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赤山
释义

§ 景区介绍

赤山赤山坐落于石岛港西北侧,方圆12.8平方公里,山海相连,景色秀丽。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海状山势,山借海威,以“东方神山”、“佛教胜地”、“海岛民俗”、“森林公园”等著称,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著名佛教寺院千年名刹法华院;世界独有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世界最大的锻铜神像、中国第一海神赤山明 神像;经典再现北方渔业风情文化和胶东历史变迁事象的荣成民俗博物馆;记述韩国民族英雄、海上贸易家张保皋生平壮举的张保皋传记馆;展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日本高僧圆仁入唐求法经历的赤山禅院;山东省最大的自然奇石类展览馆雅石馆、玉雕馆等十大景观区,并与北方建立最早的妈祖赤山庙天后宫、罕见的自然奇观仰天大佛、森林公园、海上游乐园以及花村、画村等周遍景点连点成线,遥相呼应,不仅容纳了儒、道、佛三大流派的文化特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特有文化框架结构的精髓,而且浓缩了山海风光的极致,是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

赤山终年以绿树繁花为伴,三季花香,四季树绿。山上苍松滴翠,野花飘香;山间梵宇僧楼,朱霞掩映;山峰嶙峋突兀,蔚为壮观;山石千奇百怪,造型迥异;溪泉清澈甘甜,淙淙悦耳。徜徉于此,令人在“名山古刹钟声悠悠,海天一色碧浪淘淘”的景致里如梦如仙,如痴如醉。

§ 主要景区

法华院赤山尤以法华院蜚声南北。法华院是胶东半岛最早的佛院之一,公元824年由新罗人张保皋所建。因建院时在此诵 法华院经的僧人属天台宗派,诵法华经,故此得名法华院。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并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整座寺院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三佛宝殿等组成。千年古刹掩映在青山翠林之中,四周层峦叠嶂,林木苍翠,云蒸霞蔚,紫气萦绕;庙宇座山而踞,常年香火旺盛。

动态音乐广场寺院西侧的极乐菩萨界动态音乐广场极负盛名,这里集雕塑、音乐、喷泉、瀑布、焰火于一体,溶入现代科技理念,将声光水电巧妙变换,和谐演绎达到了美仑美奂的境地,从感官上生动阐释了佛教文化的精髓。来此旅游的人,无不争相前往观看,既而慨叹这一恢弘奇观。

滴水观音锡青铜铸造的滴水观音位于广场中心,高25.8米,重200余吨。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实属世间独一无二,非佛教宝地难得一见。

在气势宏伟、撼人心魄的佛教音乐声中,喷泉随节奏变换出十几种奇特造型,观音菩萨也自转一周,遍洒甘露。莲花座下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门中走出,承接观音菩萨抛洒的琼浆。护法的四大金刚力士口中喷出五彩火焰,供养菩萨翩翩起舞,池边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喷出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个动态演示历时大约一刻钟,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可谓空前辉煌。 旋转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以水幕环绕衬托,以旋转滴水观音为主场景的音乐广场,弧形看台东西两侧分列18罗汉石雕,中间石壁上刻有目前中国最大的巨型佛教壁画——《觉海慈航》,展示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慈悲济世的神通和功德。 有情众生,来往游人,能亲瞻礼拜,皆缘深福重,可得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安康太平之万千福报。

赤山明神位于赤山西南部的赤山明神,是中国第一海神像,像高58.8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锻铜神像,踞山面海,庇佑四方苍生。

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法力无边,守护乡土,福佑大千,功德无量,乃华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国,于嬴政二十八年东巡成山,以求长生不老之药。途大病,李斯遽祈明神,旋无恙。唐文宗开成三年,东瀛天台宗三世座主圆仁(慈觉大师)随遣唐使赴唐求法数载,曾三赴赤山拜谒。归途中,于沧海屡遭劫难,幸明神显灵,方化险为夷,且保全经典数百卷。圆仁归国,遂以赤山明神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同门安惠秉承其遗愿,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赤山禅院”。而后,赤山明神渐为东瀛等国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区域。至今,日本、韩国等寺院仍多供奉赤山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苍生。

