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PC硬件金典(第11版)(含盘)》
释义

PC硬件金典(第11版)(含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PC硬件培训班用的教材,原书作者用它已培训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PC技术人员。原书已出到11版,共发行200多万册。本书内容涉及PC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主要元器件、主要部件、各种接口、各种外设以及相关的软件等。除了以简明的方法阐明基本原理外,养生强调了组装、检测和维修PC系统的方法。书中收集了大量罕见技术资料,是选购和维修时极为有用的工具。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硬件维修专业的大专院校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同时是PC系统组装和服务人员的实用手册,当然也一定会成为DIY爱好者的益友。

PC硬件金典(第11版)(含盘) 本书前言

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键,全部译文终于脱稿了。半年多以来,始终处于阅读和翻译的亢奋之中。我常常为书中的精彩叙述所激动,不断地为有新的感知而兴奋,也时常为如何准确地表达原意而烦恼。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计算机硬件教学和研究的人,这本书的内容是我所见过的PC硬件书中最全面、最实用、最详实的一本,这大概也是使我欲罢不能的重要原因吧。实际上,单从本书原版已经出到第11版,在全世界发行了160多万册的事实中就已经可以掂出书的份量了。

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内容全面。PC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即个人计算机的缩写。但是在本书中,PC是特指采用Intel系列处理机,延续了IBM最初推出的PC体系结构的个人计算机。书中涉及到PC系统中的所有内容。从主要元器件,如各种处理机、存储器芯片和各种芯片组,到各类主板、适配器及各种接口;从结构件,如支架、插座(槽)甚至螺丝,到电源部件;从基本原理,如电磁原理、器件运行过程,到安装、调试和维修步骤;从主机本身到外围设备、连网技术。书中还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了直接与硬件有关的各种软件,如主板BIOS、视频BIOS以及从各版DOS到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

取材实用。全书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稍有电子学知识的人就可以读懂。但是这些材料足以使阅读者学到很快就可以付诸实践的知识。通过了解主板的各种特性,可以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主板、如何配置或跳线、正确的安装(包括定位、散热等各种工程问题)与拆卸。通过了解各种接口和外设的特点,选择适用的外设,并给它们配以恰当的接口,还给出配置方法和故障查找的步骤。对于PC用户经常碰到的升级问题,书中给出了获取资料的途径、选购部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升级的步骤(包括硬件和软件)。

资料详实。资料缺乏常常是中国读者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书集作者十几年努力的心血,提供了令人惊叹的PC机各方面资料。小到各种器件每一版中的每一梯阶所作的改进及其优劣,大到各种部件的演化发展及其适用的情况。从较老的器件和结构到最新的器件和设备。考虑到PC系统日新月异的发展,作者除了每年改出一个新版外,还给读者编织了一张“捕鱼”的网,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获取资料的方法,避免了在浩瀚的资料海洋中无所措手足的尴尬。

编排合理。要把如此庞杂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材料安排得有声有色。在每一章中,入门的门槛都不高,而深入的内容也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且可以遵照实践。当然,如果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读者可能会从中体会出更多的东西来。每章相对独立,叙述PC机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但由于机器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各章间的互相印证比比皆是,且提供了相应的索引,便干形成完整的概念。

要把这个大部头的著作翻译好,对我们来说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大量的名词还没有规范的中文译名,特别因为书中涉及的内容之细甚至达到即使把实物放在面前也难以用中文表达的程度。对此我们采用了按意思翻译的办法,对没有把握的名词注出原文以便读者对照。其次,书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些是过去没有碰到过的。为了正确翻译这些内容,对其中一些有条件的,亲自做了一些实验,而无法实验的只好通过全书各部分的关系进行印证。(节选)

PC硬件金典(第11版)(含盘) 本书目录

第1章 个人计算机前景

计算机的历史�D�D个人计算机以前

现代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历史

IBM个人计算机

经历18年后的PC工业

第2章 PC的部件、特性及系统设计

怎样才算是PC?

系统类型

系统部件

第3章 微处理机的类型及特性

微处理机

前PC时代的微处理机史

处理机特性

SMM(电源管理)

MMX技术

SSE(流式SIMD扩展)

动态执行

双独立总线体系结构

处理机制造

第4章 主板与总线

主板形状参数

主板元器件

处理机插座/插槽

芯片组

系统资源

解决资源冲突

该考虑些什么

第5章 BIOS

BIOS硬件/软件

主板BIOS

BIOS的升级

CMOS设置说明

BIOS的2000年问题

即插即用BIOS

BIOS错误信息

第6章 存储器

存储器基础

ROM

DRAM

高速缓冲存储器

未来DRAM存储器技术

物理RAM存储器

安装RAM升级

存储器故障寻迹与维修

系统逻辑存储器的布局

第7章 IDE接口

IDE接口综述

IDE的前身

IDE接口

IDE起源

IDE总线版本

ATA IDE

第8章 SCSI接口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ANSI SCSI标准

SCSI信号传送

SCSI-1和SCSI-2

SCSI电缆和连接器

SCSI电缆和连接器引脚定义

第9章 磁存储器原理

磁存储器

磁存储器的历史

如何利用磁场存储数据

磁致电阻磁头

第10章 硬盘存储器

硬盘的定义

硬盘驱动器的进展

面密度

硬盘驱动器的操作

基本的硬盘驱动器部件

硬盘特性

第11章 软盘存储器

软盘驱动器

驱动器部件

软盘的规格和操作

第12章 大容量可更换磁盘存储器

为什么要使用可更换驱动器?

