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女庙
释义

§ 简介

这张照片,专家推测建筑物为神女庙

神女庙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梦与神遇,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一说瑶姬为西王母之女。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

§ 历史

神女庙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神女自荐枕席,临别时称自己朝云暮雨阳台之下,楚怀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从战国至唐代前,巫山神女庙都是指阳台之侧的朝云庙。

唐仪凤元年(676年),神女峰对岸飞凤峰麓小地名叫青石的地方建神女庙,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曰凝真观。自此,人们所言巫山神女庙,一般就是指青石的神女庙。因其位于神女峰下,上下舟船经由,便于人们祈求保佑,瞻仰、祭拜和游赏,知名度很高。无数诗人到此顶礼膜拜,留下灿烂诗篇。直到1949年解放以后,青石神女庙才香火泯灭,损毁无迹,仅有清代重刻的明代范守道《神女考》碑,及后来当代著名诗人徐迟等人在此庙中寻得的神女像,现藏于巫山县文管所。

清代,在巫山县城宁河东岸的高龙嘴箜篌山麓,又建了一座神女祠。此处与县城和江河相邻,祭祀方便。清代著名诗人王士桢在康熙年间拜谒过此庙,所写《神女庙》诗云:"箜篌山下路,遗庙问朝云。"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夔州知府得克进布游览此庙,欣然作"庄严正大蕊宫仙"诗,并刻石于庙。民国时,此庙香火仍然很盛,有尼姑住持,后此庙于1949年后被废毁。

此外,青石以下的培石镇庙子山和骡坪镇杉树土尚两地,均在清代各建过一座神女庙。

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不多见。 [1]

§ 发现诗碑

诗碑的发现者是巫山职教中心教师周亚武。2003年的一天,周亚武与几位朋友到该县高龙嘴神女庙旧址游玩,发现一块字体与众不同的石碑,碑面沾满泥土,但“一十二峰”、“朝云暮雨”等字句隐约可辨。

周亚武痴迷三峡文化研究。他当即查阅资料,在清光绪十九年版《巫山县志》上看到一首古人赞神女的诗,里面大部分字句与碑刻相同。他感觉此碑意义重大,担心三峡175米蓄水后诗碑永没水下,于是他包租一艘小船,雇人将诗碑抬到家里悉心保存。

该诗碑长、宽、厚分别约1米、0.8米、0.15米。碑面文字从右至左竖刻,繁体,厚实圆润,每字长、宽均约6厘米。全部诗文为“庄严正大蕊宫仙,楚客无端赋浪传。一十二峰沾惠泽,朝云暮雨润桑田”,落款是“癸巳春郡守得克进布题”。

夔州知府诗赞神女

7年过去,周亚武老师和文物工作者搞清诗碑身世,最近将这块诗碑向世人免费开放。

巫山地方文化研究家向承彦介绍,巫山县境内曾共有四五处神女庙,分别位于县城附近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高龙嘴、骡坪镇、培石乡等地。周亚武老师发现的诗碑,赋写、刻刊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距今已有177年历史。

当时朝廷委任得克进布任夔州郡守。经过研究,发现该诗碑就是得克进布诗赞巫山神女,当时立于高龙嘴神女庙内,祈祷护佑农人风调雨顺、庄严正大,指责宋玉凭空杜撰神女与楚王之梦事。专家介绍,诗碑中“楚客”是指《高唐赋》《神女赋》作者宋玉。

巫山神女庙应存在

据巫山文史家考证,史上骚人墨客关于巫山神女庙的咏赞等记载无数,神女庙内所存刻诗千首以上。遗憾的是,各种记载和传说中的神女庙,除得克进布所题这块诗碑外,其余实物皆不复存在。

文物专家认为,得克进布神女庙诗碑的发现和面世,为过去神女庙诗碑的大量存在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