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瑞山 |
释义 | § 个人简介 吴瑞山 吴瑞山,1913年5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1931年9月参加红军,任红四军指导员,红四军军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进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晋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八纵补充师师长、二十四师副师长、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战役。 1952年冬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23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2年6月任闽北指挥部司令员,1964年3月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任陆军第31军军长,1969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72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是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 § 个人经历 革命经历 1958年在朝鲜,吴老(前排右一)与金日成首相一起视察部队 1931年的初秋,18岁的吴瑞山紧牵着15岁的弟弟吴绍荣的手,一起报名参加红军。与许多红军战士一样,他们参加红军的理由很简单——当红军能够吃饱饭。 1932年7月,吴瑞山在战斗中左腿中弹,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通信队队长、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决定让吴瑞山到连队当连长。 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二分校区队长,晋察冀军区营长,冀热辽军区团长、副师长,东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解放战争平津战役中,吴瑞山任135师副师长。 抗美援朝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军长。 1952年10月,吴瑞山升任54军副军长,再次成为丁盛的副手。 1953年,吴瑞山入朝作战,在朝鲜,丁盛离任后,吴瑞山升任54军军长。吴瑞山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朝鲜战争后 从朝鲜回国后,任31军军长。 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闽北指挥部司令员。 1964年,担任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在文革中遭到批判。 1974年12月,吴瑞山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 2012年5月10日上午,老红军、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吴瑞山将军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病房里迎来了他100岁生日。[2] §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3] § 轶事 “抗命”不当官挨扁担 相濡以沫的吴老和夫人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29团团长陈锡联奉军政委之命,接吴瑞山到团部任政治处主任。吴瑞山托辞不去,军政委闻讯非常生气。长征途中,军政委将吴瑞山招至军部,命令他到30团三营当营政委。吴瑞山又要推,军政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让警卫员找条扁担来,朝着他的屁股就抽。吴瑞山紧咬着牙,高声叫道:“让我在前线打仗,我行!这官我搞不了!”两次“抗命”,军政委一气之下,将他交给时任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洪学智只好安排他到政治部干训队任副队长,职务与原来的安排差了一大截。 奇兵搅翻白崇禧30万军 1949年10月2日黄昏,吴瑞山率一个师从湖南潭市镇出发,昼夜不停地穿行在往南延伸的崎岖山路上,沿途遇敌就打,但不恋战。一路急行军后,他们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三天后拂晓,吴部突进湖南灵官镇附近,失灵几日的电台居然恢复了功能。当吴瑞山电告四野总部时,野总对他们潜至敌腹部深感吃惊,回电赞赏:“很好,你师已插入敌人心脏,就地待命,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 吴瑞山突入的敌营,有国民党30万大军,指挥者是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被对手插上一个师“尖刀”,彻底打乱了白崇禧此前的精心部署,牵制了他的主要兵力。慌了神的白崇禧急调四个主力师实施堵截。吴瑞山率部沉着应战,与主力部队里应外合,搅得敌营天翻地覆。白崇禧腹背受敌,以惨败而告终。 援朝凯旋与总理“拼酒” 吴老家里的客厅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他和金日成首相并肩前行的黑白照片,那是他陪金日成视察部队时拍摄的。据了解,在朝鲜战场上,吴老与金日成有过不少工作接触。 1952年冬,吴瑞山任志愿军第5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赴朝参战。6年后,他奉命率部最后一批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周总理设宴款待。席间,吴老异常高兴和感动,起身给周总理敬酒。杨勇司令员知道他酒量大,能喝酒,命令道:“你是军人,你喝五杯,总理喝一杯。”吴老连饮20杯酒。听家人讲,那天吴老太激动了,宴会后让人扶着,他才走下楼梯。[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