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间质性肾炎 |
释义 | § 疾病概述 肾脏剖析图 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是一些主要影响肾间质(包括肾小管、血管和间质)的疾患的总称,由于间质性肾炎几乎都有肾小管受累,因而近年以“肾小管一间质疾病”来替代间质性肾炎这个名称。 不包括可引起继发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疾患,如肾小球肾炎等。 § 疾病病因 间质性肾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间质性肾炎病因之感染 致病感染可有细菌、真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重症链球菌感染、白喉、腥红热、支原体肺炎、梅毒、布氏杆菌病、军团菌病、乙肝病毒抗原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伤寒、麻疹、肾盂肾炎等。 2、间质性肾炎病因之系统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结节病、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淋巴增生性疾病、镰状细胞病等。 3、间质性肾炎病因之药物致病可 能与环孢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止痛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顺铂等长期应用相关。 4、间质性肾炎之重金属盐 可能与如镉、锂、铝、金、铍等长期接触有关。 5、间质性肾炎病因之化学毒物或生物毒素 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甲醇、乙二醇、煤酚、亚硝基脲或蛇毒、鱼胆毒、蜂毒、蕈毒等中毒史。 6、间质性肾炎病因之代谢疾病 如胱氨酸病、低钾肾病、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及淀粉样肾病史。 § 病因学 1. 梗阻性肾病 肾乳头部位以下尿路梗阻是半数以上间质性肾炎的原发性病因。 2. 镇痛剂引起的肾脏损害。 3. 慢性(非梗阻性)肾盂肾炎在无梗阻或其他肾脏病的原发病因时,肾脏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盂肾炎是慢性肾衰较少见的原因。 4. 免疫性间质性肾病 间质及其有关结构的免疫性损伤,可以是一些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促发因素。 5. 巴尔干肾病本病是一慢性进行性间质性疾病,发病隐袭,病因不明,病例局限于多瑙河流域。 6.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约10%有间质性肾炎的患者查不到致病原因。 发病机理 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微血管损伤、肾小管细胞损伤、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纤维母细胞表现型的变化,肾小管细胞一纤维母细胞相互作用,使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浸润等。慢性肾小管损伤,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致使细胞成分合成与降解失调,出现肾小管萎缩。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使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形成间质纤维化。释放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具有化学吸引作用,使细胞浸润及浸润细胞增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浸润及管周毛细血管病变都可导致球后毛细血管腔闭塞,结果是继发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肾功能进行性丧失。[1] § 症状表现 间质性肾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此病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一般有多尿、烦渴、恶心、夜尿、肉眼血尿、肌无力、软瘫、关节痛等表现。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尿血”、“消渴”、“癃闭”、“虚劳”等证范畴。 间质性肾炎又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本站将分别讲解这两种疾病的表现症状。 § 诊断检查 间质性肾炎检查 1.间质性肾炎检查之检验 病人入院后连续行尿常规检查3次,以后每周2~3次,注意每周检查尿蛋白定量、圆盘电泳尿、β2-微球蛋白、溶菌酶、TH-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晨尿渗透压、尿pH、24h尿钾、钠、氯、钙、镁、磷、尿酸,抽血查血糖、尿酸、钾、钠、氯、钙、镁、磷、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沉、抗“O”、抗核抗体、ds-DNA、SM抗体、血或尿嗜酸性粒细胞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2.间质性肾炎之其他检查 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酌情作CT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必要时可行肾核素扫描、骨髓穿刺检查及肾组织活检。 3、间质性肾炎的典型病例常有:近期用药史、全身过敏表现、尿化验异常、肾小管及肾球功能损害。 一般诊断认为若有上述表现的前两项,再加上后两项中任何一项,临床急性间质性肾炎即可诊断成立。但非典型病例常无第二项,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指征包括诊断不能肯定或肾衰进展。 § 治疗方案 间质性肾炎治疗方案 一、间质性肾炎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从源头上找起,治疗引起间质肾炎的原发病。 2.祛除病因 一些间质性肾炎为药物所致,要及时停用有关药物;对中毒性肾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要求脱离接触有关的毒物及重金属,使用特效解毒剂加速毒物的清除。 3.一般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降血压,纠正贫血,对药物等因素过敏致病的患者可试用激素。肾功能衰竭者应及时行透析治疗。 二、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与方药: 1.