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要素主义教育 |
释义 | 要素主义教育 essentialism education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有W.C.巴格莱、I.L.坎德尔、R.芬尼和T.布里格斯等 。1938年2月,巴格莱等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创立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巴格莱在会上提出论文《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作为该团体的理论依据。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持批评态度,认为进步主义教育由于强调学习者的兴趣、自由、目前需要、个人经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忽视努力、纪律、长远目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完全放弃了以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作为升级的依据,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而降低了教育质量。要素主义教育的目标则要纠正上述弊端,从而使美国教育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要素主义者虽在哲学观点上各不相同,但在教育问题上则一致强调“种族经验”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在人类遗产中有“文化上的各式各样最好的东西”,有“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其中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各种技艺及传统的态度、理想等,这些要素是人人必须学习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将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认为拉丁语、代数、几何等一些对学生心灵训练具有特殊价值的科目应作为中等学校共同的必修科目。重视智力的陶冶,主张提高智力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对要素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应强制学习。要素主义教育的主张在40年代因进步主义教育的声势浩大而处于劣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并把科技落后归结为教育质量问题,要素主义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的教育主张受到了人们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小学实行课程改革,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并按“学术标准”,推行“能力分组”。这些方面主要就是以这一时期要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J.B.科南特和 H.G.里科弗等人的教育理论为依据的。但到60年代末,由于要素主义教育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加重学生负担,脱离实际,引起学生的普遍不满,因而在美国也逐渐失去统治地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