻地。现有1261户、4997口人。 沙沟崖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建村。因村处沙沟旁,故称沙沟崖。现有145户、604口人。 杜庄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村。因杜姓居多,得名杜家庄,简化为杜庄。现有142户、604口人。 太平庄 据传清初建村。以吉祥意,取太平庄。现有292户、1515口人。 王场 清初建村。此处原是王姓谷场,得名王家场,简化为王场。今分为王场、米庄、王庄三个行政村。现有398户、1711口人。 大刘庄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姓来此武河渡口处定居,始称刘口。后因村庄扩大,改名大刘庄。现有515户、2003口人。 倪村 据传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倪、李二姓由江苏省宿迁县迁此建村。因倪姓兴旺,得名倪家村,简化为倪村。现有501户、2201口人。 宋园 据传明末建村。因宋姓居多,村靠果树园,取名宋家园,简化为宋园。现有406户、1658口人。 孙出口 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孙姓自山西省大同府迁此建村,因靠沂河决口处,故得名孙家出口,简化为孙出口。现有327户、1099口人。 徐出口 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徐姓由江苏省射阳迁此落户立村,因靠孙出口,得名徐家出口,简化为徐出口。现有296户、1160口人。 朱出口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朱姓在此建村,因邻孙出口,得名朱家出口,简化为朱出口。现有167户、676口人。 刘马村 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马、刘三姓来此建村,始名李马村。后因刘姓兴旺,改称刘马村。现有562户、2209口人。 东庄 据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李姓由龙门迁此定居。因村处沂河西岸,孙出口东北,始称沂西东庄,后演变为东庄。现有430户、1700口人。 刘孟庄 据传明朝初期,刘、孟二姓迁此相邻立村,始称刘庄、孟庄,后并为一地,取名刘孟庄。现有310户、1233口人。 许村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村。原许姓在此居住,得名许家村,简化为许村。现有162户、601口人。 倪楼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倪姓在此建楼立村,得名倪家楼,简化为倪楼。现有218户、924口人。 吴村 据传该村建于明末。原以姓氏得名吴家村,后简化为吴村。现有310户、1233口人。 曹庄 相传明末建村。因曹姓居多,故名曹庄。现有137户、568口人。 坊上 相传南宋(1127~1279年)建村。原孙、张、陆、汤等姓聚居于此,取名坊上。现有153户、543口人。 林孟场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范姓于此立村筑围,始称范围子。后林、孟二姓在此设打谷场,改称林孟场。现有355户、1273口人。 西高庄 相传明朝中期建村。因处高庄(今前、后高庄)北,得名北高庄。1950年以方位划分为西高庄、东高庄两个村。该村居西,故名西高庄。现有710户、2714口人。 东高庄 其名称来历、沿革及含义详见西高庄目。此村位东,故名东高庄。现有550户、2020口人。 后高庄 据传唐朝初期建村。因地势较高,得名高庄。明朝中期,以村北建有北高庄(今东、西高庄),遂改称南高庄。1950年以方位划分为后高庄、前高庄两个村。此村居后,故名后高庄。现有440户、1712口人。 前高庄 其名称来历、沿革及含义详见后高庄目。此村居前,故名前高庄。现有580户、2154口人。 高集 相传唐初建村。原以李姓居多,取名李集。因与郯城县杨集镇李集重名,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以姓氏更名为高集。现有240户、980口人。 杨庄寺 据传隋朝年间(581~618年),杨姓迁于此处寺庙旁建村,得名杨庄寺。现有847户、3561口人。 铺里 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原称沂西铺。清末改名铺里。现有614户、2588口人。 管后 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村,始称林后庄。后因管姓居多,改名管家集,简称管集。1950年以方位划分为管后、管前两个村。该村居后,故名管后。现有325户、1198口人。 管前 其名称来历、沿革及含义详见管后目。此村居前,故名管前。现有617户、2625口人。 栗园 据村碑载,该村建于元泰定五年(1328年),原名大官庄,后因栗树较多,改称栗营村。民国初,改名栗园。现有240户、950口人。 吴道口 据传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陈姓迁此沂河道口旁居住建村,始称陈家道口。后吴姓兴旺,改名吴家道口,简化为吴道口。现有274户、1137口人。

中华银杏品种园位于重坊镇驻地东北沂河岸边,是由徐出口、孙出口两个村的银杏大园组成,和相邻的朱出口、刘马、宋元等十几个村的银杏园相依相连构成“万亩银杏园”。20多年来,它集千年银杏嫁接工艺于一身,全国优良品种于一园,逐步发展为全国独树一帜的银杏优良品种园,2004年11月,被郯城县人民政府冠名为“中华银杏品种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