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德霖烈士 |
释义 | 从小好学,以优异成绩读完板当小学后,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于1930年经老师推荐,留在板当小学任教。这段时间,他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看了不少进步书籍,思想渐趋进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深深地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存亡担忧,便把整个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1941年,他任板当小学校长后,结识了中共安紫长边区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张恒兹、胡博等人。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他的视野逐步开阔,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认识到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是造成民众穷苦的根本原因,产生了改变现实社会的思想。1946年初,他同胡博一道,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影响,采用民间“结义”的方式,组织发动一批造纸工人和贫苦农民,为筹组党的武装积极进行准备。1947年11月,他率领100多人(有60多条枪)到紫云县克混举行暴动,成立了工农革命军游击大队,他任大队长,胡博任党代表。他们深入各个山村,宣传“跟着共产党走,推翻国民党统治,迎接解放军,建立新中国”的暴动宗旨,使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活动区域扩大到紫云县和长顺县的10多个乡。国民党反动当局急调保安团队及地方武装组成了千余人的“清剿军”,于1948年2月上旬气势汹汹地扑向克混根据地,开始了血腥镇压。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对敌人节节阻击,终因敌众我寡,退入崇山峻岭,坚持斗争半个多月后,分析敌我情况,他决定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随后,带领部分队员转移到惠水、三都县一带继续开展游击斗争,不幸于1948年7月在惠水县断杉被特务逮捕,关押在贵州省保安司令部模范监狱。在狱中,他受尽敌人折磨,宁死不屈。1949年11月11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贵阳沙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