名神殿内摆放9999座赤山小明神像,加上最大的一个锻铜神像整整一万尊,取其九九归一之意。明神右手向下,代表抚平海浪、护佑渔民鱼虾满舱的寓意。

赤山禅院赤山禅院位于法华院西百余米,由圆仁入唐求法馆和赤山阁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圆仁入唐求法馆共设五个展厅, 赤山明神分别是“心慕佛乘、苦海船筏、慈觉大师、求法巡礼、功成圆满”,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发展史、圆仁法师入唐求法以及回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赤山阁共分三层,一层为释迦牟尼塑像与壁画,二层为鉴真塑像,三层为观世音菩萨塑像。禅院依山而建,肃穆庄严,山林水系,亭榭楼台,气势宏伟,迤逦壮观。

法华塔位于圆仁展馆后,赤山西侧,塔高48米,共分7层,该塔为仿唐建筑风格,塔内设有多个展示唐代文化及当地民情风俗的展室。登塔远眺,碧海蓝天,翠峦奇谷,整个景区及石岛湾景致尽收眼底,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张保皋传记馆张保皋传记馆占地1.3万平方米,共设“大唐追梦、武宁从军、缘定赤山、清海沉浮、源远流长”五个展厅及一个影视厅。展示了张保皋入唐后参加武宁军、建立赤山法华院、荡平海岛、发展海上贸易所作出的贡献。院内矗立着8米高的张保皋铜像,雄壮威武。展馆建筑为仿唐风格,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四周长廊环绕,水榭迂回,翠竹繁花掩映其中。 在张保皋传记馆后的莲花顶上,矗立着15米高的张保皋纪念塔,该塔是由韩世界民族联合会捐资建立的,塔名由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 荣成民俗馆 荣成民俗馆荣成民俗馆位于法华院南,共设山海耕牧、城乡情韵、劳逸人生3大展厅及沃野追梦、沧海弄潮、乡舍民俗、古城寻风、手上功夫、逸趣闲情6个展区。通过实物、图片、雕塑蜡像等工艺,反映荣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展示了胶东的风土人情和勤劳智慧。 漫步景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在蜿蜒的山路尽头就是仙居山庄了。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里坐落着7栋风格迥异的异国建筑,朝闻溪水潺潺,鸟韵交啼,晚观红霞落日,月明云移,在仙居山庄里忘却尘缘,也算得上神仙过的日子了。

§ 赤山由来

赤山因石红而得名,以峰奇、洞异、泉清、石怪、寺古而著名。赤山自古是“佛”之胜地,站在经书石上东望, 僧人石可见一座高约200米的山头,酷似一尊大佛,坐北朝南,正襟危坐,两腿各坐一个小佛像。在手掌抚摸着小佛像的头顶,右胳膊搂抱着小佛像的肩部,凝视着远方。当年张保皋选中赤山建法华院,正是觉得赤山与佛有缘。

赤山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据文献记载,秦汉以来史迹可见。大自然的神功妙斧,雕塑的奇异怪石,遍布赤山,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和传说,坐禅石、望乡石、神龟石、佛指石、和尚石、僧帽石、经书石等,另外还有神秘的红门洞,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故事。

§ 相关记载

石岛湾西山上,即赤山法华院后山有块巨石,像扇门一样堵住一个洞口,名叫红门,据说在洞里居住下一个山神,叫做赤山神。赤山神很有灵应,神通广大,很得人们的崇信,逢年过节,周围几十里的人都来烧香跪拜,祈求消灾祛病,赐福保平安。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政府帮助新罗(今韩国)打败高丽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自此唐和新罗非常友 赤山明神好,关系密切。很多新罗人来到唐朝学习、做官、做生意、出苦力、当后兵、当船工、当奴婢,有的长期居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大运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和新罗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海里的海上交通枢纽赤山浦(石岛湾),居住的新罗人就更多了。法华院宣讲法华经时,“四方众僧及有缘施主都来会听,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罗人(见《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为了对新罗人进行管理,特设“勾当新罗所”。新罗人除去赤山法华院参拜佛主,祈求保佑外,他们也去红门参拜赤山神,祈求赐福保平安,尤其在赤山法华院建立之前和拆毁之后,主要参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国界施恩于新罗,因此新罗人就把它当成自己的神,当作自己的保护神,称之为“新罗神”。大韩民国文化部、海运航海厅、全罗南道、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编著《张保皋》一书中说:“有关日本九州博多太宰府的史书记载,圆仁弟子按照宗师的遗愿,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禅院里绘制的‘新罗神’及邻近寺刹(例:围城寺和三井寺)里供奉的新罗国的‘大明神’等有关记载,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张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禅院里供奉的‘赤山神’当着自己的神‘新罗神’了。”该书还说:“在博多太宰府内,常驻有许多从事贸易业务的新罗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带的新罗人,也多从事贸易业。”张保皋对日本的影响,在其后日益明显。如前述的赤山禅院比睿山周围的寺刹里,供奉的象征着保护财富、带来运气,保护航海安全的“新罗神”(赤山神),说明新罗人以及张保皋所组织的国际贸易船队,是把“赤山神”当作自己保护神了。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入唐巡礼求法的日本高僧圆仁两次辗转来到赤山法华院和赤山村,住留约有两年九个 赤山月。在住留期间,圆仁和尚曾多次参拜赤山神,在回国前又特意参拜赤山神,祈求一帆风顺保平安。在回国海上航行中突遇风暴,处境十分凶险,圆仁和尚遥拜赤山,虔诚祈祷,据说忽见赤山神出现在桅杆上,向空中射出一支白翎箭,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他们平安回到日本国。

