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阮兆辉
释义

§ 简介

阮兆辉,男,粤剧文武生。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广东佛山。

§ 经历

三、四岁时跟随父兄到香港定居。1953年,年仅七岁的阮兆辉已入行拍电影,很快便以童星的姿态走红电影界。阮兆辉堪称是20世纪50年代港片最著名的童星之一,和李小龙同辈,拍片可能更多。从1953年到1970年,阮兆辉演过85部电影之多,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养子当知父母恩》、《父与子》、《父母心》、《哪吒》、《孙悟空》等。此外,他参演的多部国语片,亦获好评。

阮兆辉在做童星演电影时也出演粤剧,是香港粤剧总会——八和会馆当门弟子。舞台演出,是阮兆辉演艺生涯的重要环节。他的启蒙老师是粤剧名宿丁香耀,后拜名伶麦炳荣为师,并从刘兆荣、黄涛、林兆鎏三位师傅习唱,后随袁小田师父习武。小小年纪的阮兆辉,当时已在粤剧舞台初露锋芒,被誉为“粤剧神童”。

十来岁时,在电影界和粤剧界都已小有名声的阮兆辉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拍电影还是演粤剧?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前,阮兆辉选择的不是最朝阳的电影,而是自己最喜欢的粤剧。选择了粤剧,就意味着将一路与苦相伴。小时候,当同伴们每天在户外自由嬉戏时,阮兆辉却要穿梭戏棚练功习武,抬腿、下腰、翻跟斗、练习唱腔。

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之时,阮兆辉大病了一场,差点不能继续演戏。1993年,他练功时颈部软骨移位,半身失去知觉,动弹不得。万幸两次得病最后都治愈了,且都在病后有所反省、收获。阮兆辉说:“每次的大伤都是对我身体的全面打击,但每次却又都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提升。”“粤剧之家”就是在他1993年大病的背景下创建的。

阮兆辉不独对自己行当的生戏具有相当造诣,丑生、须生,甚至花脸戏,演来也得心应手。在1998年12月,他与裴艳玲合作的“南戏北戏展光华”更展露出演京剧的才华。

阮兆辉的艺术造诣,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1991年,阮兆辉获香港艺术歌唱家年奖。1992年,他又获颁授勋衔,更于同年应邀远赴伦敦,作英女皇御前演出。他也曾多次到美加、欧洲、澳洲、东南亚、南美洲、台湾等各地表演粤剧,把粤剧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领略粤剧艺术之美。

作为粤剧舞台的“万能泰斗”,阮兆辉在频于演出之余,更致力于推广传统戏曲。他在1993年创立的“粤剧之家”,制作了不少鲜为商业粤剧团采演的大型名剧,计有《赵氏孤儿》、《玉皇登殿》和《醉斩二王》等。他排演的剧目,也多是传统老戏,或半新不旧的戏。他自认是粤剧界的“保守派”。“如果我不保守,就没有人保守了。”阮兆辉感慨,“现在太多的人去做新的东西,反而把最根本的丢掉了,把粤剧演得不伦不类。”“我也不反对吸收西方元素,尝试创新,我赞成百花齐放,如果吸收好的东西,变成更好的东西,那当然好……我搞我的老戏,你演你的新戏。创新、尝试什么都可以,但不是取代。这是最重要的。”年轻时,阮兆辉其实也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在1971年创办了“香港实验剧团”,尝试粤剧的各种创新形式。“但是这么多年来兜了一个大圈,到最后还是返回起点,因为突然发觉其实最好的还是最初的那些传统的东西。” [1]

§ 职业生涯

阮兆辉

七岁开始演戏,十岁有了“戏瘾”,并从此一发不可收。集“电影童星”、“粤剧神童”、“万能泰斗”、“粤剧名伶”等美誉于一身,唱了半个多世纪的粤剧,已年过六旬、自认“保守派”的阮兆辉仍苦守粤剧传统,他一直在说:“我要活到老,唱到老。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戏台上,因为粤剧是我一生的事业……”

七岁入行,“童星”走红电影界

1953年,年仅七岁的阮兆辉已入行拍电影,很快便以童星的姿态走红电影界。阮兆辉堪称是50年代港片最著名的童星之一,和李小龙同辈,拍片可能更多。从1953年到1970年,阮兆辉演过85部电影之多,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有《养子当知父母恩》、《父与子》、《父母心》、《哪吒》、《孙悟空》等。此外,他参演的多部国语片,亦获好评。

阮兆辉在做童星演电影时也出演粤剧,是香港粤剧总会――八和会馆当门弟子。舞台演出,是阮兆辉演艺生涯的重要环节。他的启蒙老师是粤剧名宿丁香耀,后拜名伶麦炳荣为师,并从刘兆荣、黄涛、林兆鎏三位师傅习唱,后随袁小田师父习武。小小年纪的阮兆辉,当时已在粤剧舞台初露锋芒,被誉为“粤剧神童”。提到当初走上演艺之路的缘由,阮兆辉坦诚地说,是出于生计需要。阮兆辉祖籍广东新会,生于广东佛山,三、四岁时跟随父兄到香港定居。初到香港的那些年头,阮家经济困窘,七岁的阮兆辉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开始演戏。至于演粤剧,阮先生笑说最开始是小孩子觉得好玩,却没想到后来竟真正喜欢上了粤剧,并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粤剧生涯。

