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计算技术研究所 |
释义 | § 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在计算所,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 计算所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从计算所陆续分离出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中心、软件所和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从计算所分离出来的企业累计有30家以上,诞生了诸如联想、希望、曙光、华建等高技术企业,中关村的许多IT企业都和计算所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计算所现有六个研究室和一个工程中心,并孵化了若干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科研、产业一条龙的良好态势。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CPU和SoC设计、高性能计算与网格计算、网络化与数字化技术、知识处理与智能化Internet软件等。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的12个研究所之一,致力于信息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通过转移自主技术、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服务,努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与普适计算、智能软件,围绕三大研究方向设置了三“部”一“中心”,分别是:系统结构研究部、网络与普适计算研究部、智能软件研究部和前瞻性研究中心,研究部下设中心或实验室等研究实体。 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计算所不但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继续占有优势地位外,而且在高性能CPU/SoC设计、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关防、AVS编码等数字化技术、信息服务网格和知识网格、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积极进展,呈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到2005年底,计算所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1人,其中有五位院士、正研级人员39名、副研级人员83人;在读研究生逾900人。2005年度在研的各类科研课题286项,合同额约4.5亿元。自知识创新工程开始的1998年到2005年年底,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5项,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13项。 § 相关条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