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金溪战役纪念碑
释义

§ 简介

金溪战役纪念碑坐落在金溪战役遗址——金溪县浒湾镇大仙岭西麓,316国道北侧。该碑于1995年3月落成,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3年1月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先声战——金溪战役而建立。碑型设计如一杆枪形状,碑高10.5米,占地约100平方米,四周青松环抱,碑名为参与并指挥此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题写。

1932年6月,蒋介石调兵遣将,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在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朱德、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人率领下,抓住国民革命军大举进攻之前的时机,一方面在根据地内消灭白点(指国民革命军占据的地点),巩固根据地;一方面集中红军主力1、3、5军团,到外围作战,向东北出击,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金溪战役从1933年1月4日开始至1月8日结束,包括黄狮渡(原属金溪)战斗、崇岭阻击战、大仙岭围歼战和长源庙阻击战。1933年元旦,中央红军1、3、5军团共计3万余人,从黎川、资溪等地出发进入金溪县境。随同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到金溪的还有1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5军团政委萧劲光等。元月4日,红军在黄狮渡与敌人展开激战,至5日下午六时,击毙敌军1000多人,俘虏敌军官兵3000多人,并占领了金溪县城。元月8日凌晨4时,红军又与敌人在金溪崇岭短兵相接,红军伤亡较大。在关键时刻,军团首长亲临前沿阵地,上午11时,红军拿下了崇岭主峰。

元月8日下午1时,敌军为了挽救败局,由浒湾增兵两个团,在长岗埠、枣树一带会合溃退之部队,据守大仙岭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反扑。下午3时,红军大仙岭总攻开始,至9日凌晨,金溪战役全部结束。是役,红军共歼敌2000多人,俘敌4000余人,击溃敌军3个多师,缴枪4000多支。战斗结束后,红军派出工作队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筹集军饷和扩红工作,金溪县又有6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

§ 意义

金溪战役的胜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身先士卒、亲临指挥的结果。为了纪念金溪战役中红军英勇战斗事迹和缅怀先烈,1995年,金溪县委、政府在金溪战役遗址大仙岭上建立了金溪战役纪念碑,供人们瞻仰,并被抚州市评为第二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