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巴斯王朝
释义

§ 王朝介绍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艾卜·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鼎盛时期的阿拔斯王朝疆域

,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定都库法,倭马亚王朝势力退缩到伊比利亚半岛,中国称之为白衣大食。阿巴斯王朝762年迁新都巴格达。1258年,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率西征的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杀,前阿拔斯王朝结束。其后的后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们,虽于1260年名义上复位,实际上仅仅是埃及马木留克苏丹的廷臣,阿巴斯帝国哈里发逐渐沦为苏丹的傀儡。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已不再是征服者阿拉伯贵族阶级,新帝国的高级官吏不仅有阿拉伯人,也有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特别是波斯人。新的官僚阶级代替了阿拉伯贵族的统治。在这个时代,帝国境内各民族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化或伊斯兰化,阿拉伯血统已不再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迁都巴格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国家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的叙利亚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这里不仅是两河流域的肥沃地带,而且正处于四通八达商道交接的要冲。巴格达的商业很快发展起来。另方面,首都由大马士革东迁巴格达以后,波斯专制主义的政治因素以及波斯的社会风尚,对帝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 王朝初期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近100年(750~842),特别是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786~809在位)和马蒙(813~833在位)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期。其疆域横跨亚、非、欧三洲。哈伦·拉希德依据波斯萨珊王朝的统治经验,健全行政体制,加强中央集权,扩大法官权力,完善司法制度;设驿站,建立中央情报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实行新税制,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国库充盈,经济繁荣,奖掖学术文化,重用各族不同信仰学者,倡导自由讨论学术,使文学、艺术得到发展。马蒙执政时,重用波斯显贵掌管军政大权,为缓和同什叶派的矛盾,立什叶派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达为哈里发继承人,并以女嫁之,继而宣布以什叶派的绿衣、绿旗代替阿拔斯人的黑衣、黑旗。他重视兴修水利,减轻土地税,使农业得以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随之而兴隆。海陆商道畅通无阻。他大力奖励学术,发展伊斯兰文化。830年,在巴格达创建综合学术机构“智慧馆”,集藏书、研究、翻译为一体。他派人将各方搜集到的古籍汇集到巴格达,并重金聘请东西方翻译家,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叙利亚的哲学及科学古籍译为阿拉伯文,出现了延续百余年的“翻译运动”。他在宗教上支持穆尔太齐赖派的宗教和哲学观点,并奉该派的“《古兰经》被造说”为官方信仰,设立宗教裁判所(米哈奈),审判不同意此主张的官吏和学者。对政治上的反对派,他仍坚持武力镇压措施。马蒙的政策为其后几位继任者所袭用。

§ 政治制度

阿拔斯王朝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在行政管理方面,多采用波斯的政治体制。王朝启用波斯显贵盘踞要职,并吸收各地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贵族、学者参政,哈里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具有最高权威。哈里发竭力为其统治赋予神圣的性质,声称自己为“安拉的代理人”,王朝是先知穆罕默德家族的合法继承者和正统派教义的捍卫者。哈里发之下,设维齐尔(即首相),具有较大的权力,除王储的确定外,王朝的一切行政和宗教事务,首相均可秉承哈里发意志全权处理。王朝健全了司法制度,法官由笃信伊斯兰教、精通教义和教法、品学兼优的法学家担任。教法官只审理穆斯林的诉讼。玉朝建有经过严格训练的10万人的哈里发近卫军,由骑兵、步兵和弓弩队等组成,另设有海军舰队。全国军队总司令称“大埃米尔”。近卫军初由呼罗珊人组成,后又新组建突厥奴隶近卫军。在征战时从各地区征募的军队称“穆特瓦尔”(Mutawwi'ah,意为“志愿者”)。王朝始设严密的警察组织,全国警察署长兼任哈里发警卫长,后由突厥近卫军将领代替。全国划分为24个行省,设总督管理,总督在其辖区内具有绝对权力。

