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赤豆
释义

§ 概述

赤豆

赤小豆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则难揭,若入苧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赤豆起源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山区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日本由中国经朝鲜传入,并在日本形成次生中心。栽培面积以中国最大,次为日本、朝鲜。 [1]

§ 药品简述

赤豆

药名:赤小豆

汉语拼音:Chì Xiǎo Dòu

英文名:SEMEN PHASEOL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2、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Phaseolus (Willd.)W.F.Wight] 。

功效分类:利水药;消肿药。

科属分类:豆科。

别名:红豆、亦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拇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小豆、猪肝赤、杜赤豆、茅柴赤、米赤豆。

性味:甘酸、平、无毒。

归经:入心经、小肠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

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用法用量: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采收储藏: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2]。

§ 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2、赤豆又名饭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煮汁食之通利力强,消肿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则令人黑瘦结燥。

3、中药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请注意鉴别,切勿误用。

4、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5、《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6、《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 中药化学成分

赤豆

1、赤小豆 含糖类,三萜皂甙(triterpenoidsaponin)。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thiamine)0.3lmg,核黄素(riboflavine)0.11mg,烟酸(nicotinicacid)2.7mg等。

2、从赤豆中分离得到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3-fu-ranmethanol-β-D-h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和1D-5-O-(a-D-吡喃半乳糖基)-4-O-甲基肌醇[1D-5-O(a-D-galactopyranosyl)-4-O-methyl-myoinositol]。还分离得到6个齐墩果烯低聚糖甙(oleanene-oligoglycosides):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槐花二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sophoradiol};赤豆皂甙Ⅱ,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赤豆皂甙Ⅲ,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azukisa-pogenol};赤豆皂甙Ⅳ,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基]刺叶丝石竹酸{3-O-(β-D-glucopyranosyl)2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gypsogenic acid};赤豆皂甙Ⅴ,即是3-O-[a-L-吡喃鼠李糖基(l→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和赤豆皂甙Ⅵ,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醋酸基]-29-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pyranosyl]-29-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azukisapogenol}。

从赤豆的热水提取物中还得到三种黄烷醇鞣质(flavanoltannins):D-儿茶精(D-catechin)、D-儿茶精(D-epicatechin)和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从新鲜种子中分离到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和B3。

§ 药理作用

1、赤小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

2、赤小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

3、赤小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4、赤小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 临床应用

赤豆粥

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

2、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000~3000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 药物配伍

赤豆

1、配赤茯苓,清利下焦湿毒力大,可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肿,或泻痢。

2、配当归,渗湿清热,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可用于湿热便血,腹痛,尿血。

3、配连翘,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可用治湿热内蕴之黄疸,湿热下注之淋症,妇科盆腔炎急性发作和产后高烧。

4、配白茅根,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可用于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淋闭尿血等症。

5、配瓜蒂,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护中保胃气,使快吐不伤正,可用于痰涎壅塞胸中,宿食停滞上脘而泻利不能及者。

6、配鲤鱼,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7、配鸡子白,调涂治热毒痈肿。

8、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

9、配商陆,逐水除胀,常用于水肿胀满等症。

§ 常用配方

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因血热而致的多发性疖肿。

2、赤豆120克,煮汤当茶饮,治水肿。

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

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随意饮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

5、治误吞玻璃渣:赤豆适量煮熟,尽量饮服,然后再服泻剂,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

6、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以便排脓),一日两次,治热毒痈,外伤血肿及扭伤。

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9、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净,水煎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 附方

1、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2、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3、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4、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5、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6、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7、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8、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9、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10、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11、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12、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13、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14、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15、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16、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17、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18、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19、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 文献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

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5、《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6、《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7、《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8、《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11、《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12、《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13、《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1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 营养成分

赤豆每百克含水分12.6克,蛋白质20.2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63.4克,膳食纤维7.7克,维生素A13微赤豆粥克,视黄醇当量,胡萝卜素80微克,硫胺素0.16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毫克,维生素E14.36毫克,钙74毫克,磷305毫克,钾860毫克,钠2.2毫克,镁138毫克,铁7.4毫克,锌2.2毫克,硒3.8微克,铜0.64毫克,锰1.33毫克。

