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山大佛 |
释义 | § 简介 西山大佛山西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中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中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 史籍记载 西山大佛晋阳西山哪里?《北齐书》没有载明。晋阳西山即太原西山,这里的天龙山天龙寺,龙山童子寺,蒙山开化寺三处都有大佛,哪处是“西山大佛”呢!史学家说法不一,有说“即天龙山造像”,有说“在蒙山,但已不存在了”。《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看来哪尊大佛处“燃油万盆”光能照到古城营村,便是那尊大佛。 天龙山大佛在古城营村西南三十余里,中间有龙山阻隔,光照不到古城营村,可见“天龙山造像”并非“西山大佛”。至于龙山童于寺大佛,碑刻方志都载有这尊大佛凿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其事在高纬凿成大佛之前,说明这也不是“西山大佛”,那就只有蒙山开化寺大佛了。蒙山开化寺在“文革’中已毁,现寺发现残存断碑中有五代刘智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碑,碑载“西山大佛”就在这里。并且记载:像在“寺后一里”。后寺已不存在,地称“大肚崖”。近观石岩如大肚,遥望,胸、臂分明,无头,原是一座山岩凿成。一个石刻巨人胸颈兀突现于群山之间,爬上巨人颈上东南眺望,山豁间可见二十里外古城营村,晋阳宫遗址处就在眼前,确是可以“燃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这一石刻巨人,就是“晋阳西山大佛”。 § 发掘过程 西山大佛山西省公路局退休职工李晋祥是当地闻名的“护佛使者”,他告诉记者,他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蒙山寻找大佛了。李晋祥之所以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寻找大佛,这还是源于一位名为王剑霓老人的意外发现。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1980年10月,55岁的王剑霓当时在市政部门工作,被抽调参加全国地名普查。在一次太原市地名普查中,“大肚岩”这一地名让王剑霓感到十分奇怪。他再次上了蒙山。这一次,通过在当地百姓中寻访,王剑霓了解到,附近不少地名中都包含“寺”字。这一发现让王剑霓更加坚信,自己离大佛已经不远。 这之后,王剑霓在当地村民陪同下,开始在附近山中寻找高大石崖———他意识到,要凿200尺高的坐像,必须有至少同样高度的山岩。当他们来到“大肚”崖前,王剑霓眼前一亮,山崖中央,出现一个巨大的佛胸。于是王剑霓立刻请有关部门进行实地勘测,勘测后发现大佛头部失去踪迹,胸以下部分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因为当时的勘测条件落后,这个发现也就不了了之。 王剑霓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李晋祥的极大兴趣。1997年的一天,李晋祥来到蒙山,找到那块奇怪的岩体后,组织村民将周围的沙砾进行清理,并在沙砾中发现一个长度约为成年男子身高一般的手指形状的雕刻。2005年8月,李晋祥写给中国国家文物局的信件被转至山西省文物部门和太原市市长办公室,省文物局随即责成市文物局督促当地政府,加大对大佛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于是,蒙山大佛始被“发掘”出来。 § 修复程度 从2006年开始,当地政府聘请专家对蒙山大佛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头部复原工程展开。2007年10月15日,山西省太原市蒙山大佛全面加固结束。蒙山大佛的修复引来了各方人士极大的关注,有人这样评价它:比巴米扬大佛(高53米)高,比乐山大佛(公元713年)早。然而,它因何而建,又为何被破坏得如此严重,它的身上被蒙上了太多像谜一样的色彩。 2008年3月,蒙山大佛头部复原工程初步完成。 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区对外开放,迎接四方游客。 § 景物介绍 西山大佛 一、天龙山大佛 在古城营村西南三十余里,中间有龙山阻隔,光照不到古城营村,可见“天龙山造像”并非“西山大佛”。至于龙山童于寺大佛,碑刻方志都载有这尊大佛凿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其事在高纬凿成大佛之前,说明这也不是“西山大佛”,那就只有蒙山开化寺大佛了。蒙山开化寺在“文革”中已毁,现寺发现残存断碑中有五代刘智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碑,碑载“西山大佛”就在这里。并且记载:像在“寺后一里”。后寺已不存在,地称“大肚崖”。近观石岩如大肚,遥望,胸、臂分明,无头,原是一座山岩凿成。一个石刻巨人胸颈兀突现于群山之间,爬上巨人颈上东南眺望,山豁间可见二十里外古城营村,晋阳宫遗址处就在眼前,确是可以“燃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这一石刻巨人,就是“晋阳西山大佛”。 二、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 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 特色 一谈到摩崖石刻大佛,人们就会想到享誉海内外的四川乐山大佛。2001年3月发生在阿富汗塔利班的一场暴行,也使长久以来被西方世界公认为“世界第一大佛”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不仅毁于一旦,而且名扬世界。毋庸置疑,这两处摩崖石刻大佛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在中国山西太原还有一尊世界级的摩崖石刻大佛——中国蒙山大佛(即西山大佛),至今鲜为世人所知! (1)纵横两种元素,筑就其世界级文化瑰宝地位 据史籍载:太原蒙山大佛始凿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经五个皇帝、历时25年之久,到北齐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有,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所以“蒙山大佛”也称为“西山大佛”,“宫”就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唐有记载说佛像“高二百尺”,按唐时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中国四川乐山大佛(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米扬大佛”考查不清,只是认为可能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是一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中国蒙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公元551年,比四川乐山大佛(公元713年)早162年。