§ 生产经济

阿拔斯王朝全面确立了封建的生产关系,仍实行土地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拥有大量伊克塔土地,后伊克塔多变为世袭的私人领地,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的经济基础。王朝极盛时,哈里发大力发展生产,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都很发达,帝国经济相当繁荣。纺织业、采矿业、玻璃业、珠宝业和其他传统手工业生产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在一些主要城市均建有造纸厂,其中大马士革生产的纸张远销欧洲。商业和过境贸易的发展,促使繁华的大城市兴起。撒马尔罕、大不里士、内沙布尔、哈马丹为“丝绸之路”中段的贸易交通重镇。首都巴格达成为帝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东西商旅云集,店铺林立,商品丰富,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货物的市场。对外垄断海上交通贸易和国际市场,巴格达、巴士拉、西拉夫(已毁)、开罗、亚历山大、阿曼等为水陆贸易口岸,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从而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和经济交流。

§ 学术文化

阿拔斯王朝是伊斯兰学术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全盛时期。哈里发奉行正统派(逊尼派)教义为国教,全面推行伊斯兰教法,大批欧莱玛(宗教学者)被吸收参政,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哈里发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措施,大力传播和强化伊斯兰教,吸引各地顺民大量归信了伊斯兰教,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在各地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培养了大批官吏、学者和教职人员。阿拉伯语逐步在帝国境内推广,它不仅为宗教语言,而且成为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社会交际的通用语言。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诵经学完整体系已经建立。逊尼派和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发展为宗教派别,各自确立了教义学说体系。逊尼派的四部《古兰经》注、六部圣训集编纂成书,四大教法学派学说形成。什叶派的四大圣训经辑录成册,教法学说和伊玛目教义日趋完善。穆尔太齐赖派由于马蒙的推崇得到很大发展,其学说曾一度占统治地位。苏菲派的学理得到广泛传播,后被安萨里引入正统派教义,成为正统信仰的组成部分。

艾什尔里派的学说,经塞尔柱王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的思想。教派分化加剧,学派林立,教义论争同教派间的政治斗争交织进行。哈里发大力倡导和赞助学术文化的发展。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图书馆、天文台、各类学校和医院,以巴格达“智慧馆”为学术中心,开展了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学者辈出,巨著珠联,丰富多采,在哲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农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伊斯兰学术文化传入欧洲,对近代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先被阿拉伯人所吸收,后通过他们辗转传入西欧。

§ 王朝衰退

9世纪后半期起,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突厥奴隶将领握有军权,专横跋阿拨斯王朝卫队

扈,任意废立或杀害哈里发。836年迫使哈里发迁都萨马拉达56年之久。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独占一方,脱离中央而独立。波斯、中亚、西亚先后建立了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塞尔柱帝国;北非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艾格莱卜王朝;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哈姆丹王朝和赞吉王朝;埃及建立了图伦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其中北非及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及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同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王朝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使民族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派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著名的有穆盖奈尔起义、巴贝克起义、赞吉起义、卡尔马特起义等,给王朝统治以沉重打击。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945年,布韦希人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剥夺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素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领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阿拔斯王朝遂亡。

