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费礼文
释义

§ 简介

费礼文

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上海职工业余大学。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工厂职工,上海《劳动报》记者、编辑,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编辑,副编审。

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工人创作》杂志编委。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创作历程

《船厂追踪》

费礼文原是上海柴油机厂一名技术工人,解放前只读过三年书,为了谋生就去当学徒了。1952年因积极参加职工夜校学文化并取得一点成绩,被评为上海五金工会系统的学习模范,夜校老师要我写篇获奖后感想,发表在厂部食堂门口大黑板报上。未料想,我写的这篇以解放前后学文化的苦与甜为内容的短文,竟引起当时在厂里参加民主改革的《劳动报》记者唐铁海、杨振龙等人的关注,他们和厂工会等有关领导研究后找到了我,说我那篇短文写得有真情实感,有点写作潜力,因此鼓励和动员我这个当时已带有几名徒弟的青年老师傅,担任报社通讯员,给报刊写稿。他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新挑战”,决心用笔来表达我和工人伙伴们的心声。

当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为报刊写新闻报道和小通讯之类稿件时,总觉得有那么多写不完的事和讲不完的话,尽管一开始曾遭到十二次退稿的挫折,但在一些报刊编辑、工人群众的帮助支持下,他写的稿子终于在报上刊出,而且是越登越多,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上海各报刊登我的大小稿件近三百篇。更没有想到的是,此举会改变他的人生,使我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漫长之路。

上海工人文艺创作组吸收了几十名当时算是有点“冒尖”的工人作者,分别在电台和《劳动报》两处活动,费礼文是被吸收到《劳动报》这一组的,但刚开始因我还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文艺作品,只是参加旁听,后来才转为正式组员的。他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老兄弟俩》,就是在我当“旁听生”时写的。稿子是投寄给当时华东作协(后改为上海作协)办的文学刊物《文艺月报》,使我第一次有机会跨进巨鹿路作协所在地大门,见到当时编辑部负责人之一的老作家魏金枝和小说组编辑、女作家罗洪、欧阳翠,经过他们热情帮助,这篇习作很快就在 《文艺月报》1953年五月号上发表了。

从那以后,我发表在这本刊物上的很多作品,如小说《早春》、《雨露车辙》、《不落的太阳》等等,都曾经过魏金枝亲自审阅和指点。这位为人正直的老作家,为培养文学新人和一批工人作者,呕心沥血,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写的《一年》、《两个技术员》等等,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为此在1954年和1955年,先后编选出版了《上海工人文艺创作选集》一、二集,收有二十名工人作者写的近五十篇作品。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费礼文写的第一本短篇集《成长》。中国作协和作协上海分会批准唐克新和他入会,胡万春等也加入了作协上海分会。

1956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和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海代表团中有我和唐克新、胡万春、毛炳甫、福庚、郑成义、徐锦珊、金云八名工人作者。他也写了《晨》、《不落的太阳》等中短篇,出版了第三本小说集《早春》。与此同时,胡万春和他还积极参与电影和话剧创作,胡万春创作了电影剧本

《钢铁世家》和《家庭问题》,费礼文则创作了《钢人铁马》、《他们在成长》等五部电影剧本(其中两部是和艾明之、强明合作的);胡万春先和佐临等人合作编写了话剧《激流勇进》,后又和我及陈恭敏等人编写了话剧《一家人》,这两个剧本都曾获得中央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创作奖。

围绕上海工人创作的发展,当时有许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进行过分析和评述,他们既热情肯定其中一些可取之处,也中肯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针对他写的一些作品,欧阳文彬写了《费礼文的“钢人铁马”》(《文艺月报》1958年12月号)、《致费礼文同志》(《解放日报》1962年11月13日),晓立(李子云)写了《费礼文短篇创作的新收获》(《工人日报》1963年2月3日)等等,从点到面地剖析了当时工人创作的得与失。[1]

§ 简历

费礼文代表作

费礼文(1929.10.24—)安徽肥东人。

1945年到上海,作过临时工、小贩。解放后,进上海中和机器厂、吴淞机器厂当铣工和机器和技校教师。

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通讯、特写。

1953年在上海《文艺月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老兄弟俩》。

1955年早期小说代表作《一年》发表于《解放日报》颇得好评。

1956年调《上海劳动报》当记者、编辑,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成长》。

1959年到《上海文学》任编辑。

1960年成为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

1976年开始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电影剧本。

1978年调回《上海文学》当编辑。副编审。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上海作协二、三、四届理事。

