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针茅 |
释义 | § 基本资料 针茅 种中文名:针茅 种拉丁名:Stipa capillata Linn. 种别名 :锥子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针茅属 属拉丁名:Stipa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密丛型。须根坚韧。秆纤细而直立,.高40一80厘米,基部常为枯萎叶鞘包裹。秆生叶舌,长4—8(10)毫米,叶片卷折成细条形。圆锥花序狭窄,下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小穗含1小花,草黄色,颖窄披针形,先端纤细,长2.5—3.5厘米,外稃长1—1.2厘米,背部具纵列短毛,芒二回膝曲,扭转,光亮,边缘微粗糙,无毛,第一芒长约4厘米,第二芒长1.5—2厘米,芒针细丝状,卷曲,长6—12厘米,基盘坚锐,长约3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细长,纺锤形,长6—7毫米(图59)。 § 地理分布 针茅主要分布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甘肃也有分布;国外在欧洲、苏联中亚和西 伯利亚、蒙古均有分布。 § 生态特征 针茅为多年生广旱生密丛禾草,是典型的草原植物。生态幅度广,在新疆天山北坡从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广大山地,均有分布。在山地垂直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以建群种或优势种与沟羊茅(Festucasulcata)、窄颖赖草(Aneurolepidiumangustum)、超旱生小半灌木蒿(Artemisiasp.)、灌丛锦鸡儿(Caraganafrutex)、金丝桃叶绣线菊(Spiraeahypericifolia)形成干草原、荒漠草原和灌丛草原。由于针茅有发达的须状根系和适应干旱气候的一些生理生态特性,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雨水不足的条件下,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而仍保持生活状态。但是,它对水分条件也很敏感,地上绿色部分产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在生长季节里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较多时,植株可大量分蘖,草丛密集,营养枝增多,营养期也延长,同时可以大量抽穗结实。秋季产生的分蘖芽,包被在叶鞘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发育成短营养枝。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针茅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的黑钙土、栗钙土上生长。 § 使用价值 针茅为中等高度的多年生密丛禾草,茎叶稍硬,后期粗糙。针茅的营养价值不低于一般禾草,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其化学成分见表59。针茅在春季萌发,秋季再生的嫩叶适口性良好,马最喜食,其次是羊和牛,骆驼不喜食。在针茅草场上放牧马时,马的体质很快恢复,而且马奶产量也得以提高。在临近抽穗时,适口性迅速下降,而在开花时就完全不采食。直到秋季,适口性又有所提高,冬季枯草保存良好,多数抹丛较大,牲畜较易从雪下采食。幼嫩期的叶子和茎的顶端是家兔最喜食的饲草。针茅的产量,据新疆紫泥泉种羊场定位站测定,在针茅+沟羊茅山地干草原中,三年平均针茅在最高产量月,可提供干草每亩30公斤,占总产量的50.1%。在蒿子+针茅+沟羊茅+苔草荒漠草原中,针茅在最高产量月,可提供干草每亩16.5—17.5公斤,占总产量的36%左右。针茅春季萌发稍晚,营养生长期较长,结实期可延至初秋,放牧利用时间较长,而且再生性强,耐牧。针茅为草原型放牧场的中质牧草。通常分布广,生产力高,针茅草原,盖度可达35—45%。在新疆北疆冷季牧场中占重要地位。针茅的外稃有坚锐,的基盘和呈膝状弯曲的长芒,末端有扭曲的芒柱,受湿能自行扭转,极容易扎在绵羊身上。能刺入毛、皮、皮下组织乃至肌肉,严重时常引起死亡。因此在秋季牧场上,针茅带稃的颖果是绵羊的大害。试验证明,在针茅拔节早期放牧,抑制其秋季结实,或者秋季放牧前用机械方法打落颖果,可以减少危害,这时可用以放牧粗毛羊,山羊和马、牛。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