§ 社会结构

随着新王朝的建立,阿拉伯帝国的社会面貌也发生相应变化。在这一时期,帝国已基本完成阿拉伯化或伊斯兰化的进程。阿拉伯血统已不再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统治阶级成分进一步扩展,除阿拉伯贵族之外,伊拉克、叙利亚、埃及、波斯各地封建主也都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帝国政治也由以往的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帝国国都东迁至两河流域,不仅造成社会经济重心的空间移动,也使帝国更多地接受了波斯专制主义的政治传统和社会风尚。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统治空前膨胀,哈里发们不仅自称是先知的代理人而且也是安拉真主在尘世间的代表,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们凭借庞大的官僚机器,对广袤疆域内的各族人民进行封建统治。官僚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维齐尔”,即宰相,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势极大。维齐尔之下,有财政、司法、工商、农业、军事、警务和驿站(情报)诸部大臣,此外尚有处理日常文秘的枢密院和负责整饰吏治的督察院。为防止地方总督权势过大,阿拔斯王朝将前朝原有的5大行政区,细分为24个行省。原来隶属于地方行政部门的地方司法系统也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由中央大法官到地方各省法官组成的独立系统,以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军队是阿拔斯王朝的有力支柱,但与前朝的军事体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变化。传统的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逐渐被经过严格训练、领受军饷的正规常备军所取代。其核心是由波斯呼罗珊人组成的近卫军,内分骑兵、步兵和弓奇兵等兵种。后来,近卫和主要是由突厥奴隶(马本路克)组成.

§ 王朝历史

艾布·阿拔斯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为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玄孙。在反对伍麦叶王朝的斗争中,阿拔斯的后裔提出还权于先知家族,推翻“窃权”、“叛教”的伍麦叶人,以恢复伊斯兰教政体为号召,同什叶派、呼罗珊人结成同盟,以死海南岸的侯迈麦为根据地,取得秘密“布道会”的领导权,组织力量,进行武装夺权斗争,后将活动中心转移到伊拉克库法。747年,在阿拔斯派首领易卜拉欣(?~749)的指使下,呼罗珊艾布·穆斯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750年攻占大马士革,推翻伍麦叶王朝统治。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位哈里发为艾布·阿拔斯,他自称“赛法哈”,意思是“仁慈者”、“慷慨者”。他在库法即位后不久就迁都哈希米亚城,后来又迁到安巴尔城。没过多久,艾布·阿拔斯逝世,他立下遗嘱,指定他的弟弟曼苏尔继位。曼苏尔在位22年(754~775年),是阿拔斯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他建立了横跨底格里斯河两岸的新都巴格达。巴格达的意思是“真主的花园”。巴格达建成30年后,到第五代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时期,这里已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性大都市。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时期,帝国仿效波斯旧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重视修水利,使肥沃的新月地带、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的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帝国境内的丰富资源和过境贸易,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巴格达成为著名的世界商业和贸易中心之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伊斯兰教已成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

马蒙死后,即哈利发之位者为其弟穆塔西姆(al-Mu'tasim)。此时以霍拉桑人为主力的常备军已欲振乏力,他乃收买土耳其奴隶,组织禁卫队。这称做“白人奴隶”(马木路克,Mameluke)军团。

自9世纪中叶开始,阿拔斯王朝实际上已经处于分裂之中,许多地区只是在名义上服从巴格达哈里发的领导。各地割据势力建立的小王朝之间相互混战,骤兴骤亡,100年来阿拔斯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被破坏无余。除了这些首领号称“苏丹”的阿拔斯王朝统治区内的割据势力以外,还有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以及什叶派在北非建立的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伊斯兰世界三位哈里发并存。中国史书根据其旗帜、服饰的颜色,习惯上分别称阿拔斯王朝、后倭马亚王朝和法蒂玛王朝为黑衣大食、白衣大食和绿衣大食。

§ 王朝经济

阿拔斯朝初期的统治者,以其国家幅员之辽阔,拥有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和世界贸易中枢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鼓励商业贸易,从而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

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哈里发政府十分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许多荒芜和不毛之地变成了良田,沃野千里,物产丰盛。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呼罗珊、大马士革和俄波拉等地,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棉花、亚麻等。园艺也很发达,椰枣、橄榄、桃、李、杏、桔、苹果、西瓜、葡萄和蔬菜等,都是普遍培植的园艺作物。

