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椎 |
释义 | § 理论基础 出处 《素问·气府论》 穴名 大椎穴【别名】百劳、大杼、上杼。 § 【释名】“ 椎”原指一种捶击工具,后因形似而用称脊椎骨。脊椎骨中以第七颈椎棘突隆起最高,所以称之为“大椎”,穴当其处故名。又名“百劳”,意指其穴能补虚治劳。 § 【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 【定位】 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问韧带;穴区内有第8颈神经后支皮支,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 §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 【运行规律】 循督脉上传头颈。 § 【功能作用】 益气壮阳。 §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临床治疗 【功用】清热解表、截虐止痫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配穴举例】配腰俞治疟疾;配长强治癫痈、背脊强痛;配合谷、中冲治伤寒发热、头昏 (《腧穴学》)。 配腰俞,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治疗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三阳、督脉之会。 《图翼》:又治颈瘿、灸百壮,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各三十壮。 《千金方》: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普济》:灸以年为壮。 § 相关链接 三阳 太阳、阳明和少阳的总称。其中包括了手三阳和足三阳,实际上是六条经脉。在六经辨证上三阳病系指病邪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 太阳经的代称(《素问.着至教论》马莳注)。按照伤寒病由表传里的发病次序,在三阳经中太阳经位于最表层,首先发病,故称“三阳”;其次是阳明经,叫做“二阳”;再次是少阳经,叫做“一阳”。?足太阳膀胱经的代称(《素问.大奇论》马莳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