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文化通志》 |
释义 | § 图书简介 《中华文化通志》 《中国文化通志》华章共著,胞族同辉,经过八年的共赴大义,劳心苦作的集体成果——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问世了。《中华文化通志》由江泽民主席题词,萧克将军提出创意并担任编委会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绵延了5000年的历史,哺育着1/5人类的身心。在漫长的岁月里、广袤的土地上,她有过无私奉献、四方传播的荣耀,也有进诚心求教、八方接纳的盛事。她以虚怀若谷、博大精深而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她贯通古今5000年、包容56个民族文化、涵盖十大文化领域、涉及十大重要学科、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传承炎黄文化宝藏。[1] 灿烂辉煌。它和以直,健以稳,文而质,博而精,大而弥德,久而弥新,昂然挺立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当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降落,新的世纪已经来临的时候,中华民族正在重新检视自己,以便在新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便是为此而向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做出的奉献。 《中华文化通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华文化由古到今、分门别类进行全面系统概括的巨型著作,全书分为序卷和十典百志,共101卷、4000余万字,全国近200位专家历时8年完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贯通古今五千年历史,涵盖十大文化领域,包括56个民族文化,涉及文史哲经等十个主要学科,阐述详尽,内容丰富。 《中华文化通志》全书共为十典百志。十典分别为:历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与礼仪典、学术典、科学技术典、艺文典、宗教与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每典十“志”。历代文化沿革典,十志按时序排列。地域文化典十志,主要叙述汉民族聚居区域的地域文化,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排列。民族文化典十志基本上按语系分类排列。中外文化交流十志,按照中国与周边及世界各大区域分区排列。其余各典所属各志,俱按内容排列。 本书从一开始直到问世,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学术界积极支持和热心帮助。江泽民主席为本书题词并作序,在全书出版时,又接见了本书部分编委与作者,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发了统稿,全国报刊都以显著的位置作了报道。费孝通、戴逸、金冲及、饶宗颐等都对本书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在多次谈话中特别强调:本书采用中国史学传统的典、志这一编纂方法,要求在充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准确反映历史实际,依事立类,注重贯通、汇通、会通,使各志都能独立存在,全书又构成一个整体。本书作者队伍陈容强大,写作规范,反复修改,使全书保证了很高学术水准。[2] § 名称论述 宋人郑樵《通志·总序》有曰:“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志者宪章之所系。”本书以典、志命名,正是承续这样的体例和精神。其编撰特色,可以概括为“类”与“通”二字。 “类”者立类。全书十典,各为中华文化一大门类;每典十志,各为大门类下的一个方面;每志中的“编”“章”“节”“目”,亦或各成其类。如此依事而立,层层分疏,既以求其纲目分明,论述精细,也使于得门而入,由道以行,俾著者读者都能于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里,探骊得珠,自在悠游。 “通”者贯通。书中所述文化各端,于以类相从时,复举其始终,察其源流,明其因革,论其古今。 “通”者汇通。文化诸事,无论其为物质形态的,制度形态的,还是观念形态的,都非孤立存在。中华文化是境内古今各民族文化交融激荡的硕果;境外许多不同种的文化,也在其中精芜杂存,若现若隐。因此,描绘中华文化,于贯通的同时,还得顾及如此种种交汇的事实,爬梳剔理,还它一个庐山真面目。 “通”者会通。“会”乃“体会”、“领会”、“会心”之意。《中华文化通志》所求之通,通过作者对中华文化的领悟,与中华民族心灵相体认,与中华文化精神相契合。 这就是《中华文化通典》依以架构旨趣之所在,编撰者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读者的心声的,是耶,非耶,尽让大方之家评说。 八年磨一剑,《中华文化通志》是二百多位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晶,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数十位编辑、出版、校对人员认真编校的结果,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直接筹划的一大文化工程。得到各级领导、企业界、新闻界的热情支持。今日能得以与读者面世,是一件可歌可贺之事。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中华文化通志》的出版给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的机会,也给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好的读本。 § 分卷介绍 ◆历代文化沿革典 对中国文化悠久绵长的演进历史,从纵的剖面作综合论述。全典十志,对历史各个大的段落中文化的诸种领域,都有系统扼要的介绍、详细深入的分析;强调中国文化多民族、多区域的特点;剖析文化传统历尽沧桑而终能绵延不绝、发扬光大的原因;说明中国文化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贡献。 ◆学术典 是文化的灵魂,它给文化带来生命;学术是文化的花朵,它使文化灿烂芬芳。学术典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的一个方面作了探讨。