选择粤剧,因为能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十来岁时,在电影界和粤剧界都已小有名声的阮兆辉面临着人生的选择:拍电影还是演粤剧?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前,阮兆辉选择的不是最朝阳的电影,而是自己最喜欢的粤剧。

阮兆辉认真地说,自己喜欢粤剧,是因为喜欢舞台表演这种能与观众真实地面对面交流的表演形式,“在台上,我可以看到台下真实的观众,观众也可看到台上真实的我,我们之间可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喜欢并享受着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我在拍电影时体会不到的。”

选择了粤剧,就意味着将一路与苦相伴。小时候,当同伴们每天在户外自由嬉戏时,阮兆辉却要穿梭戏棚练功习武,抬腿、下腰、翻跟斗、练习唱腔……“那时候真的很苦,一直在风风雨雨,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虽然看不到前方的路,但我那时就想着要一直往前走,要勇往直前……”

在粤剧生涯中,阮兆辉经历了人生重要的几道坎。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之时,阮兆辉大病了一场,差点不能继续演戏。1993年,他练功时颈部软骨移位,半身失去知觉,动弹不得。万幸两次得病最后都治愈了,且都在病后有所反省、收获。阮兆辉说:“每次的大伤都是对我身体的全面打击,但每次却又都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提升。”“粤剧之家”就是在他1993年大病的背景下创建的。

几十年来,阮兆辉仍然会在电影中亮相,间或也会出现在电视上,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粤剧舞台,粤剧已经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粤剧舞台“万能泰斗”,依然叫好又叫座

熟悉粤剧的观众,都知道阮兆辉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万能泰斗,正所谓“须挂红黑白,边式武小丑”,除了旦角他不太喜欢外,可以说各种角色他都游刃有余。有评价说,阮兆辉是时下唯一既任文武生及二帮小生,但依然叫好叫座的老倌。阮兆辉不独对自己行当的生戏具有相当造诣,丑生、须生,甚至花脸戏,演来也得心应手。在1998年12月,他与“国宝”裴艳玲合作的“南戏北戏展光华”更展露出演京剧的才华。

阮兆辉的艺术造诣,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1991年,阮兆辉获香港艺术歌唱家年奖。1992年,他又获颁授勋衔,更于同年应邀远赴伦敦,作英女皇御前演出。他也曾多次到美加、欧洲、澳洲、东南亚、南美洲、台湾等各地表演粤剧,把粤剧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领略粤剧艺术之美。

作为纵横香港粤剧坛五十余年的粤剧名伶,阮兆辉被推举为业界代表。他目前出任新一届香港八和会馆副主席,一直奔走于香港教育署和各大学之间争取项目合作,希望把戏曲知识推广到学界,把粤剧发扬光大。

自称“保守派”,但不反对创新尝试

作为粤剧舞台的“万能泰斗”,阮兆辉在频于演出之余,更致力于推广传统戏曲。他在1993年创立的“粤剧之家”,制作了不少鲜为商业粤剧团采演的大型名剧,计有《赵氏孤儿》、《玉皇登殿》和《醉斩二王》等。他排演的剧目,也多是传统老戏,或半新不旧的戏。他自认是粤剧界的“保守派”。

“如果我不保守,就没有人保守了。”阮兆辉感慨,“现在太多的人去做新的东西,反而把最根本的丢掉了,把粤剧演得不伦不类。”“我也不反对吸收西方元素,尝试创新,我赞成百花齐放,如果吸收好的东西,变成更好的东西,那当然好……我搞我的老戏,你演你的新戏。创新、尝试什么都可以,但不是取代。这是最重要的。”

年轻时,阮兆辉其实也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在1971年创办了“香港实验剧团”,尝试粤剧的各种创新形式。“但是这么多年来兜了一个大圈,到最后还是返回起点,因为突然发觉其实最好的还是最初的那些传统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保守老旧,我现在要坚持做我自己认为最好的……我认为目前最好、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条平坦的路给后辈。”已经年过六旬的阮兆辉有着孩子气的坚持。但从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一个老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坚守以及那份强烈的责任感。

“不怕没有观众,只怕我们演不出好的戏给观众看。”

当记者问到当前粤剧会不会因为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及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观众的老化和减少,阮兆辉显得不以为然,“我们不怕没有观众,只怕我们演不出好的戏给观众看。”阮兆辉认为粤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粤剧,但等他们年老时还可能来看,但我们没有接班人,拿什么戏去吸引人再看下去呢?”