可更换介质驱动器的种类

可更换驱动器盘符分配

可更换驱动器的比较

第13章 光盘存储器

什么是CD-ROM

CD-ROM光盘和驱动器格式

可写CD-ROM驱动器

装入CD-ROM驱动程序

第14章 物理驱动器的安装与配置

硬盘安装过程

硬盘驱动器的物理安装步骤

替换现有的硬盘

硬盘驱动器故障寻迹和修理

安装光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安装过程

第15章 视频硬件

视频显示技术

阴极射线管监视器

LCD显示器

平面LCD显示器

第16章 串行、并行和其他I/O接口

I/O端口介绍

串行接口

高速串口

串行端口配置

并行端口升级为并行端口

第17章 输入设备

键盘

键盘技术

键盘故障寻迹和修理

拆卸过程和注意事项

第18章 因特网连接

异步Modem

调制解调器标准

综合业务数字网

租用线路

高速因特网接入的比较

第19章 局域网连接

局域网

分组交换与线路交换

网络软件栈

数据链路层协议

高速网络技术

第20章 音频硬件

音频适配器的应用

音频适配器的概念和术语

音频适配器特性

接待音频适配器

音频适配器的安装

第21章 电源和机箱

对电源重要性的思考

电源的功能与操作

第22章 打印机与扫描仪

打印和扫描技术的发展

打印机技术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第23章 便携式PC

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发展

便携系统的设计

形状参数

便携计算机的升级与维修

第24章 系统的组装和升级

系统部件

机箱和电源

主板

第25章 PC机的诊断、测试和维修

PC机的诊断

诊断软件

第26章 操作系统软件和故障查寻

操作系统:从DOS到Windows 2000

第27章 文件系统和数据恢复

FAT磁盘结构

VFAT和长文件名

第28章 结束语

手册

期刊

在线资源

研讨会

机器

附录A

附录B 词汇表

附录C 用好PartitionMagic和Drive Image

(节选)

PC硬件金典(第11版)(含盘) 文章节选

现代计算机

从UNIVAC出现起,计算机的发展变得非常迅速。第一代计算机是用真空管制造的。后续一代使用了小得多且效率更高的晶体管。从真空管到晶体管。

任何现代数字计算机都是大量电子开关的集成。这些开关用来表示和控制被叫作二进制数字(或位)的数据元素及路径。由于计算机中所用的二进制信息及信号路径固有的通断特性,所以需要高效的电子开关。尽管真空管工作时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仍用真空管作为开关。

早期计算机中所用的那种真空管叫作三极管,是由Lee DeForest于1906年发明的。其中包含一个阴极和一个板极,由控制栅极分隔开,悬挂于被抽成真空的的玻璃管中。阴极由一个电热灯丝加热,使之发射出能被吸向板极的电子。处于中间的控制栅极能控制这个电子流。如其上为负电位,将把电子排斥回阴极;而当使之为正时,吸向板极。只要控制栅极电位,就可以控制板极的通/断输出。

很遗憾,真空管不是一个高效的开关。他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并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这成为早期系统中的重大问题。源于真空管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其在可靠性方面的名声不佳�D�D在大型系统中差不多每两个小时就要失效一个。

晶体管或半导体的发明,是导致个人计算机革命的一项最重要的发展。晶体管是由Bell实验室工程师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及Wlliam Shockley于1947年发明的,发表于1948年。实质上晶体管是一个固体电子开关,替代了并不适用的真空管。由于晶体管是如此的小,且消耗功率又是如此低,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系统比用真空管制造的计算机系统小得多、快得多且更有效率。

晶体管主要由硅和锗元素制造,掺加适当的杂质。根据掺杂的材料及其电子分布情况,材料变成所谓的N型(负)和P型(正)中的一种。两种材料都是导体,允许任何方向的电流流通。但是当两类材料结合在一起时,形成了一个壁垒,即只有当加上正确的电压极性时,才有一个方向的电流流过。这也就是他们常常被叫作半导体的原因。

晶体管是由两个背对背放置的PN结形成的。将一种类型的半导体材料薄片夹在两片另一种类型薄片之间制成了晶体管。如果夹在中间的薄片是由P型材料制成,晶体管就叫作NPN。如果夹在中间的薄片是由N型材料制成,晶体管就叫作PNP。

在NPN晶体管中,一侧的N型半导体材料薄片称为发射极,正常情况下接到电源负端。中间的P型材料称为基极。在基极另一面的N型材料称为集电极。

将NPN晶体管与三极管相比拟,发射极等效于阴极,基极等效于栅极,而集电极等效于板极。通过控制基极的电流,就可以控制流过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流。

与真空管相比,晶体管是个效率更高的开关,此外还可以使之小型化到精微的程度。最新的PentiumⅡ和PentiumⅢ微处理机在单个晶片上包含了2700万个晶体管。

从真空管到晶体管的转变,开始了小型化的趋势,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现今的膝上型(或掌上型)PC系统,在电池的供电下运行,却具有比许多早期的那些塞满整个房间还要消耗巨大电能的系统强得多的计算能力。集成电路

众所周知,第三代现代计算机用集成电路取代了分立的晶体管。1959年Texas Instruments的工程师发明了集成电路(IC),这是一个在同一个基底(或基质材料)上包含一个以上的晶体管,且晶体管之间不用导线连接的半导体电路。(摘自6-7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