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大藏经》
释义

§ 介绍

《中华大藏经》

中国佛教典籍。《中华大藏经》编辑局主编。汉文部分将收录历代藏经中特有的经籍约4200余种, 2.3 万余卷。分为正续两编,分装220 册。自1984年起陆续出版。正编以《赵城藏》作底本,按《赵城藏》千字文编次的目录体系影印。缺失部分以《高丽藏》补足。同时将历代藏经中有千字文编次的特有经论 ,按照内容的 性质补入 。正编所录经籍,除《赵城藏》外,还有如下诸藏 :房山石经 、《崇宁藏》、《 毗卢藏 》、《 资福藏 》 、《 碛砂藏 》 、 《 至元录 》、《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龙藏》、《高丽藏》。其中《至元录》所载33部 ,238卷,除《 圆觉经道场修证义》可据《续藏经》中补出外,其余已佚部分只能以存目阙经的方式编目。续编收录经籍包括以下各版藏经:房山石经(正编已收者除外) 、《 频伽藏 》、《普慧藏》、《大正藏》、《嘉兴藏续藏》、《续藏经》。为了便于检索 ,《中华大藏经》将编印7种索引,合为附录一册,随同《中华大藏经》一起发行。

随着汉译佛经和华人著述大量涌现,约在公元2世纪 后半期即有人从事目录整理,隋以后,手抄佛经盛行,经录之学发展起来,出现了各种体例的经录,它体现了当时编辑者对佛经分类标准的分歧。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唐代僧人智昇的《开元释教录》,它正式承认中国学者的佛教著述的地位,列入目录,并分类排定次序。据最新发现资料,《开元释教录》最初的形式与今天的分类法亦不尽相同。汉文大藏经的编辑,雕印,以它的宏篇巨制,版本众多、历时久远闻名于世,雕版印刷发明以前,佛经主要靠手写流传。北朝已有石刻佛经,雕凿在岩石上与造像都以祈福为目的。隋以后,佛教徒中为了保存佛教文书,以防兵火战争的破坏,系统地雕造石版佛经。公元十世纪,北宋开宝年间始以木版雕印佛经,世界上第一部大藏经问世。后来历辽、金、元、明、清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雕印藏经。现存公家私家刊印的大藏经达十七种之多(即:宋有《开宝藏》、《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辽有《辽藏》;金有《赵城金藏》;金元之际有《碛砂藏》;元有《普宁藏》、《官版藏经》;明代有《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武林藏》、《万历藏》、《径山藏》;清有《龙藏》)。民国以后还出版过两种铅字排印本《频伽藏》和《普慧藏》。在国外,汉文版藏经有《高丽藏》(根据北宋《开宝藏》翻刻,经版两次毁于火,今本高丽藏已非原貌)、《弘教藏》、《卐续藏》、《大正藏》。综观国内外刊印的各种版本大藏经,都有收录不全、排印错漏等缺点,都不是理想的版本。

为避免过去刊印的许多种大藏经的缺失,《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力求做到版本要“精”、内容要“全”。编辑《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共用了八种版本与《赵城金藏》对校。这八种版本是:《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及《高丽藏》。《赵城金藏》30年代初被发现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它是《开宝藏》的复刻本、装帧、版式保留着《开宝藏》的基本特点,在《开宝藏》几乎散佚殆尽的情况下,它不论在版本方面,或在校勘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在我国现存藏经中,未经传世的孤本还有《房山云居寺石经》、《辽藏》、《元官版藏经》《洪武南藏》、《武林藏》和《万历藏》六种。这几种大藏经,除残缺严重者外,多为《碛砂藏》和《永乐南藏》的复刻本,所收经籍少于《赵城金藏》不宜作底本使用。《赵城金藏》收录经路近7000卷,现存5380余卷,虽有缺佚,可用《高丽藏》补入。《高丽藏》和《赵城金藏》同属《开宝藏》系统的复刻本,版式完全一致,用《高丽藏》补《赵城金藏》,可谓“天衣无缝”。

§ 特点

《中华大藏经》样张

内容完备。中国历代刊刻的二十余种大藏经都存在着收录不全的缺点,《中华大藏经》以《赵城金藏》作底本,其缺失部分以《高丽藏》补足,并按照《赵城金藏》千字文编次的目录体系,将历代大藏经中有千字文编次的特有经论按照内容性质悉数补入。收录经籍1939种,一万余卷,集历代刊刻大藏经之大成。