§ 作品年表

第一篇短篇小说《老兄弟俩》首发于《文艺月报》1953年5月号

成长(短篇小说集)1956,中青

钢人铁马(电影剧本)1958,上海文艺

金色的雄鹰(短篇小说集)1958,中青

竞赛没有结束(小说、特写集)1959,新文艺

船厂追踪(电影剧本),1959,上海文艺

风流人物数今朝(电影剧本,根据自己的小说《王林鹤的故事》改编)与艾明之合作,1960,上海文艺

红色堡垒(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厂史)与人共同编写,1961,上海文艺

早春(中、短篇小说集)1962,上海文艺

一家人(话剧)与胡万春等合著,1964,文化

生活意味着什么(小说、报告文学选集)1986,宁夏人民

著作

另外还著有小说集《竞赛没有结束》、小说《一年》、《晨》,电影文学剧本《激流》、《他们在成长》(均已拍摄发行),工厂史料《戴着项链登攀的人》等多篇报告文学选入《改革之路》、《希望在肩上》、《东台春色》、《风雨梅山情》、《重振雄风》、《江淮大地的脊梁》、《商界红宝石》等报告文学集。写有《不落的太阳》等中、短篇小说。

其他相关

费礼文写过的文章

我们那一代工人作家

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三例

古桥疑案

“拼命三郎”胡松伶

宋代钞版失踪疑案

手部损伤后外固定位置的探讨

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

掌、指骨骨折的治疗

福特Ka运动型旅行车Turing

农具小模型城市销售旺

费礼文写过的书

生活意味着什么

成长

风流人物数今朝

台湾土著族的文化,语言分类探究

三维工业造型篇

新牛津魔鬼辞典

黛安娜传

西方观人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化学与营养保健

费礼文写过的论文

半导体行业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论经济新闻信息量的增值

新型植物胶冲洗液的开发与应用

谷氨酸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套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FOXP3mRNA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长沙市主要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分析

ISO14001和QC080000整合体系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

曲线坐标系下地下水渗流与污染物输移的数值模拟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失的政治经济分析

基于WENO格式的水流水质数值模拟

§ 荣誉

1964年,他参加创作的话剧《一家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优秀话剧创作奖。

1987年曾获编辑荣誉奖状。[2]

§ 个人感受

之所以能在我身上发生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是和当时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分不开的。解放之初,党就创办了以发表工农兵作者作品和培养工农兵作者为主要任务的《群众文艺》,并指示上海各报刊的文艺部门,大力在厂矿企业中发展工人通讯员,担负起辅导和培养工人作者的光荣任务。《解放日报》、《劳动报》和上海人民电台为此曾多次举办过通讯员讲习班,尔后又和市文联等单位合办了工人文艺创作组,柯蓝、赵自、唐铁海、阿章以及电台编辑王友枚、陈榭等人作为创作组老师和辅导员,都曾满腔热情地为发现和扶植工人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创造性劳动。

其次,在我创作的一些作品中,经过前辈作家、编辑的指点帮助,虽然也塑造出一些还能为读者接受的老工人、青年工人等人物形象,但更多的人物形象却显得肤浅和苍白无力。其教训就在于我脑子里曾有个“框框”,塑造工人形象时总怕给他们脸上抹“黑”,把人物给歪曲了,例如我在写一篇反映工人搞技术革新小说时,开始写得还较为生动,既写了主人公的欢乐,也写了他的痛苦;既赞扬了他的顽强意志,也鞭挞了他的内在缺点和丑陋东西。

但等到我按“政策”框框去衡量它时,又开始害怕起来,感到这儿不符合先进典型标准,那儿有损人物形象,于是先对它一遍一遍地“磨平”,把原先尚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些生动情节,都当作“犯忌”东西“磨”掉,使原本还有点独特个性的人,“磨”得几乎没有什么凹凸面了。然后,再脱离生活实际地对人物进行“拔高”,向所谓“高大英雄形象”靠拢,不断加大他的“英雄行为”和“豪言壮语”,直至顾不得吃顾不得睡,没有家庭生活,更不许谈情说爱等等,经过如此“磨平”与“拔高”,这样的人物还能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吗?其结果只能成为图解某项“中心任务”的干巴巴的“木偶”而已。

回顾“文革”前工人创作这段往事,反思自己作为其中一员的创作经历,感触甚深,心情也是沉重的。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它就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上海工人创作的真实写照,你想抹也是很难抹掉的,还不如完整地把这些经验教训提供出来,给关心和愿为反映广大工人群众和劳动者生活的创作者、研究者作参考资料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