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银滩草原 |
释义 | § 简介 金银滩草原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西部与宝山和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方圆1100平方公里,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30多万支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牧区。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来。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 金银滩草原牧草肥美、牛羊肥壮,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有一片广袤肥沃的大草原,藏族同胞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上。这里很美,美得足以让心震颤;这里很高,高得让人感觉蓝天和白云触手可及。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不时有穿着藏服的牧民们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行。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 青海有名的金银滩大草原,不仅是建国初期中国国产故事影片《金银滩》的拍摄现场,而且是采音弄曲60余载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西部歌王”作曲家王洛宾先生20世纪40年代初到此体验生活和采风的地方。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传出,传遍整个中国,并风靡海外,远播异国他乡。这里留下了王洛宾先生的足迹和音韵,在这里住帐房,同纯朴的牧民朝夕相处,一起拌糌耙,一起唱拉伊。美丽深情的牧羊女,辽阔富饶的大草原,带来了极大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产生了不朽的作品―――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这首歌曲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享誉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将这首歌编入了该院的音乐教材。[1] § 藏家风情 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草原藏家风情园位于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东北侧,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海镇西侧的金银滩草原上,距青海省会西宁90公里,是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西海镇(又名原子城)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001年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央中宣部命名为中国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海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藏、蒙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青海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金银滩旅游景区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00万元。 为提升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金银滩草原旅游品牌,由海北州政府投资建设的集住宿、餐饮、娱乐、文化交流、休闲、度假、避暑、会务、体育竞技表演为一体的三星级账房城—金银滩草原藏家风情园。占地面积470亩,帐房建筑总面积6116平方米,单体帐房面积16.5~107平方米,总计172顶帐房,共有床位144张,最大日接待能力为2272人。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于2006年7月全面建成。固定式民族账房100余座,日接待能力为2200人(次),并设计建有主题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商务会展中心、演艺厅、栈道、雕塑群、射箭场、溜马场等。 § 原子之城 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也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原子城纪念碑、轰爆实验场、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纪念馆均在此。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青翠欲滴的草,绵绵不尽的羊,慑魂牵肠的牧歌在遥远的牦牛群峰上生生息息。 五十年代中期,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日益加剧,面对核工业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军事抗衡、贸易竞争、技术较量的敏感领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作出了建立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高寒边远的金银滩便沉重地走进了历史的铁幕。 时为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很快就主持中央会议组织批准了筹建报告,确定核武器研制基地为02工程,代号为X X Z 或二二一厂,对外称青海矿区。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 初建1167平方公里) 四周环山,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300米左右。3 个月后,来自中国各部队的第一批2000多转业干部和战士,冒风寒,顶酷暑,先期到达这里,匆匆拉开了中国核工业的序幕。 1964年4月14日,中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负众望,发奋图强,终于在金银滩突破了原子弹的奥秘,在二二一基地生产出了第一批浓缩铀,并加工出了第一套核部件。6 月6 日,这又是一个纪念日,在几千次小型试验和八次大型试验的基础上,在二二一基地靶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全弹轰爆试验。这次试验,除了核部件不是核材料以外,全部是核爆炸所用实物。为与实弹“热试验”相对应,这次试验称为“冷试验”。由九院院长李觉将军组织的这次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取得圆满成功。在现场观察的刘西尧、朱光亚、王淦昌、彭恒武、郭永怀、邓稼先等领导和科学家,奔出暗室,在绿茵的草地上跳了起来,总指挥张爱萍将军给大家赋诗一首:“祁连雪峰矗入云,草原儿女多奇能,修道炼丹沥肝胆,应时而出惊世闻。”1964 年深秋季节,草原已经泛黄,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一列国家元首级警卫的核弹专列从二二一厂的一个小站,在极其严密的警力防护和夜幕的掩护下徐徐起动,将奔赴千里之外的罗布泊试验场。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罗布泊上空出现耀眼的巨大火光,随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然而二二一厂基地的功勋们没有抽出太多的时间庆祝,而是又紧张地投入到了氢弹理论研究。1966年3月30日,邓小平受毛泽东“氢弹也要快”的指示,在副总理薄一波和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的陪同下,从北京匆匆赶到了青海二二一厂。他在几个车间和科研单位视察完后,欣然命笔:“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当时,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科学家们,又把关注的眼光汇集到了二二一厂研制基地。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爆炸成功,震惊世界的蘑菇云异常眩目耀眼。20年后的“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青年科技奖”颁奖前,邓老的妻子许鹿希教授致函:“一个人靠脊梁才能直立,一个国家靠铁脊梁才能挺立。”这个“铁脊梁”便是从金银滩上,邓老们为之付出许多艰辛的蘑菇云吧! 退役了,丰碑立在纯净的草原深处。当你从西宁向北驱车100公里,进入当年的军事神秘禁区金银滩草原时,第一帘映入视野的,便是“两弹”研制成功的大型花岗岩纪念碑。整个碑高16.15米,象征着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碑端为不锈钢圆球,昭示着中国人民终于圆了原子弹和氢弹合二为一的梦。碑文镌刻着该基地在研制“两弹”中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中国的核立场,总共600个字。纪念碑左右两边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烟云浮雕,以及爆炸成功的时间,正面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该基地已移交当地政府安排利用。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原则立场。其实,早在8年前的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撤销二二一厂的40号文件。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在对国防科工委和核工业部的指示和给胡耀邦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二二一厂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与生产中,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作出了特大贡献,在发展中国核武器方面,作出了历史的功勋,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不根据新情况,采取新对策。”国家在该基地先后投资4.5亿元,完成了科研和主生产、辅助生产、生活服务三个配套系统,集科学性、技术性、安全性、保密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突然一纸通知要下马,当时首先透露消息的万名基地干部职工怎么也想不通,以泪相抹,痛苦而婉惜地传播这一条消息,谁也舍不得离开为之奋斗过和生活过的金银滩草原。 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各族人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金银滩草原。[2] § 注意事项 1、金银滩最佳旅游季节是7、8、9三个月。 2、交通:从西宁乘车先到海晏县西海镇,也可以从青海湖附近乘车去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 3、乍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有高原反应,应注意。另外应注意的是,这里是避暑之地,盛夏也须带着毛衣。 交通:从西宁乘车先到海晏县西海镇,也可以从青海湖附近乘车去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3] § 美食文化 金银滩草原 羊杂碎: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肝、肺、肠、胃、蹄等切片,舀原汤汁,加调料,即成。杂碎柔、嫩、烂、脆,汤香味浓。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爆焖羊羔肉: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酸奶:这里所说的酸奶,不是我们常喝的那种工厂加工出来的,而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然后回族人民自己摆在街头上卖的那种。他们用小碗装熟牛奶制作酸奶,并特意在碗口滴上几滴菜油,表层奶皮金黄,油渍点点,洁白如脂,芳香扑鼻,鲜嫩质细,清凉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这种自制酸奶味道绝对正宗、口味绝对赛过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酸奶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营养胜于牛奶。它能助消化、增食欲,还有抑菌、收敛、镇静和催眠的功能,对轻微腹泻的慢性病人有治疗作用。医学家还发现它能降低胆固醇浓度、预防动脉硬化和肿瘤,避免过早衰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