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比库石碑
释义

§ 简介

阿比库石碑,属于古埃及文明,

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初期,约公元前1900年

来源不详

德罗维迪(1824)收藏 编号 1534

§ 详细信息

这座石碑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被看成是一件杰作,它很可能是宫庭专用匠工的作品。石碑上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象形文字也格外优美。阿比库(Abiku)和他的妻子并肩坐在一个供桌前,他们头顶上的文字标明了两人的名字和头衔。从石碑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如下的内容:“几千个面包、几千罐酒、几千头牛、几千只飞禽、几千个雪花石瓶、几千件衣衫献给尊贵的阿比库, 内比特夫(Nebitef即死者的母亲) 之子.”。死者的爱妻是哈托尔(Hathor)女神的祭司 门图霍特潘克(Mentuhotepankh),而他的女儿温柔地坐在他们的脚边,闻着一朵荷花的香味,旁边的文字代表她的名字“他的女儿,内弗蕾图(Neferetu)”。父亲也像女儿一样享受生活的芳香,所以在他的鼻子附近雕有一个小香水瓶。在女人所坐的椅子下面有一个装带有莎草茎柄的镜子盒,这个盒子放在地上,但古埃及人为了能让人看到盒子内的东西而把它画成向外侧翻的样子。在石碑的下方刻有许多为主人端送食物和饮品的仆人,这种为死者服侍衣食起居的场面大量出现于墓室之中,它们与墓室内陪葬的大量实物一样,都表达了古埃及人希望在灵界依然能享受他们生前富足的生活。此外石碑最下方的图案还反描绘了一些日常的生活场景:秋收采果、捕鱼打猎、酿酒、烘制面包等等。

§ 碑文内容

亡者之书(The book of the dead)又称「死亡之书」、「亡灵书」、「死者书」是每个古埃及人都会拥有的东西,它是由神殿祭司所写,内容详细程度与所写材质都不一定,可能是刻在壁上、石棺上,也可能是简单几个字写在莎草纸上、石块上。

具体内容

它的内容是叙述葬礼仪式,祈祷死者的灵魂能顺利的到达极乐世界;裏面有专为亡灵所作的所有经文、咒语、赞美诗、礼仪真言、神名或者是开示等等。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亡者能安全抵达阴间,享受永恒的来生。

靠著繁复之仪式和法术,在棺文和亡者之书上的一组组的符咒能超渡死者,保护他们不受恶魔侵扰,并给予必要的口令及咒语,使亡者能获得进入阴间之路。 它实际就是死者去冥国的指南,每一篇的内容多半是祈祷或辩解,保护亡灵避免各种困厄、帮助死者逢凶化吉渡过往来世的困难航程,平安地到达“真理的殿堂”,顺利地应付审判,安然到达极乐世界“芦苇之野”得到永生的咒语。不过在最早的时候只有法老才有资格得到永生,因为根据古埃及宗教观念,法老是人间的神。金字塔文就是专为法老所作的咒文,刻写在古王朝五六两王朝国王的金字塔墓室壁上。中王朝时****始,一般贵族****类的棺木就可以刻上似金字塔的咒文,作为死者的护身符。而到了新王国时代,这些咒文又改成写於莎草纸上,作为一种陪葬品,即所的亡者之书。新王国时代,”亡者之书”由二十七篇组成,每篇长短不一各有题目,是书记官为亡灵所作的经文,上面抄录下冗长的《跨越死亡之国度》(又称《白昼来临之书》"The Spells for Coming Forth by Day")符文的片段,并配以插图,包括咒语、赞美诗、冗长的开释、各类礼仪真言、神名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埃及社会中一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背景-埃及的死亡观

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灵魂经由瀑布进入下界,下界有十二国,必须遍历以后,遭受重重窃难,受神的严格审问。如果重重难关一一闯过,便能复归上界,重见天日,回到遗体之中而得到再生。因为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所以需要专书来指导。

法老王对一般的埃及人而言是人间的神,他被认为是太阳神「雷」[Re,也译为「瑞」]之子。在亡者之书中描写著法老王死后会乘著太阳船到冥界,若通过冥王奥西里斯 osiris 的审判,就能加入太阳神的行列,每天早上搭著太阳船,从东边起来到西边落下,晚上在地下绕一圈,又从东边回来。古王国时期的法老王建造大型的金字塔,及陪葬的太阳船都是为了帮法老一步步到达太阳神之列。而法老到达了太阳神那裏之后,才能帮助人民也到达永生。

其他

最早的一本「亡者之书」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出现,是芦苇制成的纸卷,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书。较晚近的版本内容包括献给太阳神瑞的颂诗,往往附有彩色插图,出售给死者的家属,用於安葬(就是陪葬的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