赤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赤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

§ 食疗作用

1、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2、现代研究认为,红豆中含有多量对于治疗便秘的纤维,及促进利尿作用的钾。此两种成分均可将胆固醇及盐分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体外,因此被视为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还可用于治疗心脏性和肾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和外用于疮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汤饮服,可用于治疗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3、赤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红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湿的作用。凡脾虚不运、腹水胀满、小便不利、黄疸、泻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药,有清热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黄、肠痈、痔痢下血、风疹瘙痒等。生豆杵末,鸡蛋清调匀外涂,可治热毒痈肿。

4、《本草纲目》说它“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治呕,而治下痢肠,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中医认为赤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清热解毒,通乳汁和补血的功能。不仅可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且对于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别有利于各种特发性水肿病人的食疗。

5、与赤豆相宜的食物有:鸡肉,补血明目,驱风解毒,营养全面。鲢鱼,祛除脾胃寒气,消肿去淤。南瓜,健美润肤。鲤鱼,利水消肿。乌骨鸡,滋阴养血,利水消肿。花生、红枣,补益心脾,利水消肿。

§ 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赤豆赤豆性喜温、喜光,抗涝。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积温2000—2500℃,一般在8一12℃以上开始发芽出苗。 赤豆对光照反应敏感,过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成熟期并不提早。所以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时会提早成熟,而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会延长成熟期。

赤豆生育长短因品种而异。生长期短的可在60—90天;生长期长的在80一120天。赤豆在开花前后需水最多,开花结荚期遇高温、干旱,易造成落花、落荚;过于湿润,植株容易倒伏。在鼓粒成熟期,天气晴朗利于光合作用,有利提高粒重。 赤豆在疏松的腐殖质多的土壤中生长最好。沙土地种植赤豆粒红有光泽。壤土地种植的赤豆发乌、暗红色。赤豆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

整地施肥

赤豆需氮肥较多,虽然有根瘤菌固定氮素,但增施农家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尤其是适量增加磷、钾肥,增产更显著。如果没施底肥则在赤豆生育期间,于开花前5—6天追速效氮、磷肥,能促花荚增多,并防止落花、落荚。

种植方式

赤豆单作或间作、套种。由于耐荫多以间、套种方式种植, 单作很少。主要形式有:

1、赤豆与春玉米、高梁、谷子套种。春玉米与赤豆以1:1 或2:2方式套种。一般在玉米定苗之后,在玉米行间套种赤豆,

2、赤豆与夏玉米、夏谷混作。播种夏玉米或谷子时,赤豆随之下种,定苗时注意玉米株间留一定株数的赤豆苗。

3、棉花与赤豆套种。春天棉花出苗后,在大行内穴播一行赤豆,赤豆选用棵小早熟品种。这种套种方式,对棉花下部通风透光有利,能减少蕾铃脱落,多坐桃。有时在棉花、花生、甘薯等作物缺苗地块补种赤豆。

4、春甘蕾套种赤豆。在甘薯地隔沟墩播赤豆,一墩5—6株。赤豆成熟早,当赤豆收获时,正值甘薯块根第二次膨太高峰期,不影响甘薯产量,还多收几十斤赤豆。

田间管理

赤豆苗期为促进根系发达,要多中耕松土,也有利根瘤生长。开花后生长旺盛时,可适当打顶尖,摘除无效花枝,使养分集中到荚,促子粒饱满。 开花前后,是赤豆需水最多时期,此时缺水,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因此遇旱要及时浇水。 赤豆生长前期防治蚜虫和红蜘蛛,中后期防治钻心虫,防止蛀食豆荚。贮存期间防治绿豆象。入库前用50℃高温灭虫; 药剂熏杀;缺氧保管等措施。