圆仁和尚回国后,被封为慈觉大师。圆仁认为入唐巡礼求法所以取得成功,全仗赤山神的保佑,他无限感激和崇敬赤山神,特别塑了赤山神像,供奉在京都御所(即皇宫)的表鬼门,受到各界人士的崇敬和参拜。圆仁和尚圆寂后,他的徒弟安存慧和尚继承他的遗愿,在京都小野山庄创建了赤山禅院,供奉着赤山神(新罗人即今韩国人称之为“新罗神”)。据说凡参拜赤山神的人,请张神符在家里,封住鬼门,就会保佑全家永享太平;凡想发财致富的人,一经参拜赤山神,财源就会滚滚而来;患病的人,一经参拜赤山神,请道神符带在身上,不久就会不治而愈。因此,赤山禅院至今香火还是非常旺盛。

赤山神施恩于中、韩、日三国,为三国人民消灾祛病,赐福保平安,成国三国人民的共同保护神,使三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 奇石传说

天书石

黄海之滨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山上有高约二十米,宽约十米的长方形巨石,石面上虽无横无竖无撇无捺,但祖称是天书石。

说起这天书石,还得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天书石

据悉,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道,深得庶民敬仰,天下无不赞誉他为圣人。因为孔子读遍人间群书,可以说是经纶满腹,怀如智囊,可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求学求知的欲望无止境。他在周游途中闻悉石岛赤山有一本巨著——天书,那天书里的内容丰富多彩,囊括了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所有知识。谁能得到这本天书就读,谁就能叱咤风云,扭转乾坤,驾驭天上和人间的一切。

于是,孔子便对他三千子弟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尔等处世为人,最高莫过于苦读为快也……听说赤山有一本天书,谁能取来吾阅?

他的得意门生子路云:愚生愿前往取之。子路打点好行囊,风餐露宿,直赴赤山方向而去,途中他下榻驿馆,夜梦中,他梦见了天书神官在赤山接待了他,说赤山天书是天书吏之大作,天机不可泄露,此大作已被点化成一大天书石耸立赤山,留作永恒的天宝,谁也别想得到此书……

子路一梦醒来,长长地叹了一口粗气,自言自语道:天数注定,要得到赤山天书,狂徒劳也……

儿女石

赤山风景名胜区天门潭南行东拐不远处有一巨岩傲立,可别小看了这块石头,说起它来当地无人不知,谁人不 儿女石晓?它就是千百年来一直被远近人们奉为求儿求女百试百灵的“儿女石。”

说起这块儿女石,当地的人们都知道这样一段故事。话说东海龙王太子时常因琐事与妻子发生口角,难免惨遭龙太子的毒打,常常被打得遍体鳞伤。龙太子妻难以忍受这死去活来的虐待,便趁一个夜色沉沉的时分逃出水晶宫,流落在当时还淹没在海水中的一块礁石上……

东海龙王闻听儿媳遭其子毒打逃离而失踪的消息后,便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把个龙太子骂得狗血喷头,强令龙太子寻妻,说若寻不回其妻,就休想再进龙宫,贬到天涯海角终生服苦役……