按此,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有确切记年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论高度,蒙山大佛比巴米扬大佛高,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佛。因此,在寥若晨星的世界摩崖石刻佛像中,中国蒙山大佛无疑地位显赫! (2)历蒙皇家赐建,礼佛披裟一时竟如国庙 史书有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在晋阳蒙山建寺,赐额开化”、“凿石迎溪,依山刻像,历时20余年,纬时造成”。可见中国蒙山大佛是由北齐皇帝高洋赐建,历经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纬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隋时,文帝杨坚于公元602年为大佛修建佛阁,名曰“净明”。唐时,高祖李渊常来蒙山拜佛,复赐名“开化”;特别是唐显庆五年,唐高宗与武则天夫妇巡幸晋阳故地,亲来瞻礼蒙山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回到长安后,还令宫内专门为大佛制作了一件硕大无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至晋阳,并在晋阳百万僧俗的瞩目下为大佛举行了披袈裟仪式,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这令中国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显得尤为光鲜灵异! 西山大佛(3)弘显八百余年,神奇的传说故事历久弥新 从佛教文化来说,隋唐时期,晋阳佛教文化颇盛,高僧云集,曾为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二年便开始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涌现出了法显、慧远、昙鸾等一代高僧。随着几大佛教宗派的确立,山西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在海外,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蒙山大佛”,因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净土宗心目中公认的祖庭。其实,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年代久远,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称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误说。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相传唐高祖李渊在做太原留守时,一日参拜蒙山大佛后,当晚即得一梦,梦中竟见佛光普照,醒后以为祥瑞,从而更加坚定了起兵的决心。遂兵兴晋阳,终成大业。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即源于此。这些无疑又为蒙山大佛披上了一层绝世神秘的面纱。 (4)一朝就地遁形,从此隐世600年 中国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发现了大佛的遗迹。蒙山大佛一经发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有关蒙山大佛的勘察发掘工作及蒙山景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工作就被列入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成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工作的一个崭新亮点,很快聚焦世界的目光! (5)社会各界推崇,打造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西山大佛 自从1980年蒙山大佛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为大佛的修复保护和开发鼓与呼。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田东辉所长认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他说,这样一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国务院津贴工程技术专家马启元先生认为,蒙山大佛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文物学会李瑞森副会长被大佛的恢弘气势所震撼,说蒙山大佛不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类的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太原市委、市政府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铸造城市灵魂与神韵的角度,对修复和保护开发蒙山大佛,给予了充分肯定。几年来,省市政府和晋源区政府都十分重视蒙山大佛景区的开发,蒙山大佛景区的开发也必将轰动世界。一个既能体现当地地理文化特征,又能满足信众宗教信仰需求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即将面世,蒙山大佛也必将成为太原、山西甚至中国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 渐成“斜佛” 在中国产煤大省山西,因为挖煤造成地下采空区,一尊有着1459年历史的摩崖大佛,面临成为“斜佛”的危险。 蒙山大佛,又称西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郊,始凿于公元551年,高约60米,是中国首座露天雕凿的摩崖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早162年,该佛像样式融合了南北两朝的艺术风格,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但是由于当地长期进行煤炭开采活动,蒙山大佛景区存在数量众多的采空区,由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问题已经显现,对大佛形成严重的威胁。 国土资源部纪检组长王寿祥2009年在考察蒙山大佛后指出,受到地下采空区的影响,大佛有倾斜的危险,需要加强地质环境治理,谨防大佛成为“比萨斜塔”。 尽管该区域内7座煤矿以及一些矿山企业在2007年已全部关闭,但是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以及其他矿山资源开发活动,该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对当地的地质环境破坏已经非常严重,需治理面积达到7.74平方千米,采空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面变形灾害显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