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路排水
释义

§ 道路排水

§ 正文

结合道路工程排除路面与地面雨雪水、城市废水、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它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排水系统或防洪时,也是排水或防洪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道路和沿线构筑物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作用。危害道路的水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是雨雪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从地面渗入尚未深达下层的土中水)、潜水(在地面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中的水,距地面较近,在重力作用下可沿土层流动)和层间水(在地面以下任何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的地下水,当水源高于地面时,可通过岩层裂隙冒出地面而成泉水)。

暴雨径流、冰雪覆盖、能使路面积水。它们与上层滞水、潜水和泉水还能软化、冲刷甚至毁坏道路路基,造成路基边坡滑坍、道路翻浆等病害。道路排水设施的作用,是迅速排除路面、地面径流和各种城市废水,防止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层以及路基的水,以保证路基稳定,延长路面使用年限,维持车辆及行人的正常交通和安全,并使道路整洁卫生。

道路有公路与城市道路之分,两者对排水的做法有所不同。公路一般较附近地面为高,两侧无成片街坊或建筑,如不涉及复杂地形,主要考虑排除路面雨雪水和必要时排除或降低地下水。城市道路基本上处在市、县、城镇之中,沟通居住区、商业区、工厂、企业、机关、学校之间的交通,路面高度一般接近附近地面,大部分需按系统排除路面与街坊径流。因此对城市道路排水,应与城市排水规划统一考虑。

公路排水  一般均用明沟。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地面坡度大,水流快,明沟能充分发挥排水作用。当洪流超过设计能力而溢流时,排除积水也较迅速。其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管和渡槽等。

边沟是设在路基边缘的排水沟。土质边沟多用梯形断面,石质边沟可用矩形断面,某些矮路堤或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可用三角形断面。边沟纵坡一般与道路纵坡一致,并不得小于0.5%。边沟纵坡大于3%时,需对边沟进行加固。截水沟也称天沟,用于路基挖方边坡上方的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在挖方坡口至少5米以外设置,以拦截山坡向下流的地表水,保证挖方边坡不受水流冲刷。截水沟可根据需要设置一道或几道,分段拦截山坡地表径流。截水沟的关键在于迅速排水,避免沟内积水,更应防止沿沟内向土层渗水,造成边坡坍塌。截水沟应有可靠的出水口,必要时可设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将水引向山沟或桥涵宣泄。排水沟是将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基附近的积水疏导至低洼地、天然河沟或桥涵处的设施。地形险陡、排水沟纵坡超过7%时,为减小流速,降低能量,防止对路基的危害,宜设置跌水和急流槽。当路线跨越灌溉沟渠而设置涵洞有困难时,常采用倒虹管。

明沟计算应按公路技术标准考虑,桥涵设计及洪水频率按公路等级选定,若与城市防洪关系密切,则应考虑城市防洪标准。设计径流量,如有降雨资料,一般可按Q=CSF2/3计算,式中Q为计算流量(以立方米每秒计);C为按地貌确定的系数;S为相应于设计频率的一小时降雨量(以毫米计);C为汇水面积(以平方公里计)。也可采用形态调查法进行流量计算。

城市道路排水  城市道路排水具有系统性,较为复杂,可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见排水体制)。城市道路排水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及进入排水系统的径流量,均按排水工程要求及有关公式进行计算。中国原有旧城市的道路排水基本上均属合流制,近年新建、扩建地区采用分流制的已逐渐增多。

道路排水方式,有明式、暗式及混合式。明式由街沟、边沟、排水沟等组成明沟或明渠排水;暗式用暗管排水,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支管、各种检查井及出水口等部分;混合式是明暗结合的排水方式。一般情况,大中城市尤其是中心区,多采用暗式;小城镇及大、中城市近郊和郊区道路,可考虑明式。如条件合宜,城市中在建筑密度高与交通频繁的地区用暗管,建筑物密度低与交通较稀的地区用明沟或明渠,形成混合式。城市中用暗管卫生条件最好,而明沟或明渠的优点主要是造价低,缺点是占地多,环境卫生较差,对交通与生活均感不便。由于排水与道路关系密切,两者的改建与扩建相互均有较大影响,在考虑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的形式与规模时,要结合道路与排水的近远期规划,通过方案比较,作出经济合理的恰当布局和同步实施的妥善计划(见给水和排水工程)。

对城市中大的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下行立交道面、快速路和高速干道,情况比较特殊,积水后影响较大,道路排水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必须妥善处理,及时排除径流。广场、停车场、下行立交道面、快速路、高速干道如有条件形成独立的排水系统,可采用较附近地区为大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交叉口的雨水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广场、停车场的雨水口,可按平面要求及周围环境,考虑单向、双向、三向、放射等不同形式的排水坡面布设,面积较大不得已时可采用M型或W型,但对行车不利。下行立交道面的排水,宜在两端道路下行起坡处设反向路坡或采取截流设施,以限制或减少汇水面积。下行坡道上雨水口的布置、大小与数量应作设计与计算。下行立交道面收集的径流在不能自流排出时,需设足够能量的提升泵站,在降雨时将雨水外排。

当地下水位过高并影响路基稳定和强度,以及在寒冷地区可能引起道路冻害问题时,如路基受到限制而不可能提高,需采取相应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和考虑稳定的路面结构组成。降低地下水位可用不同形式的渗沟或用砂、炉渣等大孔隙材料建排水层并设置纵横向排水盲沟。对侧向渗透水的排除可采用侧向截流沟和抽排地下水的设施。路基受地下水毛细浸湿影响,一般可在路基顶面下修筑隔离层。隔离层可用粗粒材料,也有用土工编织物加反滤层,也可采用不透水层。

§ 配图

§ 相关连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