采收储存

将拣去杂物的赤豆摊开晒开,以3~5斤为单位装入塑料袋中,再放入一些剪碎的干辣椒,密封起来。将密封好的塑料袋放置在干燥、通风处。此方法可以起到防潮、防霉、防虫的作用,能使赤豆保持1年不坏。还可将赤豆放在开水中浸泡十几分钟,然后捞出晒干,放入缸里收藏起来,可保存很长时间,也不会生虫。将两三瓣大蒜放入装赤豆的容器或口袋中,可使其2~3年不被虫蛀。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赤小豆种子圆柱形而略扁,两端稍平截或圆钝,长5-7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平滑,稍具光泽或无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种子长度的2/3,中央凹陷成纵沟;另侧有一条不明显的种脊。质坚硬,不易破碎;剖开后种皮薄而脆,子叶2枚,乳白色,肥厚,胚根细长,弯向一端。气徽,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气。

2、赤豆种子近矩圆形而稍扁,直径4-6mm,与赤小豆的主要区别为种脐平而不突起,中央也不凹陷。

均以颗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赤小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自内向外逐渐增厚,胞腔含淡红棕色物质,近外侧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有1列哑铃状的支柱细胞。薄壁细胞约10余列,位于支柱细胞内方,其内侧数列细胞颓废。位于种脐部位的表皮为2列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细胞

呈星状。子叶表皮细胞近方形,叶肉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淀粉众多,近圆形、肾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35(-70)μm,脐点星状或裂缝状,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3-13μm,簇晶6-16μm。

2、赤豆子叶叶肉细胞不含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直径3-6μm。

理化鉴别

本品粗粉1g,加对70%乙醇10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冷后滤过,取滤液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

药物应用鉴别

赤小豆、绿豆、黑豆,三者都有利水消肿,解毒疗疮作用,对于水肿胀满,湿热黄疸,痈肿热毒等均可应用。但又各有所偏,赤小豆善长利水祛湿,故水肿,泻痢黄疸多用之;绿豆善长清暑解药毒,故暑热烦渴及药物中毒等多用之;黑豆善长祛风解毒,故风痹筋挛,产后风痉,痈肿热毒等多用之。

§ 保健食谱

冬瓜赤豆汤

冬瓜赤豆汤

原料:冬瓜500克、赤豆40克

做法:将冬瓜、赤豆加水两碗煮沸,用小火煨20分钟即可。

用法:不加盐或少加盐,日服2次,食瓜喝汤。

作用: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用于急性肾炎浮肿尿少者。

评注:冬瓜含钠较低,是肾病浮肿病人的理想食品。慢性肾炎脾肾虚寒者不宜食用。

赤豆玉米薏仁粥

原料:玉米须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将玉米须加水适量先煎10分钟,赤小豆、薏苡仁洗净入锅,用旺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成稀粥。温服,每日1次。适用于治疗阳虚水泛见体型胖大、倦怠、苔白腻。

车前子赤豆甜羹

原料:车前子200克,赤豆250克,糯米500克。

做法:车前子煎水,用车前子水煮赤小豆,至半烂,再放入糯米中,煮至糯米熟即可,加冰糖或白糖。

功效:具有健脾,滋阴,补血,利水的作用。

赤豆鲤鱼

原料:鲤鱼1尾(1000克以上),赤豆100克,陈皮、花椒、草果各7.5克。

做法:将鲤鱼去鳞、鳃,抠去内脏,洗净。将赤小豆、陈皮、花椒、草果洗净,塞入鱼腹,再将鱼放入沙锅,另加葱、姜、胡椒、食盐、灌入鸡汤,上笼蒸1.5小时左右,鱼熟后即可出笼,再洒上葱花,即成。

功效:有行气健胃,醒脾化湿,利水消肿,减肥的功效。

桂花赤豆汤 赤豆

原料:赤豆500克,白糖200克,桂花45克。

做法:将赤豆捡去杂质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使赤豆浸发。将赤豆放在锅中,加清水两升,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焖三小时左右,至赤豆酥烂,加入白糖,撒上糖桂花调匀即可。注意赤豆要煮酥烂,要保持赤豆外形完整。本品是上海最著名的传统名小吃,始于清朝中期,由上海流动食摊的经营者所创,是一种宵夜点心。

