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 |
释义 | § 基本信息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英文:Nubian Monuments from Abu Simbel to Philae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79 所属地区:埃及 § 简介 阿布辛拜勒至这一区域内有大量极具考古价值的遗迹,包括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和在菲莱供奉伊希斯女神的圣殿。这些宏伟壮丽的建筑遗址曾险些因尼罗河水面上涨而被毁,幸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0年到1980年间发起了一场国际救援运动,才使得这处遗迹被保存了下来。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位于埃及东南部尼罗河上游河畔,这里曾是上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存有以阿布辛拜勒庙为代表的许多古迹。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历史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 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库旁边,拉美西斯面容安详,目视右前方。 努比亚地区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处。努比亚地区最雄伟的埃及古建筑是阿布辛拜勒神庙,它建造于公元前1275年,埃及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神庙在尼罗河两岸的峭壁上凿出,高约33米,宽约37米,纵深约61米。其中神庙正面的四个巨大的雕像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本人。雕像的两耳之间宽达3.9米,嘴宽0.97米。这些巨型雕像逼真地再现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形象。其中的一个由于地震的破坏而缺损了头部。在4尊雕像的小腿之间有些小雕像,它们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孩子们和他那既是妹妹,又是妻子的娜弗塔瑞。寺内石壁上刻满了图画和象形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悌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以及努比亚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距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妻子尼菲泰丽修建的神庙,它同样是在悬崖上雕刻而成 ,规模略小于阿布辛拜勒神庙,故有小阿布辛拜勒庙之称。庙内塑有多尊尼菲泰丽的塑像。与大多数古埃及艺术作品追求庄重、稳定而给人以僵硬的感觉不同,这里的尼菲泰丽雕像神态自若,美丽动人。每年的春分 (6月21日)和秋分 (9月21日)早晨,太阳光线能够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照在太阳神雕像上。 8座俄赛里斯雕像守护着阿布辛拜勒神庙幽深的通道。一年之中,阳光只有两次穿过通道,照射在内室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 50年代,埃及政府为了控制尼罗河水泛滥,在尼罗河上游动工建造纳赛尔水坝,水坝建成后努比亚地区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如不采取措施,阿布辛拜勒神庙等古迹将远永沉水底的厄运。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发生,从1960年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34个国家的考古学家联合进行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抢救运动。专家采用特殊的工艺,把阿布辛拜勒神庙石体建筑切割成块,运送到离原址不远的地方按原样重新组装。新址地势高于阿斯旺高水坝的水位,得以免遭水淹。专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转移拯救了40多处百迹,将22座庙宇经过测定方位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段,然后按旧貌成功重建。图为阿布辛拜勒神庙的重建过程。 被誉为 "尼罗河明珠"的菲莱岛是位于卡塔拉克特南端的小岛。岛上的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是献给女神伊西丝和哈索尔的。菲莱神庙融合了埃及法老时代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风格。神庙的第一塔门上刻有托勒密一世将奴隶供给伊西斯女神和哈索尔女神的图像。中心还刻着伊西丝女神、哈索尔女神的浮雕像,精美无此。 拉美西斯二世为妻子尼菲泰丽修建的神庙正面雕有6尊石像。其中,拉美西斯二世4座,尼菲泰丽2座。 § 建筑特点 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 努比亚地区最雄伟的建筑是阿布辛拜勒两座寺庙,位于埃及最南端尼罗河岸,是古埃及十九世王朝著名法老拉姆西斯二世于公元前8世纪建造。大庙坐西朝东,依山开凿,正面高31米,门前有4尊法老坐像,高20米,气势雄伟。60米进深的庙内石梁柱厅和神像壁画,栩栩如生。王后寺庙规模稍小,又称小阿布辛拜勒庙。1964年迁移时,联合国大力支持,瑞典专家提出切割拆卸重新装配的方案,将神庙后移180米,比原址高65米。整个工程于1968年9月竣工,耗资3600万美元。为纪念这一拆迁工程,在新址地下埋放了一本古兰经、二张埃及报纸和一些埃及硬币以及搬迁过程的文件。切割拆卸大庙时,要求石块尽量地大,接缝尽可能地小。每块重量一般为20至30吨。大庙被切成807块,小庙被切成235块。这些石块用起重机谨慎吊起,运至贮石场按编号存放。然后再运至新址按原样重新装配。神庙的装配工作,正面的接缝全部用与石头同样颜色的灰浆补严,几乎未留下任何切割过的痕迹,但庙内装饰面却故意接缝明显,让游客与后人联想起神庙的搬迁。 迁移后的大庙成功地保持了其建造时的方位,即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光线可以穿过开凿在岩石里面深达63米的祭台间,然后照在太阳神雕像上,大神庙是供奉太阳神的。献给女神艾西丝和哈索尔的菲莱神庙是唯一一座融埃及法老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希腊-罗马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现已被转移到靠近阿吉基亚的小岛上。其他大的寺庙分别重建在四个精心挑选的地点:罗马时代的卡拉布舍寺、卡塔西亭和饰有反映非洲黑人生活浮雕的贝瓦里寺现已耸立在高坝附近;达克卡寺、马拉拉加寺和瓦蒂塞布阿寺被集中在瓦蒂塞布阿;建于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和阿美诺菲斯二世执政时期的努比亚地区最古老的寺庙马达寺庙群和彭努特小陵墓现移至阿马达;阿布·奥达祭台和普萨墓龛被送到阿布辛拜勒的尼罗河对岸。此外,努比亚露天博物馆同时还包括从阿斯旺地区搜集到的古代建筑,因为阿斯旺地区是古埃及人入侵努比亚时的墓地,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看,它同努比亚都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博物馆也包括下列地点和古迹:埃列芬蒂诺岛、古王国和中王国时代的库贝特-哈瓦墓地、法老采石场以及未完工的方尖石碑、科普特教的圣·西米恩大修道院和法特米时期的伊斯兰墓地。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