它包括:经学志、诸子学志、哲学志、史学志、语言文字学志、政治学志、经济学志、法学志、教育学志和军事学志,凡十卷,三百万字。 ◆地域文化典 汉族文化最早由黄河流域多种古代文化融汇而成,不同地域仍旧保留有各自的若干特色。此后,汉族文化扩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域,并包容了当地的原有文化。北方民族不断地进入黄河流域乃至更南的地方,与汉族融合,也给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因素、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往往有所差异,从而在具有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呈现了各自的特色。“地域文化典”选择十个在历史上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阐述。 ◆科学技术典 中国科学技术有漫长而灿烂的历史,它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人们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创造发明的独特的知识系统,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本典对中国科学技术作了系统性、综合性的概述和总结,既阐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讨论它与社会诸因素及其他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外科学技术的交流、融合与互动;又从历史的辉煌和近代的落后的强烈对比中,引发读者的深思。 ◆民族文化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我国各兄弟民族是这一整体的有机部分。悠悠历史岁月,各族人民生活、劳动、栖息在亚洲东部这一块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山川壮美、气候适宜的大地之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唇齿相依、血肉相连,共同缔造了绚丽多彩、丰富瑰伟的中华文化。本典十志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心,系统而概括地进行叙述、论证,反映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雄辩地说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层面和背景。 ◆制度文化典 ◆艺文典 由艺文理论志、诗词曲志、散文小说志、戏曲志、美术志、乐舞志、曲艺杂技志、新闻志、典籍志、景观志共十志组成,是中华文化积存中最富绚丽色彩的部分。作者大都是本专业领域研究有素的专家,辩章学术,推竟源流,物则兼顾,宜有可观者。 ◆宗教与民俗典 所包含的佛教志、道教志、伊斯兰教志、基督教·犹太教志、民间宗教志、饮食文化志、服饰文化志、婚姻文化志、丧葬陵墓志、民间风俗志等各志,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在我国流行的各种宗教和民俗以丰富的材料为基础,并用生动而准确的文字写出来,对我们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它们的社会作用以及在文化上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读者在读了本书后,将会对我国的宗教与民俗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教化与礼仪典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有其源远流长的传统。其中,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永恒生命力的内容,便是教化与礼仪。中国是教化之邦,又是礼仪之邦。这教化与礼仪,曾经是为二千年封建统治服务的精神绳索,同时又发挥了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文化的封建性与人民性的矛盾。汲取其活在人民心中的资源,包括为中国人民长期接受的教化与礼仪,这便是我们编纂《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典》的初衷。 ◆中外文化交流典 分别考察中国与周边地区及世界其他各地区文化上的双向交流,并专门叙述了海外华人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勇于并善于吸收和利用人类文化的各种优秀成果,推动自身的创造与发展。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演进中,也给予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广泛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 图书赠送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2000年9月29日前往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代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该校图书馆赠送《中华文化通志》一套共101卷,以庆祝该校图书馆成立250周年。 李肇星大使在赠书仪式上表示,他希望这套图书不仅能够丰富宾大图书馆的馆藏,促进美国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并且能够加深中美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宾大副教务长康恩代表该校接受了图书,并对江泽民主席赠书表示感谢。 《中华文化通志》分为序卷和十典百志。该书贯通古今五千年历史,涵盖十大文化领域,阐述详尽,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化通志。 宾大图书馆是美国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之一。为了隆重庆祝图书馆成立250周年,宾大校长朱迪思·罗丁提出请世界各重要国家元首赠书,并专门致函江泽民主席,希望江主席向该校赠送一套能够代表中国及其丰富文化传统的书籍。宾大将于今年11月在费城举办各国元首赠书展。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元首向该校赠送了图书。[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