黄鸭赤豆汤

主料:黄鸭1 只,赤豆30 克,陈皮30 克,花生米30 克,冬瓜皮100克。

调料:料酒、盐、胡椒粉、姜片、葱段。

制法:将赤豆去杂洗净。陈皮、冬瓜皮、花生米去杂洗净。陈皮、冬瓜皮装入纱布袋扎口。野鸭去毛,去内脏,斩去脚爪,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氽一下,捞出洗净、斩块。烧热锅放入鸭块煸炒,放入葱、姜、料酒,煸炒至水干。注入适量清水,加入盐、胡椒粉、赤豆、花生米、药袋,共煮至肉熟烂,拣出药袋、葱、姜,盛入汤盆中即成。

贴士:黄鸭赤豆汤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常人食之可减肥健美。

桂花赤豆糕 赤豆

原料:糖桂花14克,糯米粉、粳米粉各500克,赤豆、白糖各100克。

做法:赤豆洗净煮烂备用。将糯米粉、粳米粉、白糖倒入盆内,拌匀,取出少许作面料用,随后分次倒入清水,用双手拌揉至水全部吃尽,再把煮烂的赤豆倒入拌匀。取木蒸笼一只,下面垫上一块蒸布,把拌匀的糕料倒入,开着盖用旺火沸水蒸约20分钟左右,见蒸汽直冒,面上蒸粉呈赤色时,再把少许用作面料的糕粉均匀撒在上面,加盖略焖片刻,即熟,在蒸糕上撒上糖桂花,用刀切成方块食用。可作主食或点心随量食用。

功效:可补益脾胃,强壮身体,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者。

§ 相关食品

赤豆沙

赤豆沙即豆沙馅,是我国的传统风味食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方面。豆沙的传统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中制沙和洗沙 赤豆冰淇淋

工艺对设备及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利用该项技术生产豆沙,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易于控制。比较适合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

1、原料

选择无病、无虫、无霉烂的优质红小豆,除去原料中的砂粒等杂质,用清水冲洗2-3遍。

2、浸泡

浸泡有利于提高出沙率并可缩短蒸煮时间。浸泡时控制水温在20℃左右,时间8-12小时,泡好的豆应为原重的1-1.2倍。

3、蒸煮

蒸煮过程较为关键,欠火与地火都会降低出沙率。将浸泡好的豆放入锅内,加水量以略过豆面为宜。一般浸泡过的豆煮制时间为30~45分钟,未浸泡的豆煮制时间为60~90分钟。煮完的豆应有10-15%的裂口,用手轻轻一抿,即可搓掉豆皮。

4、打浆

将煮好的豆捞出,控干水分,趁热进行打浆。宜用双道打浆机进行打浆,以保证成品的细腻光滑。打浆机第一道筛网孔径为1mm,第二道为0.5-0.6mm。

5、脱水

打浆得到的沙浆含水率较高,一般为75%左右。为缩短炒制过程,应适当脱去沙浆中过多的水分。脱水设备可采用离心机,一般脱水至水浆含水率达50-60%即可。

6、炒制

配料:油12-15%,糖40-45%,红小豆30-35%。这突出赤豆沙的特有风味,最好选用精炼棕榈油和优质白砂糖。先称取一半的棕榈油倒入锅内,待油沸腾后,将沙浆和糖一并倒入锅内搅炒,至沙浆略为粘稠后,将剩下的油分三次徐徐加入。整个沙制过程控制在60-90分钟之间,成品含水量控制在15-20%之间。

7、冷却,包装

炒制好的豆沙成品应冷却后再时行包装。冷却可采用自然冷却法,即将炒好的豆沙倒入高5cm左右的不锈钢托盘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包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