龙太子寻了七天七夜,不见妻子踪影,困倦不堪,爬上他妻子曾经爬过的这块礁石,恹恹欲睡,苦苦忏悔。陷入无限惆怅之中,禁不住泪水洗面,心似刀绞,不知不觉渐渐入梦。梦中见他妻子双眸含怒,怒不可遏地言道:“你……你太惨无人道,心狠手辣,打死我我可以忍,万不该打落我腹中的两个可怜的小生命----孪生儿女。我在这礁岩上产下了两块“心头肉”,我要带着他们到人间寻一清静之地,永世不回龙宫。

龙太子浑身颤栗,悲切切地睁开眼,醒来却是一场梦,他拭了拭眸子。忽然瞧见礁岩上隐隐约约有三个字------儿女石。

他瞧来瞧去,反复琢磨,心里似油煎般地难受,分明是自己的孪生儿女生于此,他追悔莫及。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变幻,大海渐渐退却,这块礁岩显露了出来,成了陆地上的一道奇观,前来猎奇的人便纷至沓来,有绘描的,有赋诗的,也有来此许愿的。

再说赤山浦外文登县令之妻与县令结缘数载,仍然无子。日子久了,县令就对她日渐冷落。于是,她柔茹寡断,失魂落魄,隔三岔五来到儿女石旁消愁解闷,双泪滚涌,面上红颜失却, 天碑石及至弱不禁风,慢慢地她绝望了,一不做二不休要告别人世。她紧闭双眼,咬紧牙关,正要向儿女石上撞去。这时,忽然一只手紧紧拉住他的衣服:“夫人,何故如此轻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扯住她问。

夫人不言语,只是泪流不止,泪水打得衣衫湿透。许久,夫人便将自己不能生育,丈夫冷落自己的事说出,说自己生不如死,死了一了百了……

老翁闻罢,便道:“你若想生儿育女,我交给你两枚铜板币,这铜板币只可投两次,你站在那路边往石岩上抛掷,只要正面朝上,便能生子,反面朝上,就是千金,而铜板币若是在岩石上立不稳落下来,那便无儿无女了。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于他人。”

夫人闻之,将信将疑,她见老翁诚笃之至,厚道可信,便抖擞精神,将手中的铜板币抛向岩石,“当当”两声脆响,铜板币稳稳地在岩石上正面朝上是个儿子。夫人一阵心喜,再一次将铜板抛向岩石,又是稳稳站在岩石上,反面向上是个女儿。老翁哈哈一笑说:“夫人,你命中大富大贵,恭喜你啦!一年之后,你将鸿运临门,喜得龙凤双胞胎……”

夫人闻之,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待她要致谢老翁时,老翁却踪影不见了。

一年之后,县令夫人果然生下了一男一女双胞胎,两个小生命哇哇坠地不久,就会言语,通晓古今,成为当地奇谈。

自此后,县令与夫人和好如初,日月甜甜蜜蜜,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县令夫人抛铜板得龙凤儿女之事传出后,一些新婚夫妇纷纷前来抛铜板一试灵验,百试百灵,无一错者,这习俗一代一代沿袭至今,有诗为证:

千载沧桑儿女石,强骨壮筋固根基。

抛板只为求儿女,后代香火续万世。

仰天大佛 仰天大佛

站在赤山法华院三佛宝殿殿门外南眺,对面山上可见一座高约80米,长约280米的山头,其形状酷似一尊大佛仰天而躺,一付高枕无忧、睡意酣畅的样子,这便是令国内外来宾叹为观止的奇观——仰天大佛。

相传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夜寐寝宫,梦见一位高数丈、虎背阔肚的神人,身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口中念念有词,但不知说的是什么。汉明帝醒来一身冷汗,不知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便问臣下太史傅毅。傅毅说:“臣观《周书异记》测西方将有得道者,号曰佛,福佑千秋万代,不日将至此也。陛下所梦,吉也。实乃大富大贵,大吉大利。”

汉明帝闻之,喜不自胜,遂谴使者出使西域,拜求佛法。使者行至大月氏国,偶遇在当地游说佛法的印度高僧摄摩滕、竺法兰两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数十万言及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恭请两位高僧赴汉弘法传教。梵僧便用白马驮佛经、佛像同返古都洛阳,明帝极为礼重二僧,视为坐上宾,躬亲迎奉并请其禅居鸿胪寺。次年伊始,谕旨在洛阳都城西雍门外御道北端兴建僧院,为褒奖和铭记白马驮经不辞劳苦之功,便命名为“白马寺”。塑释迦牟尼巨幅大佛像供奉寺内。大佛像两旁站立的是十大弟子之一的摩珂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佛寺兴建竣工后,明帝亲躬相拜,文武百官、庶民百姓跪者络绎不绝,一时香火袅袅,瑞蔼飘飘。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说话的工夫到了公元446年,北魏道武帝为了巩固以皇帝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维护统治,下旨全国毁寺拆院,禁绝佛教。顷刻之间,庙宇皆毁,摄摩滕的十代传世弟子白马寺主持达摩为护佛法,携带经文,连夜东逃。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一日来到赤山脚下,但见东方汪洋茫茫,巨浪滔天,挡住去路,西望诸峰相连,谷幽林深,匆忙间,他一头扎进西山的小路。 望乡石

