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闽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释义

§ 闽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中文名称: 闽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发生时间: 1934年秋~1937年秋

发生地点: 福建、广东两省边界地区

§ 事件介绍

事件背景

事件内容文件

内容文件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领导的红军独立第3团等武装约400人,在福建省南部的(南)靖(平)和(漳)浦地区坚持斗争。不久,在国民党军3个师及保安团队的联合“清剿”中,遭受一些损失,至1935年5月,游击根据地被敌占领。在此期间,原来由中共东江特委领导的活动在广东省东部潮(安)澄(海)饶(平)地区的红军第3大队,也遭到袭击受挫,9月,余部160余人归中共闽粤边特委领导。红3团和红3大队依托尪仔石山、乌山、梁山和漳浦、云霄、平和、诏安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不久,红3团大部与到闽南活动的闽西红军第9团会师,共同开辟了云(霄)(平)和诏(安)游击根据地,一部与红3大队合编为闽粤边支队(后改称闽粤边独立营),也在云和诏地区活动,打了许多胜仗。同年冬,红军和游击队针对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和“分进合击”的战术,分散游击,挫败了国民党军的“清剿”,保存了有生力量。1936年初,闽粤边特委将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抗日军,并于6月组成600余人的人民抗日义勇军。9月,红军和游击队集中兵力,袭占云霄县城,打破国民党粤军1个师的“清剿”。至年底,“靖和浦”、“云和诏”、“潮澄饶”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1937年6月,闽粤边特委代理书记何鸣同国民党粤军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后,丧失革命警惕,于7月16日将闽南抗日军800余人带进漳浦城,被背信弃义的粤军全部缴械(史称“漳浦事件”),其中100余人先后跑回,由特委常委何浚重新组成红3团,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底,闽粤边红军和游击队又发展到300余人。随后,部队赴闽西龙岩县白土集中,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1营,奔赴抗日前线。

主题关键词: 游击战争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