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造像
释义

§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称之为造像。以石刻者,今存有北魏时龙门造像及云冈石窟造像等;以铜等金属铸造者,如陶斋吉金录所载宋韩谦造像及北魏徐常乐造像等。造像功德经并谓造像与写经、造寺、造塔等,同具种种功德。

§ 达磨祖师在其《破相论》中说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谓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是铸写金铜之所作乎?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不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 石造像

是指用石材雕刻的宗教偶像,可分为个体石造像和造像碑两种。 造像前者直接以石造像,主像多为圆雕,大多数像身背部、台座或碑面铭记两旁,左右侧和整个碑阴,都刻满了清信士的姓名以及造像年月,据此可以判断其时代。后者是在碑形石或柱状石上凿拿各种造像,

§ 雕刻手法

以浮雕为主;碑石高广不一,厚度常为20厘米上下;碑的正面上方刻佛拿和佛像供养人像;佛拿上方是碑额地位,上圆下方,刻满了纹饰。现存最早的石造像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遗物。北朝是石造像的鼎盛期,造像数量极多,题材以弥勒最常见。北魏早期还出现了佛道混合的造像碑。南朝石造像的数量较少,但雕工精致。隋唐石造像主要有弥勒、观音,阿弥陀佛、释迹多宝并坐等,双身佛、菩萨并立、双身思维菩萨等尤为多见,三尊像、五尊像也常可看到;造像碑常见维摩话等经变故事的内容。唐宋以后,石造像趋于衰微。现存的石造像以河北曲阳修德寺石造像,河南荣阳大海寺石造像,甘肃酒泉文殊山石窟的北凉造像碑等较为著称。

佛教造像

§

造像出现的时间

大体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以来,在北方盛行的石窟造像的影响下,小型可移动的石造像也趋于流行。它们的风格特征与同时代的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基本一致,可用石窟造像和金铜佛像作参照。如北魏早期,佛像的头部出现水波纹发譬,多是身着广袖通肩大衣,其中年代较早的纹摺稀疏,线条较硬;稍晚的则纹摺密而佛造像

柔软。许多伪刻的石造像,很难与相应的时代风格特征相符。

§ 表面特征

此外,传世石造像的表面有风化侵蚀所形成的锈色,表面发白,且有状似根须又似流质自内淌出的"石筋"锈痕,很难仿造,可作为鉴别石造像的依据之一。

§ 造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塑造佛像以后,佛教造像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助造佛像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巨大的。在优陀延王最初造像时,斧声就自然的响了有三十三天之久,这就是释迦如来即便赞叹优陀延王造像功德,并在忉利天遥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优陀延王,当时释提桓因天主就问佛祖,在当今天的人世间是否有人在生前造过佛像的,佛祖就告诉了释提桓因,有曾经造过佛像者,皆于过去先已解脱,在天中尚无,况于馀处。

彩绘工艺佛像

助造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

(一)者可以消除宿业

(二)者可以增长福德

(三)者可以证得解脱,成就菩提,获清净土,具诸相好,所得寿命常无有尽。

§ 见像起信,灭罪启慧

一切众生因为佛相好,才开始相信修善,来除自身累世罪业,而证得解脱菩提。因此只要能发心的造佛形象,就便已种出世涅般解脱,成就佛道之固。所以在末世修行灭罪除患,修福修慧,应以造像为先。

望广大众生,十方善信,应以自利利他的欢喜心,尽自己的能力并且发心的布施建庙或是塑造佛像等,广种菩提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