再说被姜尚封在此地的赤山明神,连日来一直心神不宁,此次毁佛之劫难,天数已定,他算来算去,近日必有一高僧避难到此,因而一直留意找寻,今见达摩到来,明神惊喜备至,急忙躬身相迎,说明原委,并设宴为达摩接风洗尘,达摩感激不尽,明神说:“佛之逢劫,深感痛惜,发扬光大之时指日可待,亦不必忧虑。”达摩言道:“佛教自传入本国以来,屈指已有五个世纪了,遇此劫难,实属不幸。今天你我相逢三生有缘,善哉善哉!”明神道:“大僧数日惊劳,且先安顿休养,蓄足精神,明日再作讨教。”

是夜,达摩辗转反侧,想师祖师父传教至今,悉心至极,而今突降祸患,措手不及,我等不能护法,还有何面目见师父,所幸传下之经法尚还完好。明神为人豁达,坦诚可信,又乐施善道,佛经托付与他定万无一失,待我明日向他说去。

第二天,达摩见了明神,将心中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佛教自问世以来深得人心,流传广泛。今皇帝大逆不道,国无宁日,佛无居地,我将此经法托管于你,还望你多多劳神,保存下来,待将来重见天日之时,传入佛家,我等幸甚矣!”明神接言道:“护佛护法,责无旁贷,高僧尽可放心。赤山亦是山清水秀之处,人杰地灵之所,你不如暂栖于此,待机弘法也不迟。”达摩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达摩住下以后,念念不忘佛祖。一日他登上碑石峰,眼望东方浩瀚无垠的大海,耳听身边阵阵的林涛声,心中感慨万千。正在此时,卷来一股狂飙,刹那间,天地一片昏暗,漫山遍野飞沙走石。飓风停后,不见了达摩,但见他站过的地方,一尊达摩摸样的石像高高地仰天而躺,后人有诗云:

姿容安详无虑忧,仰眠千载度春秋。

星转斗移沧桑变,佛祖心中依然留。

顶礼膜拜朝圣者,香火缭绕夜与昼。

善哉善哉响赤山,盛世万代享永久。

红门石 红门石

红门石位于赤山主峰南坡半山腰处,因石头象一扇大门,紧紧关闭着,又因石呈红色所以叫做红门石。相传很早的时候,红门里面住着一个小伙,他是受太上老君之命来此修炼的,待五百年功成圆满之后方可离去,天长日久,有许多妖魔鬼怪伺机抢占洞穴,然而最终都是无可奈何以失败告终,因为小伙有开关门的秘诀。

一天傍晚,有位少女忽然来到这里,不等小伙发问,少女便求小伙救救她,小伙得知少女的身世后,稍一犹豫,便决心救她,于是趁着沉沉夜色,送少女而去,等小伙回到红门洞时,他却无法开启红门,一时他心乱如麻,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响,雷声过后,小伙不见了,却见南山上耸立着一块如云的碑石,人们都说那小伙惹太上老君发怒了,竖了一块天碑,镇住了红门不能开启,所以民间就有了“碑石不倒,红门不开”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传说有一天,一游人至此,见红石移动,洞门敞开,信步入内,见一端庄少女,赶着毛驴,在石碾上碾小米(谷子)。一鹤发老者出迎,挚勤相待。临别,老者抓一把小米相赠。游人行至山腰,认为小米不珍贵,攥着手掌走路又不方便,随手将小米撒入山间,归家,告妻,并看手掌,见手指缝中留下的小米壳闪闪发光,留神细看,却为金屑。顿晓,小米乃是金豆子。立马急返山洞,门已闭。正巧,有山民直来,就问何时再开。山民指着对面山头的碑石说:“碑石歪,红门开”。此刻,又有一放牛娃赶来,插嘴说:“碑石歪,也不 坐禅石开”。谁知,一语触犯天机,红门从此不开。紧闭的红门,给人们留下憧憬。传言:“洞内藏有金箔十八片,得一片,置山东一半”。