手工业相当发达,尤其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布匹、绸缎、呢绒、服装、地毯、帷幕、斗篷、帽子、椅垫等制品,畅销各地。埃及是亚麻手工业的中心;丝绸手工业集中在波斯东部的朱尔詹和锡斯坦两省;地毯手工业几乎到处都有。其他手工业,如玻璃、武器、皮革、造纸、珠宝以及家具制造业等,也很兴旺。中国的造纸技术,8世纪中叶由中亚传入阿拉伯帝国。撒马尔罕首先兴起了造纸业,以后传入巴格达、大马士革、埃及、摩洛哥直到西班牙,并通过西班牙传入整个欧洲。阿拉伯帝国生产的纸张,不仅满足阿拔斯王朝需要,而且远销欧洲。此外,还有金属制造、陶器、肥皂和香水等手工业。

§ 王朝贡献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100年,特别是哈伦·拉希德与马蒙统治期间是阿拉伯人历史的“黄金时代”。不仅军事实力强大,甚至曾在751年在怛逻斯河战役中打败中国的唐王朝,阿拔斯王朝的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庶地区。在充分吸纳拜占廷、埃及、波斯等古代帝国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可以与中国的盛唐相媲美的文化发达的国家,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科技方面阿拉伯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倭马亚王朝已经征服了东起中亚、西至大西洋的广大地区,但阿拉伯帝国控制下的大多数地区却是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完成信仰方面的转变,彻底伊斯兰化的。

王朝的“哈里发”大力提倡发展生产、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王朝经济异常繁荣,纺织业、珠宝业、采矿业和其他传统手工业生产为商业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也为东、西方贸易交流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马蒙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在他的时代开始了“百年翻译运动”。

阿拔斯王朝的文化与文明史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这一王朝文化的繁荣与发达,不仅推动了王朝本身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为揭开近代欧洲的面纱,推动近代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历史

大伊朗地区历史

直至现代国家的兴起

参见

波斯君主

前现代

显示▼隐藏▲前伊斯兰 公元前

远古

埃兰文明 3200年–2800年

埃兰王朝 2800年–550年

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 2200年–1700年

马纳王国 10–7世纪

米底王国 728年–550年

阿契美尼德王朝 550年–330年

塞琉古帝国 330年–150年

大夏 250年-125年

帕提亚帝国 248年–公元224年

公元

贵霜帝国 30年–275年

萨珊王朝 224年–651年

厌哒帝国 425年–557年

喀布尔-夏希王朝 565年–670年

显示▼隐藏▲伊斯兰 宗法哈里发 637年–651年

倭马亚王朝 661年–750年

阿拔斯王朝 750年–1258年

塔希尔王朝 821年–873年

阿拉菲德王朝 864年–928年

萨法尔王朝 861年–1003年

萨曼王朝 819年–999年

齐亚尔王朝 928年–1043年

白益王朝 934年–1055年

伽色尼王朝 975年–1187年

古尔王朝 1149年–1212年

塞尔柱帝国 1037年–1194年

花剌子模王国 1077年–1231年

卡尔提德王朝 1231年-1389年

伊儿汗国 1256年–1353年

莫扎法尔王朝 1314年–1393年

丘拜尼王朝 1337年–1357年

贾拉伊尔王朝 1339年–1432年

帖木儿帝国 1370年–1506年

黑羊王朝 1407年–1468年

白羊王朝 1378年–1508年

萨非王朝 1501年–1722年*

莫卧儿帝国 1526年–1857年

汉达基王朝 1722–1729

阿夫沙尔王朝 1736年–1750年

*或1736年

747年,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艾卜·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大肆捕杀倭马亚余党,杀害了艾卜·穆斯林,并残酷地镇压了呼罗珊人民起义。倭马亚王朝势力退缩到伊比利亚半岛,中国称之为白衣大食。

哈里发曼苏尔执政时,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于762年迁都至此。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

公元8~9世纪时,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成为帝国的鼎盛时期。此间,帝国的科学文化也获得许多重要成就,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阿拔斯王朝因此国势日衰。同时,9世纪中叶以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突厥将领掌握军权,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

1258年,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率西征的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杀,阿拔斯王朝结束。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