版本珍贵。《赵城金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

校勘全面。中国历代刊刻的二十八种大藏经,在编印过程中一般都没有校勘记。《中华大藏经》选用了八种不同时代具有校勘价值的版本作校本,这些版本可以说是完全反映了历代所刊大藏经的基本面貌。

中国《中华大藏经》编辑局主编。汉文部分将收录历代藏经中特有的经籍约4200余种,23000余卷。分为正续两编,分装220册。1984~1987年已出版20余册。正编以《赵城藏》作底本,按《赵城藏》千字文编次的目录体系影印。缺失部分以《高丽藏》补足。同时将历代藏经中有千字文编次的特有经论,按照内容的性质补入。正编所录经籍,除《赵城藏》外,还有如下诸藏:房山石经、《崇宁藏》、《毗卢藏》、《资福藏》、《碛砂藏》、《至元灵活》、《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龙藏》、《高丽藏》。其中《至元录》所载33部,238卷,除《圆觉经道场修证义》可据《卍续藏经》中补出外,其余已佚部分只能以存目阙经的方式编止。续编收录经籍包括以下各版藏经:房山石经(正编已收者除外)、《频伽藏》、《普慧藏》、《大正藏》、《嘉兴藏续藏》、《卍续藏经》。

为了便于检索,《中华大藏经》将编印以下七种索引,合为附录一册,随同《中华大藏经》一起发行。七种索引是:①经籍名称首字汉语拼音音节索引;②经籍名称首字笔画索引;③同经异名首字汉语拼音音节索引;④同经异名首字笔画索引;⑤译撰人姓名及其译著索引(按时代先后排列);⑥译撰人姓名及其译著索引(按笔画顺序排列);⑦梵语及英语经籍名称索引(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 大藏经小常识

《中华大藏经》

大藏经,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经”,后来定名为“大藏经”,“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内容十分广泛,故称“大藏经”,又称“藏经”。其内容主要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此外还包括印度、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佛教理论研究的专著。

在佛教东传两千年间,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但最后汇集、编纂成“藏”的却屈指可数,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宋及辽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国外可考的,高丽三次,日本七次。我国第一部刻本汉文大藏经《开宝藏》,是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此后,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间先后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二十余种。

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诸如“世界、宇宙、教师、真理、实际、坚持”等。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重要标准。另外,对于汉字印刷字体的演变和最终确立,历代《大藏经》的刊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部《大藏经》是由赵匡胤倡导完成的,以其年号命名为《开宝藏》,它的刊印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后来又有藏文、蒙文、满文版的《大藏经》的刊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大藏经》。

现在,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 价值

《中华大藏经》

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出发点之一,是掌握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以至有学者说,如果某些学术论著是根据某些新版标点本做出来的,他是连看都不看的。他的意思是说,那些新版标点本没有权威性;根据无权威性的材料写文论事,难免走偏。我不赞成这种绝对的态度。标点方便读者,利于普及;我个人就用过标点本,感到确实好用。有些校勘和标点本,像《藏要》之类,还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但是,标点实在是一件难事,点破句是经常的事,把人、地名错当成术语,或把术语当成人、地名的都有。

编辑出版《中华大藏经》的筹划,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当时是作为“文化遗产”的“抢救”对象,列入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计划;学部委员吕澂先生为此还拟出了一个《新编中华大藏经目录》,并引起过争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计划最后流产了。现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是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办,由时任所长的任继愈教授负责组织编辑的。

第一,《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出版,是国家的一项文化建设事业,是从收集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以供今人研究和创造新文化为出发点的。这就与单纯地为满足宗教需要,当作“佛事”去做,在性质上区别开来。由此也充分肯定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历史上传统的文化地位,关注佛教文化是全国人民的事业,改变了把佛教仅仅视为一种信仰的偏颇。

第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大藏经》,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佛教是第一个进入我国内地,并融入我国社会的域外宗教文化,我们的先人接受了什么,拒绝了什么,对于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过什么作用,以及如何作总体的估量等等,都值得认真思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