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州陀罗尼经幢
释义

§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赵州陀罗尼经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河北省

赵州陀罗尼经幢 I-78

§ 简介

赵州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交叉口,原是开元寺遗物,寺已毁,唯存经幢。该经幢建于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由礼宝副史、知赵州王德成等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而得名。

幢高18米,分七级,造型雄伟俊秀,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石刻经幢。1961年3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建在一个高1.5米的方形石基上,石基束腰部分刻有“妇女掩门”图案;四角托塔刻金刚力士,形象健壮膘悍。墓基上是八角形束腰式须弥座,雕刻着佛教的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法器,以及伎乐、神佛、菩窿、蟋龙等。须弥座之上,为一自然山石,其上托着经幢的六层柱体,每层之间均有华盖相隔。经幢主体呈八角形,一至三层刻陀罗尼经文,行笔遒劲,潇洒流利而又工整严谨,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其余各层刻满了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狮象等动物、亭台、花卉图案等。幢顶以铜质火焰宝珠为塔刹。经幢整体轮廓庄严秀逸,形如宝塔,故民间俗称“石塔”。此经幢是我国古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杰作,展现了宋代造型艺术的辉煌成就。

§ 建筑

赵州陀罗尼经幢是在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由赵州人王德成建造的,陀罗尼经幢全部用石料雕琢而成,共七级,平面呈八角形,高约18米,是中国现存石经幢中时代最早的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 .

经幢的方形台基上刻有“妇女掩门”、各种伎乐、神佛、菩萨、蟋龙、莲花等图案和花纹,线条圆润、飘逸,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刻艺术。经幢上刻有陀罗尼经文,经文中间饰满了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图案。幢顶的宝刹是铜质的火焰宝珠,造型清秀素雅,衣纹华丽,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佳作。

经幢一般都是用石雕刻而成,是镌刻佛经的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建筑物创始于唐初,以后日趋华丽,造型繁复,雕刻考究。赵州陀罗尼经幢无论从造型上还是纹饰上都可列为经幢建筑之首。

§ 华夏第一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

有关史料记载,该经幢是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建造的,高16.44米,是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经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丽多姿,极具艺术韵味,被誉为“华夏第一经幢”,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幢,梵语叫“驮缚若”,意译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中国古代做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长久保存,又将经刻在石柱上叫石幢,后来亦称为经幢。  .

我国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陀罗尼经则始于唐初。当时佛教密宗盛行,众信徒认为咒语——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倘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们便将它刻于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后,经幢造型逐渐复杂,日趋华丽考究,逐渐发展演变成集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就是这样一个突出典型。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说起“妇人掩门”雕像,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古时候赵州城里有一薛家烧饼铺,这铺子就在经幢附近。这薛家烧饼本是祖传,做工精细,香酥可口。有一段时间,薛家烧饼铺出了怪事:每天早上开张时,总发现少了一些烧饼。

是谁偷吃了烧饼?薛掌柜心里很是纳闷。这天夜里,薛掌柜关了店铺门,没有睡觉,躲在暗处想要看个究竟。三更时分,忽听“咕咚”一声,店铺门开了,淡淡的月光下一个年轻的妇人,风摆杨柳似的走了进来。那妇人进来以后,轻轻打开箱子,拿起一个烧饼大口大口吃起来,吃饱后还觉得不满足,又拿了几个才离开。薛掌柜暗暗跟在妇人身后,见那妇人径直奔向经幢,眨眼就不见了。薛掌柜看看四周哪儿也没有妇人的影子,觉得十分奇怪,只好回到烧饼铺子。第二天,薛掌柜又到这座塔下,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这经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着一扇半掩的门,门里露出半个妇人的身子,长相和昨夜偷吃烧饼的妇人一模一样。薛掌柜越看越生气,回到铺里取来砍柴斧头,对准妇人的两只脚砸去,斧起斧落,几下子就砸下了妇人的双脚,从这以后,“妇人掩门”雕像没了脚,薛家烧饼再也没有丢失过。

经塔的须弥山之上,为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它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2 11: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