由此,求富者频频前来烧香跪拜,叩门求宝。时至今日,洞旁松林不得生长,常因香纸引燃被烧得焦头烂额。

传说红门石洞里不仅有宝,还建有琼楼玉宇,并可以登上通往天堂之路。有一僧人夜梦神人相告,红门已开,可升天。僧人立即起来,朦胧间夹着经书,披着缁服,急奔红门。不想到了以后红门关闭,僧人升天心诚,久候,变成石人,人称僧人石。当时,僧人急奔红门,一路扔下的经书、僧帽、僧靴,也变成了石头。此景在洞口以西的山腰均可见。

§ 景区美食

石岛菜肴主要以鲁菜为主,历史悠久,以烹制海味而著称,特别是海鲜、小海货的制作更具有特色。石岛菜肴特别讲究刀工、拼摆花样、火候和味道,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方法多采用扒、溜、炸、炒、煎、蒸、烤等,主要风味菜有红烧海参、手扒对虾、芙蓉干贝、红烧海螺、油爆“天鹅蛋”、姜汁螃蟹、清蒸加吉鱼、油炸万寿菜、石岛清汤等。

在海上公园里,有300多米长的垂钓港可供200多人同时钓鱼。有情侣湾可乘小船游弋在海面上,您还可去赶小海、捉来螃 赤山蟹、捡来海螺自己做海鲜宴。您还可乘船到海上钓鱼、亲自到养殖区捞出扇贝、牡蛎等在船上煮熟,在船上吃海鲜。在海上公园的岸边,设有雅致的餐厅,还有水上餐厅。在海上公园的岸边,设有雅致的餐厅,还有水上餐厅。

您如果喜欢,还可住在渔民家中,吃渔家饭、参与渔民的劳动,充分体会现代渔民的生活。为了丰富游客的生活,定期在海滩举办篝火晚会,表演石岛大鼓等。

石岛饭菜的做法多种多样,其称呼更是繁多:

烀—将面直接贴在锅上,如烀粑粑。

蒸—将面团隔水放在蓖帘上做熟,如蒸饽饽、蒸发糕。

氽—将生食在开水里滚熟,如氽丸子。

煎—食物下锅熬至水干,如煎鸡蛋。

熬—将米或菜于与生水一起下锅烧熟,如熬韭菜、熬白菜。

煮—把生食放在水里烧熟,如煮饺子,煮面条,因多数是在水烧开之后放入生食,故又称“下”,如下饺子。

馇—慢火长时间的水煮,为避免粘锅,煮时要勤翻拌。

炸—用油将食物炸熟,如炸鱼。

炒—不加水或少加水将食物烧熟,如炒肉丝。

主食品主要有:

馒头(饽饽---枣饽饽、豆饽饽、糕饽饽)、包子(发面、烫面)、饺子(馉扎)、饼(地瓜饼、火烧、油饼、馅饼、发面饼、花儿、千层饼等)、稀饭(米汤、饵)、干饭(米饭:大米干饭、捞干饭、胡秫米干饭、)、面汤(大卤面、炸酱面、凉面、炒面、片儿汤、疙瘩汤、杂面汤、)、地瓜(熟地瓜干、烤地瓜、)等。

副食品主要有:

蔬菜、野菜、海菜豆沫,大酱、虾酱、咸鱼等古老的风味小吃,原汁原味

面条鱼饼、小白虾氽萝卜丝、凉拌毛蛤、炸小蟹、喝海蜇

这的主要特产:大花生,海参,大对虾,海米、鲍鱼

如今在石岛,大江南北各色佳肴你都可以品尝的到。

别忘了,要吃海鲜,来石岛,一边领略大海的魅力,一边品尝着生猛海鲜,你会乐不思蜀的。

§ 相临景点

雪帽山 青龙山 赤山 归州白沙湾 钟鼓楼 盖州上帝庙 仙人岛 石棚 望儿山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 经济技术开发区 仙侣山庄 月牙湾 楞严禅寺 西炮台

§ 参考资料

http://www.chishan.cn/cn/index.asp http://www.17u.com/destination/s_detail_12298.htmlhttp://sizhuqingyun1.bokee.com/viewdiary.24229500.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3: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