脾肾亏虚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脾肾气虚者用五子衍宗丸加参芪;脾肾阳虚者用无比山药丸或肾气丸加减;脾肾气阴两虚者用参芪地黄汤加味(党参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杜仲牛膝菟丝子)。 2.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用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赤芍)或大补元煎加减。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山萸肉龙眼肉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 4. 湿浊内阻 治法:偏湿热用黄连温胆汤加味(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枳实竹茹白蔻仁生大黄生姜)三仁汤;偏寒湿用胃苓汤湿脾汤。 三、西医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1、对症治疗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自然病程各不相同,如能在早期治疗原发病因,常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有时肾功能也可获得某种程度的改善。 最突出的例子是尿路梗阻的解除,如不能除去病因或疾病进展至晚期,在肾功能不全水平相当时,本病进展至终末期的速度要比慢性肾小球肾炎慢,通过适当地治疗低容量酸中毒高血钾或高血压,常可使急剧恶化的肾功能逆转,终末期肾衰可用透析和肾移植疗法。 2、病因治疗 (1)尿路感染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用药时注意细菌敏感性的变化、用量和疗程,并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药物用量。尽量选择对肾脏毒性小的药物。 (2)镇痛剂性肾病 早期诊断至为重要,作出诊断后即应停止服用有关药物,减少非那西汀投放量,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3)梗阻性肾病 根据梗阻的病因,解除梗阻,同时控制感染,保存肾功能。 (4)中毒性肾病 药物引起的中毒性肾病,应停用该药。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性肾病,应减少接触,并用解毒药。 (5)其他原发病 其治疗可参阅相关疾病的治疗。 间质性肾炎护理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体温,二是自理能力。 体温一般与原发病和感染有关系,主要表现是心率增快,呼吸增快;面色潮红、口干,尿少;全身不适,肌肉酸痛。这方面护理的目标是使病人体温不超过38.5℃。 § 护理 主要的护理措施有: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2、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3、给予清淡易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 4、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 5、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者可涂护唇油。 6、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慎用药物降理,因为退热制剂易致敏而加重病情,物理降温后0.5h测量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7、指导病人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病人的自理方面的缺陷一般与发热和水、电解质紊乱有关。要使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需要做的护理措施有: 1、落实晨、晚间护理,协助病人洗脸、梳头、洗脚、就餐、大小便及个人卫生。 2、鼓励病人生活自理,将传呼器置于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 3、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给氧。 4、吞咽能力下降者应防呛咳。 5、病人外出时有专人护送,防止发生意外。 6、监测血电解质变化。 做好间质性肾炎护理工作,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饮食调理 饮食有禁有补,对于间质性肾炎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间质性肾炎治疗的辅助使其成为患者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版块。本章为您提供间质性肾炎饮食指导。 1、间质性肾炎应该多漱口,口唇干燥者可涂护唇油。 2、指导间质性肾炎患者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体征和表现。 3、中老年人如果患有间质性肾炎常常会感到双腿酸软、小便频繁、腰酸背胀、精神不振等,一般是因为肾脏发生了病变。应选用红豆、玉米食用,对肾病有好处。但胡椒、花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应该禁用。 4、肾病病人必须要忌盐。尿量少或水肿时,除服药外,可选用一些具有利水适用的食物。如冬瓜止渴、利小便、主治小腹水涨。冬瓜皮煎汤代茶利水消肿作用。丝瓜有利尿消肿、凉血解毒的作用。 5、间质性肾炎病人应该多喝水。 并且在饮食方面要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清淡的半流质食物。 出汗后要更注意保暖,及时的更换衣被。口唇干燥者可涂护唇油。 体温超过38.5度时应该给予物理降温,慎用药物降温,因为退热制剂易致敏而加重病情,物理降温后半个小时后应该测量体温,并记录。 § 用药安全 1、中老年人常感到腰痛背胀、精神不振、小便频繁、双腿酸软等,一般是因为肾脏发生了病变。应选用玉米、玉米须、赤小豆食物,对肾病都有益。但咖啡、浓茶、花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应忌用。 2、肾病患者必须忌盐。有水肿且尿量少时,除服药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利水适用的食物。如冬瓜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冬瓜皮煎汤代茶利水消肿作用更好。丝瓜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的功用。 § 有关的病毒 间质性肾炎用药 据美国学者报道,与输尿管狭窄和移植肾的间质性肾炎有关的人类多瘤病毒BK病毒(BKV)和JC病毒(JCV)的分子特征已经逐步被阐明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病理科的Fabien K. Baksh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19例同种移植病毒性间质性肾炎的石蜡包埋的肾组织。