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防灾演练
释义

§ 简介

防灾演练

我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探索和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没有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经历,缺少应对特大型地质灾害的经验。所以,当务之急是抓好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和技术演练,这是防大灾、应大急的关键。

§ 防灾减灾日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10月11日是“国际减灾日”。防灾演练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 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防灾演练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为什么要演练

突遭灾难时,人们通常有三种反应:10%~15%的人会保持冷静,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另外15%的人完全失常——哭泣、尖叫或者做出其它妨碍撤离的行动;绝大多数人却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对一个没有遭遇风险的人来说,不幸似乎是别人的事;而当不幸降临到自身时,才知道别人的不幸也完全可能是自己的不幸。这就是风险的普遍性。而人们面临灾难时反应的滞后性,表明防灾演习的必要性。

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的特内里费机场,一架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和一架荷兰航空公司的飞机相撞。荷航飞机上的所有人当场丧生,而美航客机上的不少乘客却成功逃生了。碰撞发生后,美航客机上的弗洛莉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但她的丈夫迅速反应过来,命令妻子立即下飞机。弗洛莉回忆说:“我就像僵尸一样跟着他穿过浓烟。”就在走出飞机前,她回头看了看朋友罗琳仍旧坐在那里,两眼呆滞地看着前方,嘴巴微微张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和其他遇难者一样,罗琳不是死于撞机,而是死于随后的大火。研究显示,在大火吞噬飞机前,美航客机上的乘客至少有60秒的时间可以撤离。但是,这起事故造成583人死亡,是民航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故。 防灾演练

反应的滞后性

灾难袭来时,人们不是会在本能的驱使下露出动物求生的本能吗?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坠机和沉船事件中,心理学家看到的是人们无动于衷的表现,发现在心理压力下人们被要求完成不熟悉却很基本的任务时,45%的人会在3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停止说话或行动,只是坐着发愣。

为什么人们的本能有时会这么戏剧性地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呢?研究表明,即使是在冷静镇定的情况下,大脑需要8~10秒来处理一条复杂的新信息。心理压力越大,处理速度越慢。当人们的大脑被很多新信息轮番轰炸时,反应明显变得慢了。由于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过什么灾难,大脑数据库里没有类似情况的解决办法,所以当灾难降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保持静止,就像电脑突然死机一样。

这种停滞的行为可能非常适合于某些特定情况。进入无意识状态的动物也许更有可能在食肉动物的攻击中存活下来,因为许多肉食动物不吃不挣扎的猎物,这样可以避免吃到有病的或腐烂的食物。不过,在火灾这样的灾难中,这种表现却是致命的。

从事飞机疏散研究的专家坚信,如果接受过训练——哪怕只是意识上的彩排——也可以大大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假如旅客事先就考虑过如何逃生,那么在突然发生灾难时他们的行动也就更为迅速——大脑中已经储备了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自动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其他人的大脑还在灾难所带来的新信息风暴中缓慢地思考。所以,对于每个人,防灾演习都必不可少。问题是,我们曾经想的和已经做的相去甚远。

演练的重要作用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就是按照疏散演习时的安排冲到操场上的,前后仅用了1分36秒,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防灾演练

很显然,此次桑枣中学创造的奇迹得归功于该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的紧急疏散演习。而这类紧急演习从2005年就开始了,每学期一次,从不间断。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此次逃生的过程、模式及结果与演习一模一样。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不把演习当做演戏,将紧急疏散演习当做一项重大的常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四年。哪怕遭到学生的反对、教师的不解,叶志平也照做不误。

青海玉树地震又一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两所学校“零伤亡”再次见证防灾演练在地震中救护生命的奇迹。据报道,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的校长田江山说:“这次我们学校那么多师生能平安逃出来,都是由于吸取了汶川地震的教训,在学校实地进行地震逃亡演练的结果。如果没有进行过演练,真不知道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学校会怎么样?”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周才仁告诉记者:“地震当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在校园内进行晨读,地震来临时,尽管很恐慌,但凭着平时的演练经验,大家都逃出来了。”

事实证明,“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防灾演练并非可练可不练,学校防灾演练应常抓不懈。在日本,一些幼儿园和中小学,每天都会利用课间休息作短暂的防灾演练。不仅仅是简单的演习,而且要仔细记录不同情况下的疏散时间,哪条通道是最合适的逃生路径。这样的日积月累,校方有了切实的应急预案,学生也把自救变成了一种自然的习惯,一旦遇险就会沉着应对。小学生每人都有一个应急包,里面装着遇险时必需的应急用品。他们的这种防灾意识和行动细节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必要的防灾知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悲剧的发生,学校应该重视防灾知识的教育,给学生传授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躲避的方法以及应急自救技能。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表示,“在我国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地震是我们生活中无法逃避的一个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我们只能学会与地震相处。”

§ 守护生命的十大黄金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难发生时,及时应专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预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告,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告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暖和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 保平安!!

§ 图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