粤剧人才的青黄不接一直都是阮兆辉最担心的问题。年逾六旬的阮兆辉虽身上多处留伤,但依然坚持在台上演戏。关于教粤剧,阮兆辉有他的独到看法。他认为,教粤剧是不能光靠在戏棚里手把手教的,粤剧需要口传身授,讲求体会、感受,需要找到舞台上的感觉,所以他想一直在舞台上演戏,把他五十多年积累的技艺通过舞台传给后人。

目前最想要一所粤剧培训学校

当问及目前对粤剧发展有什么建议时,阮兆辉脱口而出:“最想要一所粤剧学校”。他认为要长远解决粤剧人才短缺的问题,光靠他们这些粤剧爱好者在会馆里“带徒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培训机制,需要一所培训学校永续培养人才。

目前,在香港还没有专门培养粤剧人才的学校,这与香港地区地价奇贵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香港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阮兆辉说道,“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是不太懂得珍惜的。”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通过自己努力或向社会呼吁,建立起一所正规的粤剧人才培养学校,让想学粤剧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里练习。

这位脚踏梨园半个多世纪的粤剧老人,如此年纪却还依然心系粤剧发展。但摆在他面前的仍是一条看不到前方的路,而他依然还会“勇往直前”。

§ 个人作品

阮兆辉作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李香君1990 (1990)

雪花神剑-第一集 (1964)

雪花神剑-第二集 (1964)

雪花神剑-大结局 (1964)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 (1964) .... 孙悟空

雪花神剑-第三集 (1964)

万恶淫为首 (1963) .... 陈子良

八仙闹东海 (1963) .... 大太子

三剑斗天魔 (1962) .... 云中燕

断桥产子 (1962) .... 许仕林

血洗爱河桥 (1962) .... 宇文定儿

打死不离亲兄弟 (1962)

春满帝皇家 (1962) .... 太监

纽约唐人街碎尸案 (1961) .... 伶人阮兆辉

金銮教子认生娘 (1961)

节妇审贪官 (1960) .... 麦少明

银龙太子斗八仙 (1960) .... 三太子

哪咤蛇山救母 (1960) .... 哪吒

双孝子月宫救母 (1960) .... 小羊

天雷劈棺生鬼仔 (1960)

春潮 (1960) .... 阿米

骨肉情深姊妹花 (1960) .... 白秋河

猩猩王大闹天宫 (1959) .... 哪吒

白娘娘借尸还魂 (1959) .... 哪吒

双孝子劈棺救母 (1959) .... 张宝官

红孩儿水晶宫救母 (1959) .... 红孩儿

逃亡48小时 (1959) .... 黄小东

白兔会 (1959) .... 咬脐郎

铁扇公主神火破天门 (1959) .... 红孩儿

石头太子篡位 (1959) .... 石头太子

毒玫瑰 (1958) .... 张小万童年

望乡 (1958) .... 万寿

万世流芳张玉乔 (1958) .... 陈上图

荣华梦 (1958)

哪吒大闹天宫 (1957) .... 哪吒

红叶仙缘 (1957) 阮兆辉

哪咤闹东海 (1957) .... 哪咤

哪吒闹东海 (1957) .... 哪吒

爱与罪 (1957)

香罗冢 (1957) .... 喜郎

出谷黄莺 (1956) .... 上官家宝

青山翠谷 (1956) .... 自强幼年

家和万事兴 (1956) .... 少云-幼年

黄飞鸿独臂斗五龙 (1956) .... 胡细牛

西厢记 (1956) .... 欢郎

黄飞鸿大闹花灯 (1956) .... 黄志辉

慈母颂 (1956) .... 常念祖幼年

家教 (1955) .... 幼时胡本行

真金不怕红炉火 (1955) .... 马玉辉

后窗 (1955)

父母心 (1955) .... 志威

陈世美不认妻 (1955)

六月飞霜 (1955)

菱花梦 (1955)

檐前滴水 (1955) .... 胡振球幼年

儿女债 (1955) .... 阿牛

歌唱郎归晚 (1955) .... 马扶风

孤儿行 (1955) .... 吴中用-幼年

黄飞鸿威震四牌楼 (1955) .... 阿牛

秋 (1954) .... 高觉群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954) .... 冯继业幼年

自梳女 (1954) .... 金少爷

母爱 (1954) .... 杨明幼年

母亲 (1954) .... 少强幼年

父与子 (1954) .... 虾仔

历尽艰辛一妇人 (1954) .... 永春子赵金生

飘零女 (1954) .... 屈志强幼年

人隔万重山 (1954) .... 幸儿

初为人母 (1954) .... 浩声幼年

空谷兰 (1954) .... 赵小明

凤阁重开姊妹花 (1954) .... 锦儿

鬼媒 (1954) .... 刚仔

十载寻夫记 (1954) .... 黄小华

离婚泪 (1954) .... 林大聪

春 (1953) .... 高觉群

养子当知父母恩 (1953) .... 丁虾仔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哪吒闹东海 (1957) .... 演唱

哪吒大闹天宫 (1957) .... 演唱

十载寻夫记 (1954) .... 演唱

哪咤闹东海 (1957) .... 演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