研究人员对组织切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别应用内参照、BKV-和JCV-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随后DNA进行测序以判断种系。 结果发现,在所有间质性肾炎肾脏内均存在BKV(100%),基因型相对应于血清学组I(n=11)、II(n=1)和IV(n=5)。17例分离菌中14例(82%)显示在病毒的被膜蛋白-1(VP1)的被膜区存在序列突变。同时伴有编码的氨基酸明显变化,有时还伴有相应蛋白分子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潜在的改变。另有一例出现先前报道的谷氨酰胺亮氨酸T-抗原区的突变。7例间质性肾炎肾脏检测到JCV(37%),基因型为4型(n=3)、3A型(n=2)和2A型(n=1)。大多数无症状感染的白人患者有报道称在尿中有1型JCV排出。所有患者均未检测到猿40多瘤病毒。 Baksh博士认为,这些发现可能与肾移植后出现的顽固性多瘤病毒性间质性肾炎存在病理学相关性。 § 分类 间质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分别简述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征。急性者多由感染、药物过敏、急性缺血或中毒等引起,特征是肾功能急剧减退。 慢性者大部分则因伴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药物、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特征是起病隐匿,肾功能减退逐渐发生。 二者各有不同的症状体征,预后也不一样。 什么是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是肾小管间质急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可能有: 一、药物 包括一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其他有别嘌呤醇、安替比林、硫唑嘌呤、铋剂、巯甲基丙脯酸、酰胺咪嗪、甲氰咪胍、安妥明、金制剂、甲基多巴、苯茚二酮、去甲基麻黄素、丙磺舒、苯磺唑酮、磺胺类利尿剂和氨苯喋啶等。 二、全身性感染 包括布氏菌病、白喉、退伍军团菌病、链球菌感染、落矶山热、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和弓形体虫病等。 三、原发性肾脏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霉菌感染等。 四、免疫性 包括有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和/或继发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肾急性排异和坏死性血管炎等。 五、特发性或者其他原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患者表现轻重不一。潜伏期2~44天,平均15天。一般有发热、皮疹、关节酸痛和腰背痛等症状。 80%病人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历时短暂。 95%病人有血尿,其中约1/3为肉眼血尿;部分病人可有无菌性脓尿,少数病人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尿。蛋白尿量常为轻至中等量。 20%~50%病人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可伴程度不等的氮质潴留,约1/3病人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肾小管功能有损害。 病因不同,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症状也不一样。 急性间质性肾炎诊断标准 1、有原发病或者诱因,如致病微生物感染、服用药物及接触毒物史等。 2、起病急,突然出现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及肾功能降低,高血压不明显。 3、部分病人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尤以药物所致者显著。 4、肾小管损害为主,尿蛋白定量<2.0g/24h,为小分子蛋白质,晨尿渗透压<667msm/L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升高,尿钠排泄分数>2,并可出现糖尿,氨基酸尿及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5、肾组织活检显示肾小管-间质以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坏死、再生为主,肾小球病变轻微。 如何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本章为您介绍其诊断标准。 1、有原发病或者诱因,如致病微生物感染、服用药物及接触毒物史等。 、起病急,突然出现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及肾功能降低,高血压不明显。 3、部分病人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尤以药物所致者显著。 4、肾小管损害为主,尿蛋白定量<2.0g/24h,为小分子蛋白质,晨尿渗透压<667msm/L尿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溶菌酶升高,尿钠排泄分数>2,并可出现糖尿,氨基酸尿及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5、肾组织活检显示肾小管-间质以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坏死、再生为主,肾小球病变轻微。 急性间质性肾炎治疗及预后 一、停用致敏药物 去除过敏原发病因,多数轻症急性间质性肾炎即可逐渐自行缓解。 二、免疫抑制治疗 重症病例宜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30--40mg,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共服用2-3个月,能够加快疾病缓解。 激素的使用指征为:1、停用药物后肾功能恢复延迟;2、肾间质弥漫细胞浸润或肉芽肿形成;3、肾功能急剧恶化;4、严重肾衰透析治疗。为冲击疗法或口服。很少需并用细胞毒药物。 三、透析治疗 若患者急性肾衰竭需要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可逆转,少数病人可遗留肾损害,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 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 病情的严重程度、肾功能状况、肾间质浸润的程度、急性肾衰的持续时间和年龄等。 什么是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又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它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见慢性间质性肾炎对肾的损害主要在肾小管。 事实上是在慢性肾质性肾炎的初期,其病变损害主要在肾小管,到后期则累及肾小球及肾功能,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病特点 据研究,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此类疾病患者一般是伴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 药物、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与病因关系密切。 感染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药物性发病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与服药(尤其镇痛药)史有关。 慢性间质性肾炎具有地区差异,这可能与种族、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据研究,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我国常见的此类疾病患者一般是伴尿路梗阻的复杂性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由其特点决定多缓慢隐袭进展,患者常首先呈现肾小管功能障碍。 1、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肾性糖尿。 2、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肾小管性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其量〈0.5-1.5g/24h)。 3、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 随后也将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血肌酐逐渐增高及患者尿常规异常,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最后会发展成为尿毒症。 在慢性间质性肾炎病情加重的过程中,与肾损害同时出现的,常伴有高血压及肾性贫血。 高血压是影响慢性间质性肾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1、有原发病及诱因,比如长期服用止痛剂、非类固醇抗炎药史,或者长期接触重金属及毒物史,有伴尿路梗阻的慢性肾盂肾炎及高尿酸血症、低钾、高钙血症史等。 2、除此之外,常见贫血、夜尿及多尿,服用止痛剂引起此病的患者还有肉眼血尿及肾绞痛史,到晚期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 3、早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如系止痛药性肾病,逆行造影可见肾乳头坏死特征;如系慢性肾盂肾炎,肾CT或B超检查可见双肾外形不规则、肾盂、肾盏变形。 4、肾组织活检显示肾小管弥漫性萎缩,间质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多灶或弥漫性纤维化,晚期肾小球常被纤维组织包绕、纤维化。 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临床疑诊时应尽早进行肾穿刺。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 1、病因治疗 如停用过敏药物,清除感染因素。 2、对症支持疗法 对肾性贫血、高血压给予相应处理,以取得好的预后效果。 3、抗菌素治疗 4、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5、如若发生终末期肾衰,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一般的方法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在恰当的实际进行肾移植。 6、中药治疗 冬虫夏草有促进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受损的细胞恢复,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对间质性肾炎治疗有效果。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 实际上,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根据病因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各有差别。有些病人病因能被彻底清除,慢性间质性肾炎可以治愈。 若病人已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时,一般多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不良。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与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高血压程度有关,预后不良的威胁主要来自尿毒症及高血压。 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人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护理,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 慢性间质性肾炎并发症 慢性间质性肾炎可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1、慢性间质性肾炎一般可并发肾性糖尿,乃至fanconi综合征。 2、可并发肾小管性酸中毒,肾脏功能衰竭直至进入尿毒症阶段。 3、可并发肾性贫血和高血压急性间质性肾炎并发急性肾衰。 肾炎治疗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时任意一种并发症都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如何让慢性间质性肾炎饮食更加美味 对于慢性间质性肾炎来说,饮食也是一种治疗。由于肾炎饮食诸多限制,饮食会不是很可口,如何让慢性间质性肾炎的 饮食更加美味呢? 1、多利用食材本身原有的风味 有季节性的选用新鲜食材,多利用食材本身原有的风味。同样的烹调但味道却又不同。 2、善用酸味与香味 醋或柑桔类的酸与香味,可当作醋做成沙拉。若食材新鲜,即使少用点盐,也非常美味。加些柠檬、袖子、柑橘、柳橙的汁液,其中含有的酸味和香味,可使烹调出的菜肴更加可口。若菜肴不能加盐,只需加少许柠檬的酸味,便迥然不同。 3、使用香辛料调味 咖啡哩粉、胡椒、姜、芥菜、辣椒等的取用,可使菜肴更美味,就餐也变得美观。 4、食用油 油应选择植物油。 5、可增加煎物的焦味 将食物煎成稍许发焦的金黄色,可增加食欲。饭团也可用煎烤的烹饪方法,别有一番风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